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部由加拿大華裔導演石之予制作的動畫電影《青春變形記》風靡各大社交平臺。
石之予(右)獲得奧斯卡獎
作為一部迪士尼和皮克斯共同打造的兒童喜劇片,它主要關注了海外華裔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家庭背景、跨文化社交以及個人心理發展之間的碰撞,上映即獲得了豆瓣8.3的高分好評。
觀看后的網友紛紛談到“奔著搞笑去看,卻賺的淚流滿面”。劇中主人公那一邊為了不辜負父母期望、一邊為了青春期的自我蛻變而拼盡全力的模樣,讓來自東亞文化背景的很多人甚至是每代人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對父母的孝敬遵從和忠于自我之間的選擇,幾乎是每個東亞人、尤其是在跨文化環境下長大的華裔們都面對過的難題。
變身小熊貓的家族詛咒與叛逆之魂
《青春變形記》的主人公美美來自于一個溫馨和睦、母慈子孝的加拿大華裔家庭。13歲那年,在跟媽媽的一次情緒沖突之后,她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一只巨大的紅色小熊貓。
美美的媽媽如臨大敵,驚恐而羞愧。她告訴美美,變身小熊貓的現象是自己家族世代相傳的詛咒。不過,只要在下一個紅月之夜配合儀式,將小熊貓之魂重新封印,便又會一切安好。畢竟,家族里的女性每一代都是這么過來的。
隨著劇情的發展,在跟媽媽一系列斗智斗勇的抗爭之后,美美最終接納了自己的小熊貓之魂,拒絕了封印。媽媽則因為當年自己在變身和封印小熊貓的過程中,跟外婆產生了永遠的關系裂痕,而選擇在這一次對自己的女兒放手,尊重女兒的決定。
劇中美美只要情緒激動就會變身小熊貓的設定,給本劇帶來了諸多喜劇效果。但小熊貓之魂的象征性寓意是豐厚且沉重的。紅色既是代表生命活力的顏色,也代表著我們心中隱藏的憤怒、攻擊性與羞恥心。發生在13歲時的“變身”設定,暗示著女性青春期的生理變化及性意識的覺醒。
另外,從美美和媽媽就“小熊貓問題”的不同立場上可以看出,小熊貓之魂喻指了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間關于順從還是叛逆的分歧,也代表著孩子為了完成個人獨立和社會化過程,質疑父母、反抗父母到最終脫離父母的勇氣和決心。所以小熊貓之魂可以說是青春期孩子的一種“叛逆之魂”。
青春期的孩子們脫離原生家庭走向社會的過程,是孩子和父母都要經歷的艱難之路,也是健康的個人成長必經的一步。現實生活中,比較少見劇中雙方和解、兩全其美的結局,更常見的是兩敗俱傷或一方委屈求全。
世上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
《青春變形記》的結尾,美美家的所有長輩,包括美美的媽媽,最終接納作為新一代華裔的美美不再堅持家族傳統,保留自己的小熊貓之魂。美美與媽媽相互和解時的一段對話,是本劇讓我淚如雨下的劇情高潮:
美美:I’m changing, Mom. 我感到自己正在變化,我終于開始明白自己是誰,但我害怕這會讓我離開你。
媽媽:我也很害怕,但我理解你。你總努力讓所有人開心,但對自己卻太苛刻。如果是我教你這樣的,我感到很抱歉。總之,不要為任何人停下你的腳步。你走的越遠,我會越驕傲。
我想到一段流傳于網絡卻不知出處的育兒金句:
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在愛相聚憎別離的傳統文化中,我們也許很少接觸到這樣重視分離的教育視角。沒有人曾告訴我們的父母和我們,如何在孩子青春期來臨的時候,慎重地好好地跟彼此“道別”。
我想,美美的那句“I’m changing”真的很好地表達了這一代華人與華裔的某種心聲。時代變了,環境變了,我們也正在改變。也許我們這代人跟父母能有的最好的“合家歡”結局,便是在相互尊重和接納的基礎上,完成對對方的放手和脫離。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