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熱播劇心居大結局了,全員誰都沒跟誰在一起也是很絕。
親情家庭劇一直都是國產劇的好主題,人人都有家庭,也喜歡看別人的家庭,家長里短人間煙火。
而在大家庭里,老人甚少擔任主角,但他們才是串聯起親情的線,家有一老,席就不散,但結局的時候奶奶走了,顧家也就要散了。
01
老太太在孫子顧磊走了以后,沒給我馮曉琴一句好話,擺了三十多集的臭臉,直到臨終給了馮小琴一個肯定。
這處就有點假,現實生活中,那個年齡段的老太太,就是到最后也不會對兒(孫)媳有什么正面的評價,和解不可能。
盡管她自己也孑然一人,沒有老伴的陪伴,對年紀輕輕就遭遇喪偶的孫媳不是也沒有什么憐憫和共情。
演顧磊的演員好著呢,憨憨傻傻,又慘烈收場,橫死在了家門口,太意外,人生無常。
轉眼一看,其實顧老師也一早沒了老伴,全家人單得整整齊齊。
說起來顧老師過了一段很艱難的時間,兒子顧磊橫死,媽媽病逝,孫子搬離,最后女兒告訴她要出國的時候,老人的孤獨有點戳心。
這也是《心居》的一個立意點:老齡化。
62年那波嬰兒潮的人,今年正好退休。老人在變老,出生又跟不上。
看看這些青壯年男女的感情狀況:
顧清俞離婚了;
展翔單著;
馮曉琴的妹妹當三失敗;
顧昕前女友只想搞事業不談感情;
還有今天的主角施源,真真假假離了這么多次,也是40歲的人了,但結局的時候孩子還沒生。
只給馮曉琴和葛玥各自安排了二胎,但是大年的身世錯位,管媽叫姐,葛玥離婚,顧昕入獄,兩個小娃娃從小就是單親家庭……
看下來,各個角色也確實都沒有做好為人父母的準備,還在感情里渡劫,并沒有誰擁有幸福完整的家庭。
02
看著童瑤和馮紹峰演情侶,CP感強不強不好說,養眼是毋庸置疑的。
而且這回初戀情結給了女方,對白衣少年念念不忘。
但全劇都在證明說嫁給初戀有多不靠譜。
施源這個人物的固執和較勁屬實來了大譜,每次到重要抉擇的時候都讓觀眾很崩潰:
你到底要怎樣!
基本可以概括為:
好老婆不要,顧清俞來求婚第一次被拒了。
好日子不要,連蒙帶騙說出差,實則回去“憶苦思甜”。
救命稻草也不要,知道催債的人沒有善男信女,寧可把老婆工作弄沒,債主上門,也要拒絕老婆的幫助。
本來就沒做過什么惡,欠債是因為要給老媽救命,后來遇到了顧清俞,以最溫柔的方式按按地幫助,解決看病危機,剩下的任務只有還款。
因為夠拼命也夠幸運,本來錢是夠的。
但是就有把一切搞得更糟的本事,為了面子把該給債務公司的先還老婆,最后全員被催債。
本以為這個時候就該悟透什么叫因小失大,結果一個拐彎就掉進陰溝。
那天顧清俞跟他要卡號,怎么要得那么辛苦啊。
劇情上也有點牽強,本來跟老婆做了婚前財產公正,怕別人吃虧,是道德感很高的體現,轉頭就能背叛老婆,不擇手段地競爭了起來?
先前留個懸念,打開了老婆的電腦,后面留了半句沒說出口的話:
我其實沒看。
說不出口是因為瓜田李下,而究其根本,是有些事連起心動念都是錯的。
在這個社會里,幸運和資源都是實力,但人總要借力走正途,并感激那個提供機會的人,用更好地成長去證明自己值得。
施源借助老婆的東風進了大公司,等于已經上了岸,前半生的苦也該就此放下,那個時候的他事業愛情雙豐收,就連媽媽都正常了不少。
而施源偏要去趟渾水,能“毀掉”堅決不去“得到”,從這種腦子不清晰的角度,分道揚鑣的結局倒是已經注定。
03
人的確有越過越衰的時候,因為一件事做錯選擇,后面觸發連鎖反應。
因為病,所以窮,因為窮所以后面越來越不擇手段。
然而施源明明有機會。
可見,困境里的人,會認為被救是錯的,這尤為可悲。
在整部劇中,施源媽媽可能是比蘇大強還煩人的長輩。
那么施源的悲劇之源也就找到了。
她身上那種明明在低處卻不愿求助,跟施源死活都不用顧清俞的錢如出一轍。
因為自己吃過苦,看不慣別人幸運,竟挑起了親家的出身。
直接讓小兩口分居了好幾個月。
她逼著兒子要有出息,但不是真的為了孩子好,只是因為她自己要脫離曾經“給孩子下藥”的責任。
最諷刺的是什么?
下錯了要是因為施源爸媽之間的“互相糊弄”。
施源爸沒有告訴她你的藥已經被換成了安眠藥。
坦誠是讓關系得以為繼的好辦法,只有一個問題:
誰敢跟一個歇斯底里的病人講真話。
施源媽媽是一個可憐的人。
盡管這只是部電視劇,但是現實中這種媽媽大有人在。
她明明是心懷歉疚,卻制造了更多的麻煩。
時代曾經給她帶來傷痛,可是再困難也難不過《人世間》里的老周家。
但是那個家里的母親,沒有被苦難打倒。
人貴在自救。
人生在世,總會有幾個對不住的人。
可能是朋友親屬,甚至是兒女父母。
既然已經對不住,就對他們好點吧。好的彌補方式是關愛,是傾聽,是愿意尊重對方的選擇。
萬萬不能是我要逼你完美,從而證明,我的錯不足掛齒。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