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還未婚配的女子走在深山老林,會碰到可怕的異象。
紙錢漫天飛舞。
接著會出現“紅白喜陣”。
前面,有人抬著棺材,是下葬的架勢,莊嚴肅穆。
而后面,又有人抬著花轎送親,喜氣洋洋,熱鬧非凡。
時運不濟,還會碰上新娘發怒,吸魂奪魄。
以上場景,來自近期上線的網大。
一開始派爺非常驚喜。
民俗怪談又被國產恐怖片吸收了?
國產恐怖片終于殺出一條血路了?
可越往下看,越不對勁。
這完全是詐騙啊!
正好,借著這部片,派爺來梳理一下曾經的華語恐怖之光,為何會暗淡下去……
《不老山異事》
《不老山異事》開篇這場戲,在恐怖氛圍上是達標的。
但可惜可恨之處是,它完全是噱頭,而且是照搬過來的。
其出處,是林正英經典之作《新僵尸先生》(1992)。
《不老山異事》差在哪?
掛羊頭賣狗肉。
若仔細觀察會發現,這也是所有試圖重啟/消費僵尸片的作品的通病。
先從這部片說起。
01
羊頭
不可否認,《不老山異事》里確實有傳統僵尸片的元素。
比如靈異事件。
前朝太后追求長生不老的秘方,其《十二長生賦》流落民間,引來眾人探秘爭奪。
忽然一天,黃廟村的李金水暴斃。
所有人都覺得詭異,因為他一生行善。
而且,蹊蹺事接連不斷發生。
在法師做法時,李老爺突然詐尸。
頭七晚上,在靈堂里的守靈人被棺材里的響動嚇得魂飛魄散。
是老爺敲的!
胡官家選擇下葬的時辰,大兇。
在下人埋土時,突然有蛇出沒,繼而天空電閃雷鳴,毫無征兆。
隨后,還有異象。
怨鬼回魂。
有不少村民發覺李老爺在深夜出現。
枯井生水,而且還是血水。
有目擊者說,死去的李金水在后院的枯井旁來回踱步。
一個重要信息:他在生前就反復來過此地。
所有這些異象都指向了一點:《十二長生賦》反噬——
或許是李金水發現了長生的秘密,所以才橫生不測。
再看人設。
片中的茅山法師,名為林道長。
很難說不是“致敬”林正英。
上《不老山異事》;下《僵尸先生》
在其身邊有兩個小徒弟。
從個性看,一個沒頭腦,一個不高興。
上《不老山異事》;下《僵尸先生》
以及,《不老山異事》還有一位滿口金牙、做事不著四六的保安隊長。
上《不老山異事》;下《新僵尸先生》
除此之外,還有散落于片中的做法儀式。
創作上偷懶先不說了。
《不老山異事》這么拍,很容易增強我們對其僵尸片類型的期待。
但其實,它是個蹩腳的懸疑片。
02
狗肉
非常不可思議,《不老山異事》的核心線索是,找出殺死李金水的真兇。
故事一開始,主創就在胡官家(徐少強 飾)的臉上布滿了疑陣。
林道長拼命勸阻下葬時辰不宜,可老胡堅持掩土。
他平常的眼神,大都是這樣的。
因為他眉眼之間的癥狀過于明顯,稍微有觀影經驗的朋友,都能排除這個所謂嫌疑人。
破案的方式,更加強行——
刑訊。
硬猜、硬問。
是不是你某天晚上倒的洗腳水太涼
被李金水責罵 所以痛下殺手?
隊長太廢,換局長呢?
且不說她的出場秀,只是通過“甄別別人眼神飄忽所以撒謊”這樣的兒戲來證明其能力。
就連構圖、運鏡,都讓派爺不得不聯想到《誤殺》。
故事的核心概念,是“五行煉丹”。
想到了什么?
沒錯,《唐人街探案2》。
再往前追溯,應該是《雙瞳》。
更加可笑的是,其后續的情節也是照著《唐人街探案2》演化而來。
包括最后的反轉和靈魂追問。
你經歷過黑暗嗎
誰能想到,茅山術士竟然化身為超級偵探。
但很遺憾,《不老山異事》的偵破過程實在潦草,就算當成一個懸疑片看,它也很難及格。
于是,它只能依靠縫合拼湊時長。
有《走進科學》式。
林道長感慨一句驚雷古怪,一旁的何醫生當即用science拆臺。
片中有詐尸橋段,又必須借角色之口解釋。
真是不給驚悚恐怖留一丁點空間。
再用些網大的慣用伎倆。
但偏偏,最后還要強行反差一下。
更可怕的是,《不老山異事》并非個例。
有越來越多的作品,披著僵尸片的外衣,肆意榨取流量,收割情懷。
就比如《九爺伏魔》。
連海報都如出一轍。
“九爺”這個名頭,自然改編自“九叔”。
但其故事,看到讓人吐血。
影片一開始,也鋪墊了所謂“鬼片氛圍”。
情節的主要沖突,是兩位茅山術士的斗法。
可越后看越不對勁,且不說斗法過程敷衍。
故事結局還沒寫好,竟敢玩戲中戲。
好好的僵尸片,最后淪為了旅行團的閑談。
曾經的僵尸片榮光,真的不復存在了嗎?
