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娛樂圈有很多“闊別已久”的CP。
佟大為和白百何算一對。
1997年,東北大連,上海戲劇學院來當地招生。
體重170斤但長相俊俏的“胖子”佟大為,在形體才藝展示中,因為不會跳舞,只好硬著頭皮做了一段廣播體操。
結果卻很幸運地被學院錄取了。
在佟哥入校三年后,2000年《幸福時光》劇組來到了北舞附中,選女主角。
因為很會跳舞,時年16歲的白百何入圍。
雖然最后輸給董潔,卻因此獲得了導演張藝謀的建議,放棄了本來想考的北京舞蹈學院,轉投中央戲劇學院。
兩個人都算“陰差陽錯”當上了演員。
終于,時間來到2006年,“不會跳舞”的佟大為和“很會跳舞”的白百何相遇了。
在電視劇《與青春有關的日子》中,他們一起跳舞的這場戲,讓人印象深刻名留劇史。
這是佟白兩人第一次正式合作。
本來緊接著還有第二次。
但無奈白百何結婚生子去了。
2007年現象級電視劇《奮斗》開播。
有坊間傳聞如果不是小白同學結婚淡出圈子,米萊這個角色就是她的。
《奮斗》
也不怪有這樣的猜想,畢竟最后飾演米萊的王珞丹與白百何,是中國演藝界最著名的“撞臉”之一。
兩人甚至連氣質都很接近。
當年 《奮斗》火得一塌糊涂,堪稱神跡。
各大衛視霸屏,佟大為、馬伊琍、王珞丹、文章、李小璐、朱雨辰六位主角一夜爆紅。
而白百何與佟大為的再次相逢,卻要一直等到2022年《我們的婚姻》。
幸虧,好飯不怕晚。
《我們的婚姻》開播后,播放量高達9億。
連續14天奪得播放收視冠軍,同樣爆火。
凡是大火的電視劇都有一個特點。
在劇情好看之外,有戳到現實的能力。
比如2022年初另一部現象級劇集《人世間》,就以橫跨50年的人間真實,戳到了中國三代觀眾的心。
男主角周秉昆跌宕起伏的一生,正是無數中國人的現實記憶映射。
《人世間》
如果說2007年的《奮斗》,應景講得是80后畢業創業的故事。
那15年后這部《我們的婚姻》,戳到的則是這波80后以及90初們,成家立業后面對的“世紀”難題。
佟大為在劇中飾演的盛江川,因為正處事業上升期,人很狂。
他有一套理論,用來評判人的社會地位和職場地位:
每天通勤兩小時上班的,不是實習生就是大學剛畢業。
每天開車40分鐘上班的,甭管車有多好,也沒資格拿年薪。
只有他這種住在CBD旁的,每天5分鐘步行去公司,才是真牛人。
而他老婆,白百何飾演的沈慧星,名牌大學金融專業高材生。
卻在畢業結婚后,犧牲六年光陰,做全職媽媽。
終于捱到女兒快上小學,她想要彌補自己人生遺憾重回職場。
本來是我掙錢,你持家,如今有人要打破這個均衡,矛盾由此產生。
別說,這還真是當今中國家庭的痛點。
兩人一場臥室辯論的戲,次日就直接沖上了熱搜,成為街頭的熱議話題:
“男主外女主內”是不是一種更有效率的分工模式?
究竟是不是呢:
在盛江川的語境中,家庭就是利益共同體,夫妻彼此發揮自己最優效能為家做貢獻,是利益最大化。
換言之,我能掙,我上班,你更適合看幼崽。
乍看,這個理論無懈可擊。
甚至還蘊含了“效率第一”的經濟學樸素原理。
但問題也來了:“是否公平?”
往前回顧人類社會家庭演進史,大約3-4萬年前,我們身處母系社會。
人類幼崽只識老媽,不知老爸,女性才是整片天。
為什么?
因為當時社會分工是男人打獵,女人在家做點小手工。
結果顯而易見。
出去打獵,一是不見得一定能捕到獵物,收入不穩定。
二是屬于高危行為,很可能掛掉。
付出大,收入少,男人遠遠不如在家玩手工的女人“經濟地位”穩當。
所以當時的人類社會女強男弱,媽媽是一家之主。
后來生產力進步,人類學會養殖、種田了。
男人再也不用打獵,而且力氣大每個月也沒煩惱,下地干活效率比女人高。
于是母系社會瓦解,父系社會建立。
這也是為什么封建時代,農戶家生個兒子會這么高興的原因。
同樣,盛江川的邏輯就是:經濟基礎決定家庭地位。
表面看,男性義無反顧承擔養家重任,似乎犧牲更大。
但如同15年前的電視劇《奮斗》,至今也留下一個討論不止的話題:
為什么陸濤有了錢,夏琳卻選擇了分手?
夏琳和陸濤分手
因為幾乎所有人都忘了,家庭的建立始于愛情,愛情的基礎是平等。
夏琳要的是兩人一起公平的奮斗。
而不是一人忙著低頭撿便士,一人抬頭看月亮。
我們可以看到無論陸濤還是盛江川,佟大為扮演的這兩個角色都有“異曲同工之妙”。
他們以為的理所當然,其實都夾帶著強迫的自私。
再看白百何飾演的沈慧星,《我們的婚姻》幾乎投射了演員本人的遭遇。
當年白百何憑《失戀33天》火遍全國,是中國最好的“小妞電影”代言人之一。
角色人設通常都是獨立自主的年輕女性,傲嬌倔強有理想主義光環。
《滾蛋吧!腫瘤君》
就在2021年,她久違大銀幕兩年后的復出之作《門鎖》,在電影里也是同樣類型的一個角色。
《門鎖》
《我們的婚姻》可以說是白百何對曾經固有人設的一次“失格”。
穿著不顯身材,被網友詬病像大媽的寬松衣服。
輸出著已婚媽媽的煩惱和理想。
頗有轉型意味地塑造了一個“家庭婦女”形象。
但正是這種“人設”的失格,讓白百何與角色產生了一種共振。
當年她在事業正要開始的時候選擇結婚生子,隱退兩三年后,重回“職場”的不容易自己深有體會。
同樣,劇中她飾演的沈慧星到處去面試,甚至找熟人幫忙。
但年齡疊加六年無業空窗期,帶來的都是毀滅性的結果。
看看用人單位婉拒她的話術,人間真實:
我們在佟大為飾演的盛江川身上看到了“一將功成萬骨枯”的豪橫與殘酷。
也在沈慧星身上感受到了理想與現實間猶如鴻溝的距離。
所以“男主外女主內”是不是一種更有效率的分工模式?
這個問題本身就無法成立。
因為它忽略了“夫妻”共享模式下,由男方獨享的諸如成就感、經濟自主、社會評價等附加價值。
尤其是那份安全感。
盛江川沒有看到沈慧星對自己人生的“意難平”。
經濟效率至上的追求掩蓋了婚姻最重要的一環:尊重與平等。
佟大為與白百何這次闊別已久的合作,告別了青春,走向了現實。
火熱的收視說明了當下國人對影視劇“貼現”的剛需,這也是為什么佟白CP,出手就是王炸豪橫有理。
但問題來了:
現實中的你,家庭經濟效率與婚姻平等,更愿意選擇哪一個?
文/紅豬看電影編輯部:波魯克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除)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