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顧魏和小高之戰
在第15集,以“準家屬”的身份去醫院找,獲取林父親手術的信息。顧魏對此視而不見,敷衍了事,最后粗暴地下達了“驅逐令”。他的情緒一個個遞進,劇中充滿張力,是這部劇著名的場景之一。但別忘了,小邵戰敗后,顧魏又和小高打了一仗
小高曾在《第一導》中坦言,她和顧魏同學同事相識十年,互相尊重,但從未主動出擊,只是站在一旁默默等待。擁有華麗外表的小高,竟然沒有走“華麗吊打”女人常走的“痛打小三”這條辣路。一是來自于醫學世家的優秀品質帶給她的驕傲和矜持;第二,它來自于自信,對她自身優勢的自信和對顧魏對她的感情的自信。
故事講到這里,小高才發現自己輕視了敵人,看不起女主帶來的威脅,于是就有了下面與顧魏對峙的一幕
小高給了顧魏的同事們最大的尊重和最深的感情,就像童年的朋友一樣??梢哉f,這場戰斗是小高一生中第一次用如此“激烈”的言辭直接向顧魏表達他的困惑和積怨。她說的是“你是不是太關心病人家屬了?”
按照創作慣例,原劇本只寫兩個人發生沖突,但具體沖突規律是什么?演員在拍攝現場是怎么站的?面部表情和情緒變化是什么樣子的?“分手”是一種什么樣的具體“分手”方式?這全靠演員自己的思考和現場導演的即時思考和引導。
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肖戰是這樣處理場景的:顧魏看向別處,然后微微低頭,拉開旁邊的一把椅子,側身閃過小高,扔下一句冷冰冰的“回合”,揚長而去~ ~
這部劇的最終處理應該是肖戰和他的對手演員討論的結果!小高擋住了顧魏的去路,這表明她今天是豁出去了。顧魏必須給她一個明確的說法;然而,小高和顧魏是多年的同學和同事,小高對他有著深厚的感情。如果他們正面爭吵,這顯然不符合顧魏與人交往的得體和周到的原則。于是,他巧妙地用側身拉椅子閃回的方式解決了小高造成的身體壓迫,又用查房不正面回答的合理借口解決了小高造成的精神壓迫這部劇的處理可謂精彩!
13.如何辨別該劇是否“爆”了?
除了那些直觀的數據圖表,其實還有一個最簡單的衡量,就是劇中配角有沒有留下名字。
由于電視劇的主要記憶點基本都集中在主角身上,如果觀眾接收到主角賦予他的記憶點,就會和他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進而形成有效的“愛我家和烏"效應”,將對主角的深厚感情延伸到其他bit部分,也就是主角自己讓群演形成自己的記憶點,那么這部劇絕對是爆款!
從以上規則來看,《余生》明顯是爆款!但不僅僅是因為顧魏人氣帶動了嚴博士意外的人氣【記憶點是“嚴”的全切以及他保護顧魏】。不只是小杜跟著火了【記憶點都是各種助攻】,還有陳小薇,這個出現過很多過場動畫卻幾乎沒有正經主場戲的小護士。她是余生最大的贏家!
觀眾對小薇的記憶的形成明顯不同于對嚴博士和小杜,的記憶,它不是由人物本身創造的。而是觀眾對顧魏的喜愛所引發的廣泛的“愛我家和烏"效應”促使他們“泛濫”自己的情感,從而主動將情感記憶點應用到與顧魏,和陳小薇有關的每一個人身上,這無疑是最大的幸運!
你看,在很多劇中,很多演員都想盡辦法吸引觀眾的眼球,甚至連負面評價造成的“負面”記憶都留不住。然而在《余生》中,這個來自小薇,連一個主場景都沒有的護士,卻被觀眾頻頻提及,并在飯后的公共聊天中成功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你驚訝嗎?不驚訝?
只能說,肖戰給“余生”起的綽號太棒了!當你來到福來福,任何觸及邊緣的人都絕對受到祝福并且充滿祝福!
結論:
不知道你是怎么紅的才是真正的“紅!
不知道怎么爆自己才是最好的“爆”!
14.肖戰表演情感的一致性
眾所周知,表演藝術中約定俗成的“鄙視鏈”是這樣的:話劇>電影>電視劇。因為從整體的表演難度來看,話劇數小時不NG給演員帶來的挑戰性,顯然是電影和電視劇所無法比擬的!
但事實上,影視劇也有令話劇甘拜下風的地方,那就是在演員表演情緒的連貫性維持方面,電影電視劇所需的表演難度要遠遠大于話劇。
此話怎講?因為盡管在正式演出時話劇無法NG,但一場戲下來演員的表演情緒始終是連貫的,不會受到任何外在的干擾而中斷;而電影電視劇則不同,同一場戲可能會安排不同的機位來進行拍攝,而只要現場有一個環節【如對手演員、機位軌道、打光、收音、服裝造型等】沒配合好,馬上就得喊cut,不得不讓演員再重來一遍。
尤其是電影,更是像雕花一樣精心打磨雕琢每一個畫面,如同軍訓時踢正步似的,導演要把每一場戲都分解成N多個鏡頭,每個鏡頭都要重復拍攝N多條,以力保最佳的成片效果。
所以你看,演員這活兒可真不是人干的呀!好不容易醞釀出來的喜怒哀樂吧,在片場說打斷就被打斷,哭到一半兒眼淚愣是給憋了回去,親了半天這條居然過不了還得再親一回,還讓不讓人活啦!
即便各項工種配合完美沒有紕漏客觀上不會中斷,可一旦遇上像肖戰這樣事事追求完美的BT的“狠角兒”,絕對是導演都叫好了pass了,他自個兒反倒主動要求叫停NG,一場戲恨不能提供至少十種以上的表演方案,情緒不斷地醞釀釋放喊停再醞釀再釋放再喊停,結果最后觀眾看到的成片里,居然看不出他有任何情緒割裂的地方,你就說他牛不牛吧!
所以我現在最大的樂趣就是,當再回看諸如“恩師去世”和“民宿將吻未吻”等這類重場戲和名場面片段時,一定會拿著放大鏡一幀一幀地仔細“偵察”探究并感知肖戰在表演時的情緒銜接問題,以此來判斷他在現場拍攝時究竟被NG了多少回~~【反正俺臉盤子大琢磨得挺帶勁兒的!反正哭多了傷的也是他的神,親多了尷尬的也是他本人!】
但非常遺憾的是,肖老師太太太“狡猾”啦,他在每一場戲中釋放出的表演情緒可以說都絲滑得行云流水一氣呵成,好像就是為了特意給制片方節省片子的磁帶/存儲空間,故而完美打造了“在現場從來都是完美的‘肖一條’【一條就過】”這樣完美的“假象”,居然木有讓我找出一絲破綻!真牛批??!
好吧,我承認,我就是肖老師最BT的大“黑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