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蝙蝠俠》自打在北京各大影院上映之后,口碑褒貶不一,喜歡的朋友在自個兒朋友朋友圈兒贊不絕口,但不喜歡的觀眾則覺得它毫無新意,就是一部典型的爛片兒,看了不少北京影迷的評價,60%以上的朋友都喜歡克里斯蒂安·貝爾版本的蝙蝠俠
前幾部作品‘黑暗騎士’‘俠影之謎’口碑都非常高,但今兒要聊的《新蝙蝠俠》是由羅伯特·帕丁森飾演的,最典型的代表作就是之前在《暮光之城》中飾演的男主愛德華
該片兒上映后,朋友圈兒有人直呼這是自個兒看過的系列電影中,最‘文藝’的一版,事實確實如此,導演顛覆了北京人對‘蝙蝠俠’三個字兒的固有印象 ,極其強烈的視聽風格,緩慢的敘事節奏,全片兒一共有三個小時的時長,跟《長津湖》的長度一模一樣
無形當中,拔高了該片兒的觀影門檻,不是dc的粉絲,走進電影院確實很難堅持三個小時,熟悉導演馬特·里弗斯的朋友應該都門清兒,這一直都是他的慣用套路,之前的災難片兒《科洛弗檔案》也同樣如此,這次拍《新蝙蝠俠》目的就是想徹底擺脫dc宇宙的束縛,獨創一個新的‘蝙蝠俠’系列
相較之下,這部《新蝙蝠俠》顯得更接地氣,更生活化,把一個超級英雄徹底變成了一個市井小人物,他的作品,最大的特點就是以色調很低,因為在他眼中,光明就是用黑暗來塑造的,深夜里的槍戰戲,只用槍火來代替燈光,向來都是不按套路出牌
會給大伙兒一種非常壓抑的感覺,但也正是因為如此,為蝙蝠俠賦予了一個全新的靈魂,把恐懼和無力烘托到了極致,開篇一上來就是一段長鏡頭,呈現出的畫面是哥譚市最陰暗的角落,大量的慢鏡頭,特效,頗有《教父》的既視感,暗黑風格讓它變成了有史以來最暗的一部蝙蝠俠作品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導演會給北京各大影院寫信,讓工作人員將亮點調到不低于14FL,不然的話,遇上個眼神兒不好的,真的是黑漆漆一片兒,什么都看不見,充滿罪惡的城市,街道,地鐵,都能引起觀眾的共鳴,雖然本該片兒的故事背景在哥譚市
但您如果把它想象成北京的話,會有一種不同的感受,有別于前幾部作品,片中群眾對蝙蝠俠的態度并不是愛慕,更不是崇拜,而是不屑,甚至還有些厭惡,把所有元素都結合在一起,會讓您有一種真實的痛感,蝙蝠俠的人設也不再是一個超級英雄
除了頭套跟著裝還保持之前的風格外,其他裝備都變得平平無奇,這么說吧,片中的蝙蝠俠慘到被警察能一直追了九條街,起飛前還得做心理斗爭,不光恐高,還會猶豫,這一細節,特別符合現實生活中無數個你我,表面上看,他還是個超級英雄
事實上,他就是個內心有缺陷的大男孩,這種去英雄化的塑造,十分討喜,起碼北京觀眾都特別買賬,更重要的是它回歸dc漫畫的本質,沒有華而不實的特效,只有人物內心的糾結,同時還增添了一些懸疑解謎的元素,這種劇情設定,對好萊塢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畢竟好萊塢作品一直都被北京觀眾稱之為爆米花電影
除了綠幕摳出來的特效,就是各種大場面,大伙兒早就審美疲勞了,但回歸小人物才是對蝙蝠俠最好的一個交代,電影也好,動畫片也罷,蝙蝠俠這個角色總能帶給我們不同的感悟,看完任何一部作品都會不禁反思,蝙蝠俠的成功絕不在于片中,正邪雙方的斗智斗勇,而是在于它回答了大伙兒心中最深層的疑問,剖析了人性的丑惡
當周圍的一切發生混亂的時候,您是選擇憤怒,還是選擇妥協?相信正義還是向無底線的惡低頭,這是值得所有觀眾探討的一個話題,而在前幾部佳作中的‘小丑’他的存在就是想毀掉蝙蝠俠見天兒掛在嘴邊兒的正義,炸毀醫院的名場面,就是想告訴更多人,上流社會所謂的道德,說白了就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在人前裝模作樣而已
但凡威脅到了自個兒的利益,平日里西裝革履的上流人物,比小人物還要瘋狂,要不怎么老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除此之外,小丑挾持兩艘船的民眾那段情節同樣能給我們帶來不同的感悟,小丑給了兩撥人一個引爆對方的遙控器,只要引爆對方,自個兒就能活
結果大伙兒都沒按,兩艘船上的都還活著,小丑萬萬沒想到,秩序與規矩遠比混亂更深入人心,這樣的矛盾,在片中多次出現過,而《新蝙蝠俠》想傳達的故事內核,也是一樣的道理,人人都可以成為蝙蝠俠,改變自個兒身邊的一切,這點跟北京精神不謀而合,即便我們活的這個城市,早已物非人非,沒有了人情味兒
但北京人依然對它充滿了希望,您可以選擇逃離,也可以選擇憤怒,但您對它的感情是永遠都不會改變的,就像《新蝙蝠俠》中的布魯斯·韋恩一樣,依然會選擇堅守!所以新的不止是人物塑造,還有京味精神內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