【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呂克】由迪士尼/皮克斯出品、華裔女導演石之予執導的動畫片《青春變形記》放棄院線上映,僅采取流媒體網絡播放,本片11日上線后大獲好評,不僅媒體和觀眾打出超高分,其中大量的東方元素和背后的傳統文化也引發廣泛關注和思考。
“一激動就變身紅色小熊貓”
《青春變形記》講述生活在加拿大多倫多的華裔中學生美美,從家族中繼承了“一激動焦躁就變身紅色小熊貓”的能力,青春成長過程中越來越叛逆的她,與嚴厲的母親發生一系列沖突,最后終于和解的故事。憑借流暢幽默的情節、過硬的動畫技術以及真摯感人的親情和友情,《青春變形記》在爛番茄網站和Metacritic網上獲得95%的新鮮度和83的超高分。
美國《華盛頓郵報》贊揚該片“具有非常值得珍惜的創意”,《好萊塢報道者》的資深影評人大衛·魯尼認為,“《青春變形記》是部既溫柔又有趣的原創作品,它飽含深情地提醒人們,青春是人生中最不容易被馴服的時期,有時我們就是要釋放內心的動物”。
英國廣播公司(BBC)也肯定影片“是場令人捧腹大笑的生命禮贊”。來自動畫中背景城市多倫多的《環球郵報》同樣點贊“這是個充滿活力、發自肺腑、既辛酸又令人開心的叛逆故事,展現了一個少女的成長之路,以及她對自家文化遺產的擁抱”。
亞裔獨特的家人關系
從導演石之予的角度來看,《青春變形記》之所以能夠大獲好評,是因為片中很多情節和設計帶有她本人的自傳元素——1989年出生于重慶、兩歲時和家人移民加拿大的石之予,在童年和青春期經歷了和美美相似的問題,電影的時間背景——2002年也正是石之予的少女階段。
亞裔家庭對于家教的重視和嚴格,讓這些移民子女的成績普遍優秀,但同時難以融入西方同齡人的社交環境。《青春變形記》中美美想要追星、參加派對都遭到母親反對,而她變身紅色小熊貓的能力雖然獲得同學喜愛,但在外婆和母親看來也必須及早“封印”。在家人眼中,美美從小一直是很乖、很聽話的女孩,影片中曾出現她向父母敬茶的“孝道”場景,這一源自中國傳統文化的場面,放在崇尚個性張揚的西方社會里,自然有些格格不入。
2018年,在榮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的作品《包寶寶》中,石之予就已經開始嘗試用充滿想象力的動畫方式,表現亞裔家庭中獨特的家人關系:有時候,父母的過于呵護和強勢掌控,反而會激化子女青春期時的焦慮和逆反心理。
“最真實也最具代表性的中國文化”
正如《青春變形記》里最后美美沒有封印小熊貓,而是和外婆一起挽救媽媽一樣,整個家族也理解了她的選擇,導演石之予對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道”給出了自己的理解——父母不強求子女無條件地聽從自己,兩代人完全可以在互相諒解和認同的前提下和睦相處,這才是更適合現代家庭的孝道。
其實這種代際間的隔閡在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民族和文化中都很常見,而亞裔作為“模范少數族裔”在北美顯得更為突出,石之予的經歷在華裔移民后代中頗具代表性。如今在好萊塢站穩腳跟的華裔電影人中,劉思慕主演的《尚氣與十環傳奇》,奧卡菲娜主演、王子逸導演的《別告訴她》,女導演伍思薇執導的《真心半解》以及吳恬敏出道的熱門劇集《初來乍到》等,都有觸及東方式的家庭傳統在西方社會里的融入和保留。
《青春變形記》中,美美家一直管理著家族祠堂,自豪地向參觀者講述“祖先崇拜”,這在“父母網”等西方媒體看來,都是“最真實、也最具代表性的中國文化”,但如果讓在北美成長的年輕人經歷這些,就可能會感覺父母是在“過度保護”,影片中美美的自我意識也在這種成長環境中覺醒了。
事實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道”如今也在悄然演變,長輩們越來越開明,就像《別告訴她》中居住在東北的奶奶那樣,她很能理解在美國長大的孫女的處事方式。而在石之予、王子逸和伍思薇等新一代華裔電影人能夠主導作品,并逐漸被西方主流審美接受后,好萊塢電影中關于亞洲或東方文化的呈現也將更為準確、立體和開放,那些刻板印象也會越來越少,這類電影引發的跨文化和地域的認同感也會越來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