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才十四歲,跟大人爭什么呢",《一秒鐘》這句話讓人淚目
有些人說這部電影勾起了露天電影的情懷,引發中老年人對那個年代的回憶,這點我不否認,可是如果把這部電影看得僅僅如此就太膚淺了,片中的幾個關鍵人物,真的是喜歡看電影嗎?
比如范電影,他是真的喜歡電影嗎?我并不這樣認為,他喜歡的只是這個職位和這個職位帶給他的光鮮而已
。在影院門口,他口袋里塞滿了人們送的糖果和零食;在面館吃飯,他可以享受多加一勺辣子的特殊照顧;為了救兒子,他可以利用人們想看電影的心理,而將毀壞片子的責任推到楊河的身上。
最明顯的一點,是他在向保衛科舉報張九聲時,諂媚地問自己算不算立功行為,是不是可以保住自己放映員的位子。他可以放映電影多年沒有一點差錯,他有著可以播放大循環的技術,甚至兒子因為喝了清潔液而發高燒燒壞了腦子,他也舍不得放映員這個工作,因為這個工作帶給他無比的光鮮,連他的燈罩都是二十多米的影片制成的,成為他向張九聲炫耀的物品。
范偉的演技沒得說,看電影的時候,根本沒有感覺到范偉在演戲,而是覺得這個就是范電影,就是那個年代的放映員
。老戲骨就是老戲骨,許多小細節的演繹令人叫絕,比如在眾人前面的趾高氣昂與在張九聲面前的小心翼翼,還有面對保衛科干事的諂媚,演活了這個角色。
為了讓人們能夠看上電影,范電影拿出渾身解數,從制作蒸餾水到清洗膠片,從用扇子輕扇膠片到最后為了讓張九聲看他女兒而制作大循環。影片中也看出來群眾對于膠片電影的熱愛,用被單子抬著膠片,從人群中走到臺上的過程,簡直如同朝圣一般。這里面,自然寄托著張導對于兒時看膠片電影的感情,也是借此表達對老電影的敬意吧。
雖然最后范電影舉報了張九聲,可是讓人根本恨不起來,因為他已經做得很好了,換作你我,也許根本比不上范電影。
范電影這么做也是有私心的,因為楊河讓范電影的兒子拉著膠片,但是腦子有點問題的兒子卻在路上把膠片弄壞了,這個責任顯然應該由老范的兒子來負。一方面是為了讓兒子減輕責任,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住自己放映員的位子,老范才動員人們一起清洗膠片,而且范電影還振振有詞,利用人們想看電影的心理,拉攏人們一起說謊,也反映了當時集體默不作聲和冷淡的影子。
可是張九聲并不是真的喜歡電影、喜歡"膠片",他看的也不是電影,而是正片播放前的新聞簡報,在新聞簡報里,有她女兒的鏡頭,雖然僅僅是一秒鐘,可是他卻翻來覆去地看,反反復復地看
。很多人不明白張九聲為何如此執著,從勞改農場到二分場看電影,中間歷經劫難甚至有生命危險,但是張九聲就是如此執著,而且還拿刀架在范電影的脖子上,后來更是反反復復地看。
其實,當我聽到張九聲說"她才十四歲,跟大人爭什么呢"這句話的時候,我已經淚如泉涌。一方面是因為我自己也有女兒,雖然年齡不是很大,但是我能理解一名父親對一名女兒的感情。另一方面,
張九聲說這句話的神態,包括他前前后后的所有行為,已經在暗示張九聲的女兒已經去世了
。
一是張九聲想看女兒電影的執著,這執著近乎瘋狂,讓人不可理喻
二是劉閨女擋著張九聲看電影時,說了一句"你閨女怎么沒讓面袋子壓死"時,
張九聲暴怒之下,竟讓不顧劉閨女還是一個女孩子的身份,而且站在兩個摞起來的凳子的危險境地,一腳踹翻凳子
,讓劉閨女從高空跌落摔傷。
三是在電影院里播放《英雄兒女》時,除了播放"向我開炮"這些經典的鏡頭時,
還意味深長地放了王芳與父親相認的鏡頭,這鏡頭讓保衛科的人看得熱淚盈眶,卻讓張九聲潸然淚下
