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儒家生活#
作為李誠儒,的個人視頻欄目,《戲儒人生》每期都會分享李誠儒各類犀利觀點對于影視行業的看法。在第六期新網節目中,李誠儒給出了他對傳記改編的獨特看法。
很多編劇會根據史料進行二次創作,根據當下影視市場的需求進行改編,融入一些戲劇性和沖突性更強的橋段來滿足觀眾的審美趣味,讓電視劇有更高的收視率。適當的改編可以為劇情增添更多亮點,引起觀眾的興趣。然而,越來越多的編劇在過度改編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作品嚴重脫離實際,有的甚至出格。
李誠儒說,近年來,中國的影視市場有太多的編造,與歷史無關。在他看來,很多作家并不具備寫好正史的能力。他們只是從各個朝代中挑出可用的材料,拼湊一些歷史人物,換句話說,在青少年還沒有形成正確的三觀之前的就是一個大雜燴,很容易把這些拼湊的歷史當成正史,從而形成錯誤的歷史觀,這無疑是非常具有誤導性的。
如果說拼湊歷史已經夠離譜的話,那么改編歷史就更讓人氣憤了。有些作品中的朝代和人物完全是現編現演,與真實歷史相差甚遠。這樣的對號入座會給觀眾灌輸一種錯誤的觀念,尤其是青年觀眾,通過一些網劇和電視劇了解歷史,更容易陷入錯誤的觀念。后人也會受到這種不當創作手法的影響,延續錯誤的觀念,形成惡性循環,對整個影視市場的發展極為不利。
李誠儒認為,這些極其嚴肅的創作手法來源于十多年前比如《戲說乾隆》、《宰相劉羅鍋》、《康熙微服私訪記》、《鐵齒銅牙紀曉嵐》的笑話。因為當時沒有制止這些玩笑,所以越來越失控。隨著時間的推移,改編越來越受歡迎,延續到現在就使得影視市場作品良莠不齊無法保證劇本的質量。作家對歷史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嚴重違背歷史事實,制造了一些虛假內容。
以《宰相劉羅鍋》和《鐵齒銅牙紀曉嵐》為例。劉羅鍋和紀曉嵐都是歷史上著名的人物。提起他們,另一位歷史人物和珅就會與他們聯系在一起。但是,無論是劉羅鍋還是紀曉嵐,這兩個人物,在歷史上都與和珅沒有太多交集,而且他們所處的時代和年代也不同。然而,作家們故意渲染他們與和珅的關系,并搜集了許多關于人物相處的細節。自然,觀眾將會看到一個既定印象,人們會認為和珅與他們有著密切的聯系。
類似的影視劇數不勝數。因為這些劇沒有很好的把握改編尺度,做好示范,所以現在的編劇在改編上更是不落俗套,甚至可以把不在一個歷史朝代的人物放在同一個劇情里。按照李誠儒的判斷標準,這些劇不能稱之為好劇。
不同的年代,觀眾對影視劇質量的評價標準是不一樣的。以前大家對這方面不夠重視,開玩笑而已。
來代指作品。然而此戲說不等同于演戲,游戲的含義更多,因此是被允許對歷史進行改編的,以供茶余飯后之樂。而恰恰是這份娛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民族文化的發展。今后不再出現戲說是李誠儒的心愿,即便是戲說,也應當是有理有據、符合實際地進行改編,而不是任憑主觀想象,肆意篡改歷史,給人物加戲。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觀眾對各類影視劇早就習以為常。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影視劇更多是用來充當消遣的作用,使自己能夠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得以喘息。影視劇的娛樂功用一旦被公眾所推崇,很容易形成娛樂至死的不良風氣,不僅會向觀眾輸出錯誤的觀念,而且不利于影視產業的發展,并非長遠之計。
這就對影視行業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更審慎的心態去應對歷史,在不脫離實際的范圍內,開展合情合理的改編。同時,還要加強歷史知識儲備,厘清不同朝代、不同人物、不同事件,切忌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
尊重歷史是編劇們二次創作的基礎,在合理范疇內的改編都值得提倡。如今影視劇市場作品質量參差不齊,娛樂化、同質化比比皆是,缺少邏輯清晰、思路縝密的優質歷史劇,這是當下亟待反思與解決的事情。一味迎合資本市場必然難出佳作,編劇們更應以發展的眼光與切實的改變來應對影視行業的瞬息萬變。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