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后兼首次擔任電影監制的吳君如,憑借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再度入圍香港金像獎,并獲9項提名讓她高喊很神奇,也直言渴望得獎,最希望得到這一屆的金像獎影后寶座,“當然最好是可以上臺領完所有入圍的獎項!”
馬來西亞欄目MELODY《早晨有意思》里的“掌聲有請”單元配合國際婦女節推出的“女力之輩特備”,邀香港影視界大卡吳君如與主持人Jentzen林震前和Vivienne溫慧茵暢聊入圍金像獎后的心情故事以及未來演藝事業的發展。
同樣身為人母的吳君如表示,在電影里的慈母角色不難演,但要把人物角色演活則很有挑戰。吳君如在《媽媽的神奇小子》里把‘蘇媽’這角色分成三個階段來詮釋,包括生了殘障孩子的痛苦與不甘、到發現孩子的天賦,栽培和人生步向光明期、再到后期家里經歷無止境事務的憂愁狀態。
她透露,導演曾經想要在每一場戲都安排哭戲,甚至還建議她如果哭不出來可以滴眼藥水。對劇本有自己想法的吳君如與導演磨合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她堅持角色要表達更多的內心世界,要做得更人性化,尤其“蘇媽”角色含辛茹苦把孩子帶大更是可以引起觀眾的共鳴。
“導演尹志文也覺得劇中男主蘇樺偉是很神奇的人物,他代表了‘輸在起跑線’,需要靠后天的非常努力去爭取勝利。正是這些寫實又感性的部分更能引起觀眾的共鳴,這也是當初我看上這部電影的主要因素?!?/p>
80、90年代是吳君如電影工作最盛產的年代,一年可以拍整13部電影的她坦言,那個時期她卻不怎么享受演戲,高峰期甚至一天連洗澡的時間都沒有。在90年代末她開始放慢腳步,嘗試轉型,甚至賣房子套現和借錢來籌資自己監制兼主演的電影《四面夏娃》。她笑稱,那時候電影有幸獲提名,算是對自己的交代,無奈后來票房欠佳連帶自己負債累累,她坦言花了不少時間才把債務清零。也是在那個時期,她發現女演員來到了事業的瓶頸期,轉型是必然的。
女演員隨著年紀增長、顏值衰退,戲路也會跟著產生變化,吳君如分享說,早期的她不是以“美女”角色出鏡,如果想要繼續在電影這條路前行,就必須發展更多的可能性,例如轉到幕后當監制,她希望可以用經驗來培養新人,讓自己繼續和電影連接。吳君如笑說,她已經和自己說好了這輩子不會轉行,而轉向幕后的她可以參與甚至掌控劇本內容,更有自主權,這是她多年來拍電影的想法。
吳君如說,現在接演電影主要是看感覺,自己不一定要演女主,但絕不做湊數的那個。有趣的是,她每次都會一直問導演,為什么會選自己來演這個角色。她說,只要合情合理的劇情和角色都可以嘗試,幾乎是無底線、零原則。
現實生活里也是名媽媽的吳君如在教育孩子的方面也抱持開放的態度,她說,時代不一樣了,是時候讓孩子自由發展,自己屬于遠觀型的家長,傾向以朋友的方式相處。她甚至和孩子說,你的成長過程是我不曾經歷過的,我也有不會的時候,你也要教我。
【免責聲明】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