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由張藝謀和張末父,聯合執導的抗美援朝-themed電影《狙擊手》在各大影院上映。
《狙擊手》作為張藝謀第一部進入春節檔的電影,在經歷了影片太少之后上演了一場口碑逆襲,在開分, 豆瓣,以7.7的評分位居春節檔電影榜首。讓觀眾感嘆“你永遠可以信任張藝謀",”張藝謀不得不成為中國人的故事“希望所有導演都向張藝謀學習如何在90分鐘內完成一個故事”
聚焦普通戰士的英雄故事,制作注重真實
與以往的軍事戰爭電影側重于刻畫大人物、大故事不同,《狙擊手》針對抗美援朝志愿軍的一小群士兵——5班狙擊手的故事,英勇地刻畫了普通的普通士兵和小人物,讓很多觀眾耳目一新。
此外,《狙擊手》之所以能實現口碑逆襲,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的真實,“不是最后炸死一堆人的狂轟濫炸”,“敵人沒有被塑造成沒腦子的傻子,對手值得尊重”,這是很多觀眾反饋的直觀感受。制作的用心也讓觀眾看完電影后大呼“去看看,不然沒看到就虧了”!
首先是地段的現實。張藝謀曾說過“沒有真雪不如不拍”,所以《狙擊手》的整個拍攝過程都是在零下35度的大雪中進行的,演員們在拍攝前進行了一個半月的封閉式軍訓。
影片后期沒有使用宏大的虛假特效渲染,真實還原戰場原貌。沒有飛機、大炮和坦克,志愿軍最終打敗了美軍;沒有特效的粉飾,依然可以創造出感人的故事。這個潛在的隱喻是有意義的。
其次,道具和服裝的真實性。電影中使用的所有槍支都是在抗美援朝,使用的真槍,如電影中出現的莫辛甘納步槍。披在士兵身上的“白布”也是士兵隱藏在雪原的“保護色”設計。
最后,是歷史呈現的真實。影片的故事背景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的“冷槍冷槍運動”時期。很多觀眾對影片中神槍手的處境產生了懷疑,認為這像是一部抗日劇,其實不然。《狙擊手》中的人物原型是中國抗美援朝,的狙擊戰士,以張桃芳和鄒習祥為代表他們有多厲害?張桃芳被列為世界十大狙擊手之一,鄒習祥的命中率高達98%。
此外,在影片中
中美方在報紙上報道的中國“死神”也是真實發生的美方懸賞我方神槍手的故事。細節滿滿,以真情實感打動人心
細心的觀眾會發現,電影使用的語言是四川話,這是片方細思考究的結果。根據統計,來自四川的抗美援朝兵力位列全國之首,因此用四川話更貼切;其次,也有觀眾注意到了美方士兵多次提到的“軍事法庭”,美方士兵都對其避之不及,這一細節的刻畫是美方士兵遲遲不肯撤退的根本原因。
張藝謀作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導演,也把冬奧簡約靈動的理念帶入到了《狙擊手》中,造就了影片別樣的美學風格。這一理念在兩者間的貫穿也將往昔崢嶸歲月與如今的盛世強態相連接,又是一重隱喻。
大部分觀眾在看完《狙擊手》后都稱“看哭了”、“太好哭了”,也感嘆“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
當我們看到冷槍五班的戰士們攜手扶持、在戰友一個接一個倒下心痛不已的時候,我們體驗到了那份濃濃的戰友情;當我們看到班長無畏的向敵人跑去、大永不辱使命成功拿到情報的時候,我們看到了屬于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英勇氣概;當我們看到來自朝鮮族的孩子對中國志愿軍戰士的信任時,我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那跨越國界的軍民友好。
在電影前期預熱的時候,發布的致敬曲《年輕人》便獲多個主流媒體轉載,兩代“年輕人”的合唱也引發了廣大年輕網友的共情。許多年輕的觀眾在觀看后,也讓他們愈發地想要好好珍惜如今這物質富足的幸福生活。
在這闔家團圓的時節里,《狙擊手》也提醒著我們不要忘記那些在保衛祖國的疆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的志愿軍戰士,是他們犧牲了他們的團圓成就了我們如今的團圓,也希望您能在這個團圓的時刻里,走進電影院,去感受他們曾為我們付出過的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