03
僵尸片已死
相信很多人跟派爺一樣,香港僵尸片是我們的童年陰影,是恐怖片啟蒙。
派爺至今回想,腦海中還能立即浮現這樣的景象——
一群沒有知覺的軀體,穿著清朝官服,雙手抬起至水平狀,行走全靠蹦跳。
而主創也與觀眾達成了某種默契:只要林正英一出場,就沒有降服不了的僵尸。
這是我們的心理安全線。
在此基礎上,僵尸片成了融合了恐怖、動作與喜劇的獨特類型,不僅在華語電影史,就算是世界影壇,它也獨樹一幟。
香港業內稱這種類型為“靈幻片”。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為這一類型開宗立派的人,其實不是林正英,而是洪金寶。
1980年,洪金寶自編自導自演了《鬼打鬼》。
影片融合了功夫、茅山法術、民間傳奇與喜劇笑料,成了與西方魔幻片分庭抗禮的新類型。
更為觀眾熟知的靈幻片,是1985年由劉觀偉執導,林正英、許冠英、錢小豪領銜主演的《僵尸先生》。
這部影片將茅山法術真正做成了奇觀。
比如封印棺材中的僵尸,光是道具,就用到了黃紙、紅筆、黑墨、真刀、木劍、糯米……
而僵尸也有弱點,只能聞氣辯位。
在影片中,這一點被開發成了笑料。
其續集為《僵尸家族》(1986)。
故事將時代背景放在了現代,設定的沖撞感強化了影片的喜劇色彩。
小僵尸的單純與善良,曾感動了無數觀眾。
《僵尸叔叔》里,馴養僵尸成了一個行當。
自此,靈幻片有了長足的發展。
在這種類型因為泛濫而質量普遍不盡人意時,林正英還親身上陣,導演了《一眉道人》(1989)。
影片創造性地引入了吸血鬼元素。
九叔左手打東方女鬼,右手打西方吸血鬼,一時間成了佳話。
其高潮戲的動作設計,可以說是靈幻片繁復精巧之最。
1991年,劉偉強執導了《僵尸至尊》。
影片精彩設定不斷:鬼聽戲、說鬼話,以及培養尸妖的過程讓人大開眼界。
茅山術士斗法的場面也達到了空前的宏大。
雖然僵尸片在不斷創新,可惜,那時是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票房逐漸被“雙周一成”統治。
看動作,有成龍;看喜劇,有周星馳。
僵尸片沒了足夠優勢,自然就沒落了。
1992年,劉觀偉與林正英、錢小豪無奈之下重啟《僵尸先生》,也算是這個類型消亡的一個佐證了。
在派爺看來,香港最后一部僵尸片,是麥浚龍執導的《僵尸》(2013年)。
其設定非常耐人尋味——
靠演僵尸片紅極一時的錢小豪,人生跌入谷底。
道長阿友不再拿著糯米降妖除魔,而是在街邊賣起了炒飯。
這部影片,是麥浚龍寫給香港僵尸片的一封祭文。
近些年來,唯一看得過去的“僵尸片”是《一眉先生》。
但悲哀的是,錢小豪與師兄施展了好一會茅山術才發現:僵尸是人假扮的,專門用來運送鴉片。
別怪派爺吐槽。
犯法的事,還搞這么大陣仗,真的服氣。
影片也不再是僵尸片,淪為掃毒片。
所以,高潮戲份,道長面對土匪布置的“紅白喜陣”,還穿上道服,就變得可笑不堪。
如果細想,我們還能為《一眉先生》找些眾所周知的理由。
但如今,更泛濫的是諸如《不老山異事》《九爺伏魔》這樣的山寨貨。
這種影片有多尷尬呢?
就像片中的小道士,根本不會法術還要硬上,徒增笑柄。
一聲霹靂響如空
下一句是什么來著?
要派爺說,如果沒有麥浚龍那般的熱愛,以及一絲不茍的執行力。
僵尸片,不如不拍。
而眼看著這些草臺班子,拿著僵尸片的元素招搖撞騙。
無限感慨,只留一句——
紅線糯米今猶在,不見當年林正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