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在所有的影視版《倚天屠龍記》中,都有一處相同的改編,就是給明教眾人加戲。尤其是光明左使楊逍與紀曉芙之間的感情糾葛,原本在書中只是三言兩語帶過,可是到了影視劇中,都會被改編成一段“凄美感人”的愛情故事,以至于很多人都會認為楊逍就是《倚天屠龍記》中的男二號。
由于明教眾人的戲份大量增加,在進行武力值討論的時候,很多人會覺得楊逍、范遙的武功遠勝于四大法王,四大法王又遠高于五散人,五散人又強于五行旗,放到江湖上面,明教的高手要比武當七俠、少林三大神圣、滅絕師太等人強上很多,至于華山、崆峒等門派的高手都是是龍套,根本不值一提,只有玄冥二老和成昆能夠跟明教高手有的一拼。
但是在原著里面,明教眾人的武力設定卻并非如此,下面就結合原文,來看一看明教眾人的武功到底如何。
《倚天屠龍記》中的第一個大高潮應該說是六大派圍攻光明頂,在這場戲中,明教眾人之中表現最亮眼的無疑是白眉鷹王殷天正,我們可以以殷天正作為一個衡量標準,來分析一下明教眾人的武力值。殷天正在這一戰中硬剛了正派的七位一流高手,但與華山派和少林派高手過招的經過,書中并沒有詳細描寫,真正著重描寫是從對戰張松溪開始的。
張松溪在武當七俠里面排行第四,但是他的武功應該是排在第三,僅次于宋遠橋和俞蓮舟,在與殷天正的這場比試中,張松溪實際上算不上失敗,兩人比拼內力,張松溪比殷天正多退了一步,所以他認為自己輸了半招,便退下去不打了。但是要知道這時候的張松溪比殷天正小了二十多歲,而書中對于武當派武功的設置是年紀越大功力越強,所以說再過個三、四年,張松溪的武力必然是會超過殷天正的。
張松溪退下之后,莫聲谷上來與殷天正比試兵器,結果莫聲谷刺傷了殷天正的左臂,而殷天正卻手下留情沒有傷莫聲谷,這場比試可以看出,殷天正武功完全在莫聲谷之上,但是如果像樣殺掉莫聲谷,自己肯定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宋遠橋是最后一個登場的武當弟子,但是他與殷天正只比試招數,而不使用內力,兩人最后戰成了平局。所以說通過殷天正與武當三俠的這三場打斗可以看出,在六大派圍攻光明頂的時候,殷天正的武力值應該就是與宋遠橋、俞蓮舟持平,略高于張松溪。
殷天正在明教里面是一個什么水平呢?在二十年前,謝遜曾認為自己的武功與白眉鷹王半斤八兩,不敢保證自己能夠勝得了他,到了二十年后,張無忌在看了謝遜實戰之后,心中是這樣想的:
“昔年金毛獅王威震天下,果然名不虛傳。我義父武功在青翼蝠王之上,足可與我外公并駕齊驅。”
張無忌學會乾坤大挪移之后,對本人武功的高低,看得還是非常準確的,所以說謝遜與殷天正的水平應該基本相當,兩人都要略高于韋一笑,不過韋一笑有輕功加持,應該可以彌補這個差距。至于紫衫龍王,書中她一直弱于有倚天劍的滅絕師太,趙敏曾說過紫衫龍王雖然位列明教四王之首,武功卻要低于謝遜,所以說四大法王的水平應該就是與宋遠橋、俞蓮舟、張松溪、滅絕師太一個檔次。
接下來再看看地位似乎比四大法王要略高一些的左右二使者,韋一笑曾說過:“
陽教主派逍遙二仙排名在四大法王之上,確是目光如炬。
”可見在韋一笑的心中,楊逍和范遙是要高于四大法王的。
張無忌在剛見到范遙的時候,對范遙的武功也很認可,他甚至認為范遙的招數神妙,恐怕要與玄冥二老不分上下,但這里說的只是招式,鶴筆翁認為范遙的武功底子極高,但是內力應該是遠遠不如自己師兄弟二人,由此可見范遙的招式確實很強,但是內力不算頂尖。這一點在他刺殺成昆的時候也可以看出,根據他的說法,當初他連續三次暗算成昆,只有最后一次得手刺中了成昆一劍,但是同時他也被成昆劈了一掌,這一掌受的傷,足足讓他養了近一年。
楊逍的武功和范遙差不多,雖然看起來很雜,但卻非常均衡,壓箱底的功夫應該就是第二層的乾坤大挪移和彈指神通,少林方丈空聞對楊逍的評價是:“
內功外功俱臻化境
”。在楊逍和殷天正幫助張無忌對抗三渡的時候,范遙在一旁觀戰,他的感覺是“范遙自負于天下武學無所不窺,但此刻見楊逍神技一至于斯,都不由得暗自嘆服”。由此可見,楊逍要略高于范遙。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明教的這些老人里面,武功最高的就是楊逍,但他還要比玄冥二老及成昆差上一大截,所以可以得出結論,明教眾人的武功是楊逍>范遙>四大法王=武當三俠、滅絕師太、少林三空。而到了全書的最后,武當的俞蓮舟、宋遠橋很有可能已經大于或等于楊逍,因此說明教眾人的武功確實很強,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被高估了。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