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勢而來的《浪姐2》,遠沒有《浪姐1》那么氣勢洶洶。
無論是前期預熱,還是近兩期表現。
而且這種不行,是全方位、多角度、整體上的不行。
顏值
懷疑是故意的,故意不用濾鏡。
讓姐姐們的皮膚狀態、眼袋、黑眼圈、頸紋,都明晃晃地暴露了出來。
可能是這一季的姐姐,都不再需要用梵蜜琳了吧。
那就自然真實一些吧。
就連上一季脫油成功的黃曉明,這一季也明顯憔悴了不少。
上季這樣
這季這樣
互動
同樣真實的,還有她們的互動。
《浪姐1》時,大家都還有點端著。可能是對節目賽制的不確定,也可能是刻意的自我保護,總之姐姐們還是有些女神濾鏡的。
而這一季,大家明顯都很放得開。
想聊什么聊什么,該干什么干什么,就連一直以來有些神秘感的楊鈺瑩,都讓人完全改觀。
這不就是那種跟誰都很熟,跟誰又都不熟的女式中央空調嘛。
太社會,太油滑了。
當然,也有人覺得她情商高,讓人舒服。好吧,舒服就好。
業務能力
除了真實,還有業務能力。
浪姐2的整體業務能力,真的是太不行了。
既有自身素質的不行,又有重視程度上的不行。
跟預期的一樣。張柏芝不會有驚喜,除了基因里本來就有的高顏值和好身材;那英不會有驚喜,除了一直以來的好唱功和直性子;
陳妍希不會有驚喜,除了那張可愛的娃娃臉和討喜的觀眾緣;李菲兒不會有驚喜,除了前期造勢時被消耗的“曉明哥”。
哦,對了,還有整了還不如不整的那張臉。
原來多好看啊,多舒服的一張臉。
整容后的李菲兒,都快成蠟像了。
《花兒與少年》時,多可愛靈動一姑娘
當我們在聊《浪姐》時,
我們在聊什么?
看《演員請就位》、《我就是演員》時,我們在看什么?
是演員的業務能力嗎?那么熱搜上我們看到的就不會是那些了。
沒錯,我們愛看的,從來都不是演技,而是演技之外的那些東西。
演員們之間的明褒暗貶,暗搓搓較勁;導師們之間的互幫互助,互不服氣;
有的導師會在對選手貌似欣賞的肯定之后,棄之不用,就像是跟前任分手之前說的那一句“你很好,但我們不合適”;
有的導師會在一番貌似嚴苛的批評之后,一擲S卡,就像是跟現任的真情表白“你很渣,但愛讓我們在一起”。
這些明晃晃的好惡,暗搓搓的較勁,人性光輝的碰撞,情懷與利益的交鋒,不比演員們的業務能力,來的更刺激,更有看頭?
同理,《浪姐》也是。
娛樂圈是一個巨大的名利場,關系錯綜復雜又極其簡單。
復雜的是人性,簡單的是名利。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只要事態反常,必有妖。
能把勢利表現得這么極致極端的,還要屬娛樂圈。
不過大家的勢利,呈現方式不一樣。
杜華的勢利,一點都不掩飾。
她可以覺得容祖兒像自己旗下的吳宣儀,就直接給出最高分;她會讓那英記住劉卓,因為他給她打了最低分,然后更要記住她,因為她打了最高分。
至于為什么打最高分?她說覺得那英很親切,又有潛力。
記住這張臉,這是容祖兒(那個大紅唇)。她曾經對自己的五官給出九字精準評價:面包臉、肥嘴唇、金魚眼。
這是吳宣儀,哪里像呢?哦,是像那九個字的反義詞吧——尖下巴、薄嘴唇、丹鳳眼。
杜華到底是不是覺得那英跳舞有潛力,咱不知道。但那英有實力,她一定是知道的。
在音樂圈乃至整個娛樂圈,那英都是大姐大的存在,得罪了大姐大,后果是什么,她是知道的。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她可以在第一季給叮當打低分,而給出的是“她實力太強,會顯得隊友太弱”這個高級理由了。
因為你不配(沒用),所以我不給(高分)。
喜歡霍汶希。
很早就喜歡她。感覺她很強悍,但又很可愛。是個真實、爽朗又能干的人。
她說謝霆鋒很多人都搞不定,但就是聽她的。
估計這并不是因為她給他下了藥,或是拍下了他的什么不雅小視頻(開玩笑開玩笑),而是真正從藝人的角度出發,維護他的利益,幫助他成長。從而讓藝人打心底里佩服和尊重。
這是一種能力,更是人品的體現。
霍汶希是一個很有魅力的人。
評委席勢利,姐姐們也不差。
表面上看很和諧,談笑風生、互幫互助,實際上暗流涌動,就像一個“修羅場”。
有背景有資本有實力的,就使勁兒套套近乎;貼著三無標簽的姐姐,就禮節性客套幾句了事;
都是三四十歲的人了,能耗得起的時間也不多了,還是更跟有價值的姐姐們多待會兒吧。
多現實!
