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去電影院看電影了?
《新蝙蝠俠》上映,愛范兒辦公室的打工人們開始大規模向電影院進擊。取票機取票的一瞬間,突然覺得空氣中的氣味熟悉又陌生,電影票淡淡的油墨味,空氣中的爆米花味道,影院里座位的皮革味。突然發現,這些味道自己已經幾個月沒有聞過了。
▲ 新蝙蝠俠
進電影院看電影的頻次越來越少是個別現象嗎?電影院的日票房表明,這可能是個常見現象。
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3 月 9 日、10 日,全國單日票房分別為 1856.5 萬元、1701.55 萬元,創下了 2022 年中國內地電影市場單日票房新低。中國電影基金會投融資專項基金主任朱玉卿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大概有 1 萬家影院的日票房低于 300 元,連每天的水電費都不夠。」
熱門的電影少了,電影票也變貴了,似乎越來越多的人習慣在家通過電視或投屏看電影,而不是親自走到電影院體驗一次「視聽盛宴」。
▲ 有的體驗只有電影院能有
在居家隔離越來越常見的今天,電影院正在從我們生活中消失似乎不僅僅是現在時,也是將來時?!缎买饌b》下映后的下一部大片是哪部?疫情對于電影院的影響到底有多大?財大氣粗的視頻流媒體應用又將對電影院造成怎樣的影響?
電影研究生 回旋鏢:
上次去電影院是前天。今年還好,去電影院頻次最少的時候是 20 年第一年疫情的時候。
電影票代購 潘蓋:
我自己還好,不過我確實覺得電影院消費比以前減少了很多。疫情前很多包場,現在都沒有了,以前一般公司會組織很多包場,比如《速度與激情》電影那種,修車公司就會包車請客戶看那樣。
今年過年后生意都一般,主要是放映的還是春節檔電影,新的電影很少出來。像今年春節檔賣的多的就是《水門橋》和《這個殺手不太冷》,然后就是《奇跡》了。
最近疫情停了很多影院生意差了更多,中高風險地區電影院一律不開放,說實話真的難。上海,青島,深圳,長春,東莞都停了,蘇州也停了很多……目前沒什么火的了,《神秘海岸》賣的一般,這兩天是《新蝙蝠俠》,但是關停了很多影院生意不咋樣。
我們主要就是逢年過節生意好一些,特別是春節和國慶,像情人節那種會有小高峰。
▲ 新蝙蝠俠
影視劇宣發 Korce:
上一次好像是去看《愛情神話》。本來春節檔是打算刷很多電影的,但是一是電影票有點高攀不起,二是電影評分好像有點配不上我(笑),就沒有去。
不過這幾年我看電影的頻率都不是很高,確實是從疫情開始的。疫情之前我有的時候一周看 2-3 次電影,現在半年不去一次電影院也不會覺得奇怪,好像慢慢電影院是從我的生活剝離了。而且我還是很需要這種消費的場景的,離開電影院我也沒自己在家看電影。你問我整個恢復正常會不會繼續高頻率回電影院的話,我覺得肯定會比現在多,但應該不會像以前一樣了。
明天還要去看《新蝙蝠俠》,可能是我今年上半年最后一次觀影額度?畢竟我看接下來沒感興趣的。
愛范兒編輯 張成晨:
最近一次是這周末看《新蝙蝠俠》,再往前是春節檔。減少了,其實 2020 年 1 月以來都不怎么去電影院了。
電影研究生 回旋鏢:
我覺得是有下降的。特別是今年春節檔,可能是因為票價。電影院看電影對我來說還是優先選擇,但因為疫情,流媒對影院的沖擊還是挺大的。而且最近兩年「命題作文」比較多,確實沒什么現象級的片子出來能帶動一下市場,所以可能會有更多的人選擇出資源之后線上觀影。
電影票代購 潘蓋:
可能是現在娛樂項目比較多,抖音也在影響這些人的生活,不愿意花費兩個小時一直待在影院。不過現在好看的電影也少了,去的頻率也少了,更沒有那種二刷三刷的沖動了。
我自己也很喜歡看電影,但現在確實是在家看得多一些了。
影視劇宣發 Korce:
當然,看電影其實整體還是一個社交活動,當我自己不去看的時候,我很多朋友也不去看了。當然也不止這一個頻率下降,之前經常去的 KTV 也很久沒去了。
我覺得和片源關系很大,因為現在越來越多新片都是打算暫避低迷的,雖然沒人知道低迷會持續多久。我們這邊電影宣發的活少了很多,主要是大家都不想去面對不確定的因素。如果你定檔了,然后疫情了,前期的宣發成本是收不回來的,等你改檔,該花的錢都得再花一次。