四是在本部影片結束時,結束勞改的張九聲并沒有急于回家,而是去尋找丟失的兩張膠片
。如果他的女兒還在世,他最需要做的應該是趕緊回家看女兒,可是恰恰相反,他沒有回家,反倒是去尋找那兩張丟失的膠片。
一向穩重又精明的范電影,他知道擅自剪下這兩個膠片的后果,一旦被人發現,他連最喜歡的放映員的工作都可能會丟掉。
只不過,出于同樣的為人父的感情,讓范電影把這兩幅珍貴的膠片交給張九聲,也是張九聲女兒的遺照
。
事實的確如此,女兒為了消除作勞改犯的父親的影響(其實父親被冤枉的成分多一些),搶著扛面袋子,不過卡車并未停穩,張九聲的女兒身亡。往后看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發現,在面袋子入庫的時候,并沒有張九聲女兒的身影。
老實講,飾演劉閨女的演員,在演技上還是欠一些火候的。明顯看出來,她從小生活條件還算不錯,而影片中的劉閨女,是一個被父親拋棄也缺乏母愛的孩子,只有她和弟弟相依為命。
不僅如此,劉閨女還經常被小流氓欺負,表面看是因為一個燈罩,但在姐弟倆成長的過程中,這樣的欺負是家常便飯,這從劉閨女為了從張九聲手中搶奪影片,不惜動刀子、砸后腦勺就可以看出來。
。
拋開角色的問題不談,單說劉閨女的遭遇,也著實令人驚出一身冷汗。劉閨女與張九聲為了爭奪膠片,互相不要命地打斗,經常使出致命的招數,比如劉閨女的刀子直接抹向張九聲的脖子,砸向張九聲后腦勺的大骨頭,如果換成健壯的成年人,張九聲可能性命不保。
最令人吃驚的回味的,是在電影院里,當張九聲發現保衛科的人逃跑時,保衛科這么多人,狠狠地群毆劉閨女。即便他們不知道劉閨女是罪犯、即便他們不知道劉閨女是個女孩子,但是對一個瘦小的孩子集體痛下毒手,著實對人性的冷漠感到吃驚。
這也是張九聲為何能跑卻又不得不返回來救劉閨女的原因,因為他經歷過這些,知道他們打人有多狠
。而且在與劉閨女誤打誤撞的過程中,對劉閨女產生了莫名的情感,也就是在劉閨女身上看到了已經去世的女兒影子。
從張九聲間接地描述中,我們也能猜到,張九聲的女兒與劉閨女身上都有性格倔強的一面。從后來李閨女幫助張九聲對付保衛科的人,也可以看出來劉閨女把張九聲看做父親的感情因素。這種情感,從張九聲說要挺身而出教訓小流氓、保護姐弟倆時就開始了吧。
雖然這種父女感情的歸屬感如此短暫,卻令人難忘
。
《老囚》從第一人稱的角度出發,講述姥爺的故事,姥爺就是《一秒鐘》里面的張九聲。姥爺雖然被關了很多年,但也是個聰明的人,在進去之前,他帶了不少值錢的東西,比如瑞士手表、英國西裝、結婚戒指等,還有幾瓶止疼片。
為了活命,他用瑞士表換了一個羊頭,有時會切下一塊來煮了吃。在艱苦的大西北,他靠著這個羊頭撐了好久,才沒有被凍餓而死。還有更重要的止疼片,因為營養不良,許多人牙疼起來要命,此時止疼片就成了救命的東西。
看到女兒的片刻,姥爺哭了,哭得稀里嘩啦,一直到影片結束,人群擁擠,他從高空中跌落。傷得很重,牙齒摔碎了不知道多少顆,滿臉是血,暈了好久,一度讓人誤以為死過去了。
為了及早趕回勞教場所,不被當做逃跑加刑,姥爺強忍疼痛,迎著風趕回去。結果,棉衣本來質量就差,再加上之前的血和汗,姥爺在走的過程中,全身都被割成了血人。
其實媽媽知道,姥爺看的也許不是媽媽的角色,因為姥爺的原因,媽媽一直不能擔任主角,只是個配角,在這部電影里只出現了五分鐘。但是"我"不想讓媽媽告訴姥爺實情,讓姥爺在臨終前有個念想,為看女兒曾經有過如此壯舉。
結束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