只不過有的藏得深一些,有的藏得淺一些;有的不善于偽裝,有的不屑于偽裝而已。
在資本和利益面前,任你是多大牌的導師和導演,都要做出一定的讓步和妥協。
那些所謂的“信念感”、“S卡”,都沒那么經得起推敲。或者說,他們所謂的原則,都只能是一定限度內的堅持。
就像是悟空外出降魔前,用緊箍棒給唐僧畫的那個圈:
“師傅,你可千萬別出圈啊!”
這個圈,無非就是個大小問題。
明顯不如1的《浪姐2》,
靠什么突圍?
從已經更新的兩期來看,看不到什么明顯的優勢。
視覺上沒優勢
少了濾鏡,真實狀態下的姐姐們,除了先天的五官優勢,皮膚狀態并不比路人好多少。
就連上季被夸脫油成功的黃曉明,這季也明顯減肥過度,皮膚狀態很不好。
瘦得有些脫相,很憔悴的樣子。
業務上沒優勢
這次的姐姐,也不知道是怎么了。
各種不行。
知道自己是最后一個拿到入場券的安又琪,估計是想再次翻紅的小心臟有些承受不住,現場表現非常不好,自身狀態也不行;
張柏芝在一群迷妹們的簇擁下上了臺。
用標志性的公鴨嗓唱完了《星語星愿》,又象征性地跳了一支說不上什么風格的舞;
袁姍姍在短暫的忘詞之后,尷尬地定在了舞臺上。直到音樂結束,才有點撒嬌地請求再來一次;
那英的舞蹈,讓彈幕區出現了這樣一行字:
“娜姐對不起,你好像在招魂。”
賽制上沒優勢
那個舉手投票環節,很好笑。
讓我想起了跟兒子的一次聊天。
有一次,他說他競選學習委員,全班只有兩個男生沒選他。
然后我就覺得很奇怪。按理來說匿名投票,怎么會知道是兩個男同學沒選。
他說是全班舉手表決的。
看到只有那兩個男生沒選他。他自己分析,是那天上午催著他倆交作業,給搞煩了,就不想選他了。
這就是孩子啊,多么簡單直接。對你有意見,一點都不藏著掖著。
這要是擱成年人,肯定是100%通過。
《浪姐2》,就用了這么個投票機制,讓姐姐們明晃晃地舉手通過。
一群年近半百的成年人,一群游走社會的老江湖,難道還真能不舉手?
大團圓結局,很歡喜哦,但都選就等于都沒選,無差別投票,真的很無聊。
貌似真的沒優勢。
但是,那可是芒果臺。
最懂人性,最擅長制造話題,收割流量,最能認清本質不叨叨,一心只為收視率的芒果臺。
怎么可能會這么明知眼漏地,把事情給搞砸?
