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記者發稿時,已經上映12天的《狙擊手》,票房并不是特別好,但憑借其出色的口碑和冬奧會開幕式的影響力,已經達到3.88億元,影片分成達到1.34億元。
需要說明的是,《狙擊手》是由張藝謀和他的女兒張末,共同執導,他們負責的部分同時開拍,幾乎同時完成拍攝。其中,張藝謀負責志愿部分,張末負責美軍部分。電影場景本身單一,兩組人同時拍攝進展很快。據現場攝影師透露,整部電影只拍了50天,沒有什么大場面,也沒有太多特效,而且大部分演員都是新人,所以總制作成本不會超過1.5億。專業軟件給出的票房預測是5.55億。屆時分賬票房將超過2億,未來將版權賣給視頻平臺也有一定收入。所以《狙擊手》早已回歸原值,開始盈利。
同題材,同期有大電影《水門橋》,但是沒有知名演員.《狙擊手》為什么能獲得這么好的口碑和不錯的票房表現?如果我們仔細觀看這部電影的幕后制作特輯,梳理張藝謀之前的采訪和他自己在人民日報,的文章,我們就可以勾勒出這部電影的幕后故事,并找到其成功的答案。
張藝謀片場兩度落淚,為拍攝投入真情實感
2月10日,人民日報在《狙擊手》上發表了張藝謀的文章。在文章中,他談到了電影創作的初衷,將故事濃縮到其中的一個小團隊和個人,并表示自己做了這么多年電影,還在鍛煉自己在電影創作中講述人物故事的能力。
影片中塑造的鮮活人物,感動了觀眾,也感動了他自己。張藝謀透露,在拍攝中幾個演員唱《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的時候,演員們聲音嘶啞,甚至跑調。他們不是在唱歌,而是在高喊歌曲。重要的是突出一種勢頭。在拍攝現場,他和工作人員都哭了。
另一次讓他哭的是電影結尾連長點名張譯的場景。這個場景放大了普通的名字和人物,導演張藝謀真的投入了真情實感。
en=4de607b3b0f1a05414af6ad4282278bc">
張譯沒要片酬,貢獻了有價值建議
張譯在電影中戲份不多,片頭和片尾點名遙相呼應,以及在采訪中、上戰場過程中和戰士對話的兩場戲。張藝謀在采訪中透露,張譯給了他很大幫助。一方面,張譯是無償去客串的,一分錢都不要。
另一方面,張譯給了他很大幫助。張藝謀印象很深,張譯下飛機到了拍攝地白山之后,晚上兩個人就開始討論,需要一個有感情的結尾戲,原來劇本的結尾不一定合適。兩個人討論了兩個晚上,最后聊出了點名的這場戲,拍完之后張藝謀覺得很滿意,于是又補拍了開頭點名的戲份呼應,大家都很感動。眾所周知,張譯之前接連主演了張藝謀導演的《一秒鐘》和《懸崖之上》,這一次沒有讓他擔任主演,只是客串的角色,他還是欣然前往并不收一分錢片酬,真的是好演員啊!
父女聯合執導,各有分工
前文提到過,張藝謀和女兒張末各自分工完成了電影拍攝。在采訪中張藝謀也介紹說,女兒張末正好是在美國學的導演,英語比較好,于是就讓她來指導美軍的部分。在劇本層面也是把中文編劇寫的中文材料轉化為美軍的習慣用語再和外籍演員交流。
所以兩個人搭了兩個戰場同時開拍,兩個組也差不多是同時停機,拍攝過程中每天晚上兩個人一起討論,雙方看各自的素材,互相溝通和調整戰略,和打游擊戰差不多,這也是比較特別的拍攝經驗了。而看過電影會發現,《狙擊手》美軍部分的戲份,其實拍得也非常精彩,稱得上是虎父無犬女。
最后想說的是,我不是很清楚如今《狙擊手》的票房表現張藝謀導演是否滿意,他在人民日報上的撰文中寫道,電影票房看起來是一個數字,但數字背后卻是人心,現在的年輕人喜歡看這類電影,是近兩年中國電影市場上發生的可喜變化。這讓創作者感到了極大鼓勵。今年張藝謀導演已經72歲了,不知道《狙擊手》的票房是否足夠鼓勵他,希望他能繼續努力,拍出更好的作品回饋觀眾吧!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