疫情就像沒落下的靴子,只要沒徹底消除,影視公司都會非常謹慎的。畢竟就像你們也察覺到了,現在大家越來越不愿意去電影院了。影視公司也是要賺錢的,大家更愿意去電影院,票房大爆的可能性也更大。現在這種情況,電影院每天刷新下限,還要求部分地區上座率不超過 75%,整體給人不太有票房大爆的希望。雖然我覺得最近電影上座率也超不了 75%,50% 就不錯了。
你看今年橫店影視都說影片暫時沒有定檔今年五一,不是沒有片子,只是想找好時機。其實我覺得他們很多電影有可能爆,但近期上映不穩妥,等一等也無妨。大家都只想錦上添花,不想雪中送炭,萬一炭沒送成自己也成冰棍就沒轍。都是想賺錢的,誰也不是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
片源少,高質量片源少,電影院票房就更低,進影院的人更少,制作公司更不敢貿然上映。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但目前似乎無解。
▲ 橫店影視新片《獨行月球》
愛范兒編輯 張成晨:
有所下降,我和朋友很少聊起院線電影了。
去電影院看電影,對我來說是一種強制專注的、脫離現實的體驗,在 2 到 3 個小時里獲取最好的視聽享受,特別是在碎片化內容充斥之下。但如今在后疫情時代,僅以我個人來說,我漸漸更為習慣私人化、孤島化的娛樂方式,或者更安全的、貼近大自然的娛樂方式,包括打游戲、刷劇、踏青、看老電影…… 其實我也希望電影院克服讓它門庭冷落的內因外因,盡快地熱鬧起來。
電影研究生 回旋鏢:
除了我上面說的之外,現在年輕人有了更多的社交娛樂方式吧(劇本殺,實景密室啥的),然后這批人也是電影票房主力軍,我覺得這也是重要原因。
電影票代購 潘蓋:
主要是沒有什么好看的電影,漫威的電影因為各樣原因都沒能上映。現在這個行業比較低迷,投入的也相應的減少了,電影院廣告收入也少了很多。
影視劇宣發 Korce:
電影院關閉的時間有點久,那段時間被人「偷家」了。片源少,人少,電影院活不下去某些檔期就會盡量多賺錢,比如春節檔。春節那段時間我看到很多報道說票價貴,我也覺得貴,但能夠理解吧,影院就那個檔期有點人,肯定要多賺錢,雖然這種方式有點竭澤而漁。
另一個是流媒體很多,之前《囧媽》上新渠道的時候徐崢被罵得很慘,但我覺得也是大趨勢。有聽說其實當時很多流媒體平臺都在洽談合作,只是談成的少,崩了的多?,F在先在流媒體上映的電影也越來越多,只是爛片居多,整個上映流媒體的時間都在縮短,這也是一個問題。
最后就是體驗的東西越來越多了。以前三四十塊錢兩小時電影很常見,一小時平均下來很便宜。現在可以做木工、插畫、陶瓷、密室、劇本殺、狼人殺、健身、馬拉松、攀巖、潛水……我感覺娛樂越豐富,電影院作為傳統娛樂模式,競爭力也會降低。
▲《囧媽》先在西瓜視頻上映爭議極大
愛范兒編輯 張成晨:
與其說「不愿意」,不如說「沒有非去不可的理由」。
首先是疫情的客觀影響,時至今日,它依然主宰著許多影院的命運。如今能夠去影院看《新蝙蝠俠》的觀眾,或許算是幸運的。
其次是很少有讓我覺得欠電影票的電影。前段時間的情人節檔就讓人毫無興趣,它們騙人騙己,就奔著一錘子買賣。反倒是《指環王》等重映電影會讓人再溫習一遍。
再者是線上觀影習慣的養成,它不再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了。經典電影和網絡大電影很多,院線電影的窗口期也并沒有那么難熬,甚至有縮短的趨勢。舉例來說,《真·三國無雙》在上映 6 天后就登陸各大視頻網站,雖然它不算個好片。
還有一點是流媒體的話語權上升,慢慢擠占了院線電影的空間,這在國外比較明顯。比如馬丁·斯科塞斯的《愛爾蘭人》,發行權落在了 Netflix 的手中,而不是任何一家傳統發行公司,因為 Netflix 不僅滿足預算,還另投了近一億為電影做營銷宣傳。
不太有趣,不太樂觀。
#歡迎關注愛范兒官方微信公眾號:愛范兒(微信號:ifanr),更多精彩內容第一時間為您奉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