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我們上次見到韓寒?已經有多長時間了
自從2019年《飛馳人生》上映后,他好像就消失了。沒出過新書,沒拍過新電影,沒上過網絡熱搜,全身心投入開賽車。
直到今年1月,他才拍攝了一個時長不到兩分鐘的vlog。面對鏡頭,韓寒吃了很多苦。他兩年沒開工,沒錢拍電影。現在拍一部電影在大環境下成本更高。他為了節省新片的宣傳費用,自己拍攝了這個vlog。
4月6日,韓寒新片《年輕的故事》終于有了眉目。他的新電影由劉昊然和劉浩存,主演,喬杉和尹正也在其中。沈騰也將客串一把。電影的故事也是“韓寒”,講的是賽車和青春。講述了留守少年和父親的摩托車隊飆車的故事。
一組劉昊然拍攝新片的照片在網上曝光。劉昊然因為新電影體重增加了很多,整個人變得更大了。她不僅染了一頭棕發,還曬黑了皮膚,完全顛覆了之前的美少年形象。
作為導演,韓寒一身黑衣,在片場低調地指揮劇組拍攝。
有人會說韓寒新電影的名字太隨意,故事太老套。
事實上,在韓寒拍電影的慣例是先給電影起個名字,然后寫個梗概。只有電影真正拍攝的時候,細節才會有所提升。最終的影片和初稿完全是兩個故事。
比如《后會無期》備案的時候叫《情到深處人孤獨》,《乘風破浪》備案的時候叫《歡天喜地過大年》。
我們可以期待《年輕的故事》最終會變異成怎樣精彩的新故事。
然而,皮哥最關心的不是他的新電影,而是韓寒本人。
在很多90后的心目中,韓寒是神一樣的存在。他有很多身份:作家、賽車手、叛逆青年、意見領袖、電影導演。他在每個領域都達到了頂峰。2010年,他被評為全球100位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在所有跨界導演的名人中,他也是最成功的3354電影之一,口碑在合格線以上,總票房34億。
回顧22年的成名歷程,他竟然主動進行了三次大的“撤退”。
一、17歲時的第一次撤退
韓寒出生在金山區亭林鎮,他從小就喜歡踢足球,并被昵稱為“金山齊達內".”
后來,因為他的體育特長,他被專門招進了二中, 松江。一進學校,他就和同學們吹噓說:“在中國,寫作的人中,錢鐘書排名第一,而我排名第三。”
src="http://panqunqushuiyin.kaidisoft.cn/ttandbaijia_93c804712c77a9945c1e620568c7360f.jpg-qsy.jpg">后來韓寒參加《萌芽》雜志舉辦的第一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他的初賽作品震驚了編輯,大家從他的文章里讀出了錢鐘書的味道,甚至有老師認為他是代筆的。
而巧合的是,復賽的通知因為街委會的疏忽,沒有及時送到韓寒手上,使他錯過了復賽。
當時編輯組覺得不能錯過這個人才,就給了他單獨復賽的機會。
復賽的題目本來是“被咬了一口的蘋果”,但編輯組為了為難韓寒,給他單獨出了一道題目,老師將一團紙扔進了一個水杯,讓韓寒以此為題寫一篇文章。
于是韓寒在規定時間寫出了《杯中窺人》。
這篇現場即興作文徹底征服了老師,16歲的韓寒獲得了一等獎,這篇文章也迅速火遍了全國。
文風上,這篇文章在句子結構上有錢鐘書的影子,文章后半段又有點魯迅的味道。
內容上,大量的旁征博引不僅表明了作者知識儲備之多,從紙團入水的物理現象引申到國民性也讓人看到了作者審視問題角度的犀利及深刻。
出名后的韓寒回到學校成了風云人物,可是他除了寫文章其他功課全都不及格,甚至語文也只能考40分。
高一始終讀不完,韓寒對自己在學校的文化課成績也不再勉強,他規劃好了一條獨屬于自己的未來道路,隨即決定退學。在面對老師“拿什么養活自己”的不屑質疑時,他脫口而出了“稿費啊”三個字,即便隨后教室里傳來了哄堂大笑。
退學后的第二年,他的小說《三重門》出版了,這部小說熱銷200萬冊,是中國20年來銷量最大的文學作品。
之后韓寒又出版了《像少年啦飛馳》、《零下一度》、《一座城池》等作品,和崛起的郭敬明成為了文壇的絕代雙驕。
二、27歲第二次撤退
然而巔峰的時候,韓寒卻放慢了繼續寫小說的腳步,誰都沒想到,他27歲那年出版的《他的國》成了小說“絕唱”。
他為什么不再堅持了,在皮哥看來就是韓寒認識到自己的局限性。
皮哥讀書時也很喜歡韓寒的書,常常看得捧腹大笑,覺得他天馬行空,無所不能,但是現在來看他的書,就發現韓寒的作品更多的是“抖機靈”,這種“抖機靈”在他超強的文字駕馭能力下就顯得像參透世事般深刻。
可是由于沒有系統的知識體系做支撐,等韓寒年紀大了以后,以及讀者年紀大了,讀者對他的期待不再局限于“抖機靈”時,他的短板就會暴露。
高曉松在節目里也曾提到,他曾經邀請韓寒還有當年明月做節目,當年明月知識儲備豐富,侃侃而談,韓寒則全靠著自己的反應能力應付,能看出他讀的書或許不少但種類不夠豐富。
李敖在接受楊瀾采訪時,曾直白地形容韓寒的書是“臭雞蛋”,他的書只有感想,沒有知識。
我想韓寒應該是意識到自己的這個短板,所以才會在20出頭的年紀急流勇退。
淡出文壇的韓寒干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開賽車,韓寒寫作只是為了賺錢,開賽車才是夢想。
