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香港電影鼎盛時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成龍。
他作品無數,獨挑香港功夫派的大梁,是圈內讓人敬仰信服的大哥。
而他能獲得如今的成就,與他敢打敢拼的精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1954年,他出生在中國香港,從小性格頑劣,因此讀完小學一年級便輟學在家。
后來,他拜武術家于占元為師,成為“七小福”的其中一員。
1971年,他邁進電影圈,正式開始了自己的演藝生涯。
因為沒有人脈,沒有名氣,所以在那段時間里,他只能靠跑龍套來維持生活。
受傷是常有的事,但成龍卻從沒產生過放棄的念頭,對待演戲一直兢兢業業。
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1978年他以《醉拳》和《蛇形刁手》這兩部電影,從此走進觀眾的視野中。
與戲班出身的演員不同,成龍在打斗的過程中更加真實。
再加上,他增加了自己搞笑的工作和創意,形成了“成龍式”風格,讓人眼前一亮。
但他并不滿足于此,為了讓電影效果更好,加了一些更刺激的動作。而那些精彩的危險戲,他堅決不用替身。
為了效果更加逼真,時常是拍了一遍又一遍,全身上下沒有一處是好的,每一部新電影都能讓保險公司嚇得心驚膽戰。
他在《警察故事》中,那段經典、刺激的鏡頭,正是由他一次性完成的。最終為觀眾呈現出了一部精彩的電影。
當年,他憑借《紅番區》這部影片,正式打開國際影響力的大門。
在劇中,他有一個鏡頭,需要從天臺一下子跳到另一棟大樓陽臺上,放到現在,肯定會后期制作。
但那個年代還沒有這樣的技術,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他成功完成了整個動作,驚險程度讓觀眾不由得為他捏一把冷汗。
就連外國人也不由得感嘆成龍的功底,甚至他的一場戲份還被列入吉尼斯紀錄。
他的身上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幾乎沒有一處是好的,可以說是用生命來拍戲。
在拍攝《龍兄虎弟》這部電影時,差點就成了他的遺作。
拍攝時發生意外,他的頭直接撞到了石頭上,瞬間鮮血直流。所幸搶救及時保住了性命。
不管多危險的動作,成龍都會親自完成,幾乎沒有替身。唯一有一部不敢拍的是一場賽車場景。
在電影中,有一場需要飆車技的鏡頭,成龍不敢拍的原因并不是因為太危險。
而是由于他的車技并不出色,考慮到電影畫面感,他找來了替身,曾凡仁。
當然,這位曾凡仁的來頭很不一般,被譽為亞洲“車神”。
在曾凡仁超高的車技下,將這場飆車的鏡頭完成得非常完美。
成龍感激不已,拍完戲后,大方送上了一輛價值不菲的法拉利,感謝他的幫忙。
后來,兩人不但成了事業上的好伙伴,還成為了生活中的好哥們。
如今成龍已經68歲了,他仍在演藝圈活躍著,這樣敬業的精神令人敬佩。
希望成龍大哥在努力工作的同時,更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