除非,這些都是他們刻意想讓我們看到的。
沒優勢,可能恰恰就是優勢所在。
想想看,《浪姐1》都已經自我挑戰到那個份上了,都達到那個高度了,還怎么更上一層樓?
怕是很難了。
但可以逆向操作啊!
跟第一季相比,姐姐們的臉,好多都是整容臉。
看過一個關于整容的說法。就是雙眼皮啊,水光針啊、面部填充啊,開眼角啊,都不算是整容,只能算是淺層醫美的一部分。
真正的整容,是指動過骨頭的。比如說動了鼻子,填充了假體;動過下頜,做了削骨之類的。
這么看,第一季的姐姐,都基本算是原裝的;而第二季,很多都是換過臉的。
所以,論高級美,第一季完勝第二季。
高級美是很難復制的,但網紅臉就多得是了。
高級美給人距離感,會讓人覺得,你可以但我不可以;而網紅臉會讓人覺得,你可以我也可以。
30位姐姐之一:湯晶媚
高端是很難超越的。
但從量級上來說,卻是拼不多低端的。
抖音為什么這么火,難道是因為高端大氣上檔次?難道是因為那一個個主播都達到了普通人不能企及的高度?難道一眼望去都是白月光,讓人可望而不可及?
NoNoNo,恰恰是因為普通,普通到像你、像我、也像他的地步。然后才有了共鳴,才有了粘性;才找到了歸屬感,才有了安全感。
我們需要的是,發現自己不太low,或者說,發現曾以為高高在上的她們,也不過如此。
巨大的落差會讓人焦慮,平視感則讓人感到安全。
芒果臺總能這樣,劍走偏鋒,一招制勝。
上一季,看得目瞪口呆(驚喜);這一季,還是目瞪口呆(驚嚇)。
同款不同色,都入手試試唄!
高呼著“我會努力”的張柏芝,其實一直都沒怎么努力
整體素質明顯不如《浪姐1》的姐姐們,靠什么再度翻紅?
《浪姐2》明顯是趁著《浪姐1》的熱度,再來一波的節奏。
就連姐姐們的類型,都是對標《浪姐1》的。
那英VS寧靜,有話直說的公認業務骨干型;
楊鈺瑩VS阿朵,淡泊名利、善解人意的知心大姐姐型;
安又琪VS張含韻,選秀出身,曾經很紅,但已多年不紅的糊糊邊緣型;
金巧巧VS黃圣依,時不時秀秀優越感,動不動語出驚人,閑的沒事跑出來晃兩圈兒的豪門闊太型;
湯晶媚VS袁詠琳,在此之前壓根不知道是誰的小透明型。
其實,并沒有新鮮感。
沒新鮮感、沒信念感、沒業務能力,她們靠什么勝出?
觀眾緣
觀眾緣是個很玄的東西。
第一季的黃齡就曾發出過“觀眾緣是個什么東西”這樣的靈魂拷問,估計她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但似乎也并不怎么在乎。
霍汶希曾說過,做藝人,觀眾緣是很重要的一個東西。當初的twins組合,觀眾緣就非常好。如果一個藝人觀眾緣好的話,很多硬傷就會被選擇性地視而不見。
也就是說,可以費最小的勁,獲最大的利。
但“觀眾緣”這個東西,有些需要天賦,后天不太好養成。甚至可以這么說,越努力,越偏離。
藍盈瑩夠努力吧,但觀眾并不喜歡她;想當年的蔡明夠努力吧,但她的小品,從來都是春晚的三等獎;
有一次領獎之后的感言,她哭了,說搞不懂自己這么努力,為什么觀眾卻不待見她,回回拿個三等獎。
相反宋丹丹就很有觀眾緣,不光是小品,電視劇也是。
宋丹丹還真不是勵志奮斗型。如果當初不是為了撫養兒子,估計也不會這么拼,這幾年日子好過了,孩子也大了,活得很是悠閑自在,一點都不焦慮。
可能恰恰就是這種面相上的喜颯,狀態上的松弛,讓她這么有觀眾緣吧。
同樣好的觀眾緣,還有賈玲和沈騰。