大概是2004年那會兒,韓寒已經靠寫書賺了很多錢,他的朋友勸他在上海買幾套房子等著發財,他卻全都買了賽車裝備練習賽車,錢不夠了,就再重返文壇,寫書養車。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5年韓寒獲得了人生中第一個拉力賽的冠軍,并成為年度冠軍。
2009年它成為中國賽車史上首個場地拉力雙料冠軍。
現在,韓寒在賽車方面的成就已經遠遠超過了自己在文學上的成就。
韓寒干的第二件事是開博客寫雜文。
他雖然寫不出偉大的作品了,但借助博客寫一寫雜文,針砭時弊還是很有一手的。
韓寒2005年開通博客,2007年博客點擊量就破了億。
當年他對各種社會現象發表熱辣點評:杭州飆車案、中國梨花體詩歌等等,梁文道稱他為“當代魯迅”。
到最后他自己也成了一種社會現象,皮哥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和白燁的戰斗,雙方唇槍舌劍,好不熱鬧,韓寒的那句“文壇是個屁,誰都別裝X”直接把白燁罵得關閉了博客。
后來陸川、高曉松等人也卷入了罵戰,全都被韓寒一一擊退,其中高曉松還是韓寒年輕時的偶像,面對偶像韓寒說出了“高處不勝寒”的金句,直接把高曉松懟得說不上話來。
不過后來高曉松和韓寒一笑泯恩仇,高曉松的《大武生》還是韓寒幫忙去站臺宣傳,他的脫口秀《曉說》也是韓寒給起的名字。
當然博客是個比較自由的平臺,韓寒在上面也發表了很多不太入流的文字隨筆,這也引出了韓寒在30歲那年的一場大變故,因為這些雜文后來被當作代筆的證據,盯上他的則是方舟子。
三、30歲時第三次撤退
2012年,是韓寒人生轉變比較大的一年。
在此之前的他有著一套不愿動搖的價值觀,也毫不遮掩自己不合群的棱角。
比如2010年時上海世博會將要開幕,電視臺舉辦了一個“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演講,韓寒受邀參加,那時的韓寒處于巔峰,結果上去第一句話就是:“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糟糕’”,然后他的畫面就被掐掉了。
他的這種“狂妄不羈”的處世態度也招來了不少敵人,終于在2012年一場大火徹底燒到了他身上。
2012年年初,韓寒卷入了“代筆門”風波,方舟子拿出了大量翔實的“證據”,韓寒也發表了《光明和磊落》,用自己當年的手稿力證自己的清白。
這過程雙方你來我往,刀光劍影十分精彩,不少娛樂圈明星加入其中推波助瀾。
韓寒也直接一紙訴狀將方舟子送上了法庭,但立案4天后,韓寒一方就宣布已從法院撤訴,方舟子又繼續追擊,發表了文章《誰是“答春綠”——假話連篇的韓寒》,接受采訪時也表示“自己就跟看戲一樣”。
韓寒有沒有代筆皮哥不做判斷,為何突然撤訴我們也不得而知,但這起風波后,韓寒確實“低調”了不少。
“代筆門”那一年韓寒剛好30歲,而立之年的他鋒芒也逐漸褪去,打那之后,他的言行就變得柔和了不少。
比如后來有一場演講,韓寒走上臺后從兜里掏出稿子,臺下學生開始笑,他笑瞇瞇地解釋了一下:“我拿稿子不是脫不了稿,而是為了約束一下自己。”
再比如他曾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希望妻子和女友可以和平相處。”后來這句話引發了社會比較大的道德抨擊,一向篤定的韓寒也向外界解釋,稱自己當時的意思是說“前女友”,只是沒說清楚,造成了誤解。
后來他連對社會表達個人態度的雜文也放棄了。
在接受采訪時韓寒表示,自己對寫雜文已經厭倦了,雜文就是不斷地重復,而且很難留下作品,他想給這個世界留下點作品。
于是他選擇了拍電影。
之后的故事,大家就很熟悉了,韓寒通過《后會無期》、《乘風破浪》、《飛馳人生》完成了轉型,解鎖了導演新身份,他的爭議也逐漸成為了久遠的記憶。
回顧韓寒22年的成名歷程,他每一次轉變都來源于他對自己當下及未來的清晰認識,從上帝視角看,每一次決定也都對之后的人生歷程產生了直接、有益的影響,尤其是2012年被方舟子拉入“代筆門”后,整個人收斂了很多,徹底轉型成了溫情大叔。
以前我們讀韓寒的小說,覺得他是個叛逆青年,他年輕時也是鋒芒畢露,拳打應試教育,腳踢中國文壇,網上是當代魯迅,賽車場上是中國舒馬赫,一時風頭無二。
但過早的成名也讓他變得更加早熟,在經歷過各種大風大浪后,終于磨煉出了一種最可貴的品質:對自己有著清醒的定位和認識,不再執著于做一個“異類”。
如今的他封筆不寫作了,社媒更新也不頻繁了,拍的電影也都是那種中規中矩的溫情電影。豆瓣評分多集中在7分,票房穩中有升。
《后會無期》6.3億,《乘風破浪》10.5億,《飛馳人生》17.3億。
比郭敬明有下限,但不如賈玲、吳京那樣驚艷,溫吞如一杯白開水,一如他全新的人設。
從不可一世的天才少年,到現在心平氣和的中年大叔,韓寒的“結局”,其實早就注定,他的人生或許對應了中華文化下經過千百年驗證的處世哲學,或許是“有失才有得”,又或許是“明哲保身”。
我們不能以局外人的角度去評判當事人的選擇,看著現在人生、事業愈發走入“正軌”的韓寒,我們祝福就好。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