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影《信條》引發了不少的討論,豆瓣評分只有7.8分,很多觀眾直呼:
雖然看不懂,但是覺得這部電影很香……在電影院里睡得很香!
評分只有7.8,和《八佰》一樣,我笑了。
《信條》為什么讓很多人看不懂?《信條》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信條》的"逆向故事":
只是導演為了講好故事搞出來的"情節需要手段"
很多人糾結這個其實沒必要,它只是一種情節設定,用導演諾蘭的話就是:
不要去理解它,去感受它。
諾蘭的意思很簡單:
大家,跟著我的節奏,一起來,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
很多假裝智商很高的人在分析什么電影中的科學原理,就好像偽音樂家去分析廣場舞大媽的音樂素養一樣滑稽。
廣場舞大媽的終極目的是為了健身,電影的終極目標是為了講故事的,不是用來培養物理學家的,它……也培養不了。
一是,電影結尾處,搭檔小白背包上的紅線暴露了身份,也揭露了信條組織的創辦人是老黑自己,小白穿越回過去,幫助老黑在關鍵時刻,撬開了鐵門,拯救了整個任務。
二是,電影開頭處,主角老黑差點被壞蛋打死,結果一個背包上有紅線的人救了自己,這個小白正是老黑派來的,從未來穿越回來的。
老黑在未來培養了小白,小白又回過去救了老黑,一切互為因果。
因就是果,果就是因。
《信條》有沒有"邏輯漏洞"?
一個人穿越到過去,殺死了自己的祖父,然后未來的自己還存在嗎?
但是,諾蘭的觀點是:
已經發生的事情,就是一種事實,不會改變,也沒什么平行宇宙。
這整個故事繞來繞去,就只有一個"人",穿越來穿越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