就是那種他們說什么做什么,都能讓人不反感的能力。
很厲害,也很神奇。
感覺陳妍希也是這一款。
小臉肉嘟嘟,還有倆梨渦;不笑不說話,說話軟糯糯;
表演前不緊張,表演后也不緊張,不糾結分數,不太care得失。
給兒子寫的歌倒是看不出有什么創作才華,但那種淡淡有愛的親子間情感流動,讓人真的沒法討厭。
這副不急不躁的姿態,反倒是能讓人產生不少好感。
期望值
管理好觀眾的期望值,就是最好的自我管理。
那英唱歌好,那么她唱得好,就沒有驚喜;周筆暢唱功好,那么她唱得好,也沒有驚喜;
最多只能算是正常發揮。
他們要想獲得更高的評分,就要挑戰聲樂這一領域更高的期望值,或是在另一領域開辟一個新的期望值。
比如說程莉莎。
之前的標簽,就是郭曉冬太太。
就連第一期姐姐們集合,見面的自我介紹也是,我是郭曉冬太太,你跟我先生合作過那啥啥。
之前的印象,就是賢妻良母。
為二胎很拼,對老公很崇拜,沒有太強的事業心。
但是,這一次她就有點來者不善。
從服裝上看,有些舊上海舞女風or軍閥姨太太風。
很嫵媚妖嬈,并且避免了同質化,辨識度很高;
為了造型的一致性,還特意給綁在身上的倆音箱做了紅布包,這就很用心。
舞蹈跳得沒多好,歌唱得也一般,但用心是看得到的,造型和歌曲舞蹈的選擇上,避免了同質化競爭,聰明也是看得到的。
一個用心又聰明的人,大家就更愿意看到她的成長和進步;而評委和平臺,也愿意給她更多展示的機會。
因為觀眾的意愿,就是平臺的意愿。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在這群姐姐中,有幾個是被公認嫁的好,人生幸福的。
但這里面沒有程莉莎。
但程莉莎活得很帶勁。
因為她不屬于附加幸福型,比如說家庭好、老公好、孩子好,這些附加值,增加了某個個體的綜合價值。
她屬于自我增值型,自我滋養,自我實現,只要老公不是太差勁,都能把日子過得挺像回事。
這種自體發光的女性,是非常有魅力的,不管她有沒有超強的業務能力,因為性格本身,已是非常稀有。
很喜歡王鷗,期待她之后的表現。
真誠
其實,真實是個挺虛無的東西。很難有人敢說自己從沒撒過謊。所以,真實是相對的。
但真誠不是。
一個人真不真誠,是可以通過眼神和肢體動作傳遞給觀眾的。
有些人,很優秀,長得也好看,但第一眼就莫名不喜歡,后來想想,大多都是不真誠的人。
如果夠真誠,不矯情。那么自然會得到大家的喜愛。
比如說那英,跳得不好,大方承認,然后大大方方地跳,大家笑場也接著跳;有的評委客觀給低分,那就謙虛接受;有的評委諂媚給高分,也不會因此就高看對方一眼。
王菲趙薇她們能玩到一起,說明大家都是一路人。
自己不行就是不行,不用給自己找理由;對手要是真行也服氣,不會暗搓搓搞些有的沒的;
感性、善良、大氣,不磨磨唧唧,不嘰嘰歪歪,讓那英這一類人很是耀眼,更何況,人家還有真本事。
跟《浪姐1》相比,《浪姐2》就是賣家秀vs買家秀,正品vs山寨的強烈視覺刺激。
2不如1是常態,2超越1是反常態。
好心態看待常態,期待它能反常態。
棕媽:
初中英語老師,11歲男孩媽媽;
讀書達人,每年閱讀書目100+;
電影狂人,每年貢獻票房2000+
心理學感興趣,小毛頭hold得住;
人類靈魂的小裁縫,擅長自黑的不辣媽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