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這部電影會被罵成這樣。
這是蔡康永在看到韓雪的作品被制片人和評論家圍攻后說的話。
我突然明白了為什么節目組這么愛用蔡康永鏡頭。蔡康永才是真正的人形彈幕!他總能給出與現場相反的反應來幫助其他導演圍捕。人緣不錯,自己也沒輸。
但是他太會說話了。其他導演想要演員,被拒絕了也就算了。
蔡康永從一開始就直奔李誠儒。
雖然李誠儒拒絕看完整個劇本,但他對蔡康永印象很好
蔡康永是一個非常好的談判者。
例如,如果李誠儒不答應與他合作,他會盡最大努力讓李誠儒搬到某個地方去聊天。
好像他只是在聊天,后面的導演可以繼續爭取。
但實際上,他掙扎的時間越長,給其他導演的壓力就越大。我認為李誠儒先生很嚴格,但我覺得不太合作。
即使你有勇氣做一份肥差,你只需要考慮你是否能打動李誠儒然而,經過蔡康永的折騰,他們對康永哥太不尊重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沒人在找李誠儒,蔡康永就更近了一步。畢竟,在所有的演員都被挑選出來之后,他可以強迫李誠儒先生去乞求,而他自己卻沒有空間。
李誠儒想看完整的劇本,所以他拿了自己的手寫劇本。
只用了三兩句話就勾勒出了劇本的創作和所付出的心血。“
>終于得到一個本子,是我敢斗膽請你來演的”。
我的天啊,這到底是什么神仙話術啊!!!
李誠儒有任何擔憂,他都能給解決思路。
李誠儒不得不直接拒絕。
他也欣然接受這個結果。因為李誠儒拒絕了他,多少都會覺得有點欠他的。
在專業制片人看來,這一套話術是非常硬核有效的。
當曾黎站起來自薦,只講到自己科班學京劇7年。
蔡康永馬上接的是:失敬失敬。
包括他的作品《羅密歐還活著》放映之后,接受點評。
他是唯一一個開展自我批評的。
在前面一系列“導演請狡辯”的示范之后,蔡康永這邊的氣氛格外溫和。
同樣是制片人發問,自己沒看懂的部分。
他自己估計也是怕說破,會被抓住把柄,直接避開問題,率先放低姿態,坦誠如果沒看懂一定是片子有缺失。
他只講,希望呈現什么狀態。話一點不說死,任何人都可以做解讀。
無論評審給什么反饋,他都和顏悅色。
因為蔡康永太清楚,只要這個片子大體過關就行。重要的是進入下一輪,在競爭者這頭獲勝就足夠了。
有任何內容上的調整,他甚至都不用反應,說“聽起來很棒”。
當方勵發出靈魂拷問:你愛京劇嗎?
教科書式回答又來了:
“我愛的方式跟誠儒老師有點不一樣,我希望它只要有機會跨出京劇圈一點點,哪怕是大家純粹只覺得服裝好看,就一定對京劇的推廣很有幫助。”
只要把格局打開,就跟心靈雞湯一樣,善意是無敵的。
無論對岸攻勢多么強勁,都會啞火。我想要讓傳統文化能被人看見而已,你為什么要揪著我愛不愛這么小的事情不放,我算什么嘛。
并且當有人指出規則性的失誤,他會直接倒投到對面,先肯定對方。
然后開始來一段看似解釋又好像沒解釋的自我批評。
他也提到自己時長不夠,沒有空間,眼看著王老師要說話了,蔡康永就立馬開始加快語速懟自己,把老師唬得一愣一愣的。
包括李誠儒本身很熱愛京劇,哪怕片子違背了他內心的初衷,他也能笑呵呵地講完,一點脾氣沒有。
這種效果,其實是在蔡康永意料之中的。但他只在備采里點破,你又覺得哇,蔡康永好乖巧呀!好謙卑呀!!
實際上,好賴話都被他一個人說了。哪頭都有他。
蔡康永非常對得起自己從小比賽到大的經驗。
你們想啊,他是去用作品表達自己的嗎?
不是的,他是去演競演類真人秀的,他是一個受邀嘉賓。
他現在的任務,是演好一個導演。他需要多一點鏡頭,只要不被淘汰就行。
保不齊資本相中他的口才,多給他幾檔節目做。運氣再好點,有人投他拍電影,這都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巧了,第一輪1v1,跟他一組的那位導演不善言辭,但有很多自己的想法跟執拗的部分,制片人當然有顧慮啊,對方不一定是一個容易合作的導演。
另一個是蔡康永,這么會溝通,既然第一輪作業也不錯,肯定是那個更優的選擇。
所以說啊,韓雪會在節目里社死,就是還沒玩明白呢。
韓雪的片子播完,彈幕出現的是對郭敬明的惋惜。
她改編的是《天堂電影院》,她的作品主題是一對爺孫的情感交織。
制片人跟影評人都還沒說話,韓雪已經自我感動到不行,率先哭得抽吧了。靚女落淚的確是很漂亮的,也不得不承認。
李誠儒老師都笑出聲了。蔡康永還是比較溫暖,在試圖理解韓雪。
她上了臺,也久久無法從情緒中抽離出來,反正就是越說越激動。
當然現在明星能夠聊個人情感的已經不多了,這種情緒化如果放在一個專訪里,可能是不錯的內容。但是在競演里,大家是沒有耐心的。
影評人們漸漸露出了“你還要講多久”的表情。
等韓雪終于說完,影評人就耐不住了。
照理說,韓雪本身聲音很好聽,說話也慢條斯理,溫溫柔柔,要抵達蔡康永的以柔克剛效果技術上不是問題。
但韓雪呢,偏偏硬要影評人說一句,她辯解一句啊。答的還不在點上,這就嚇人了。
不曉得是被批評懵了還是怎么的,韓雪一上來先說:不。
不說還沒事,全是自己招來的呀。她說原本的《天堂電影院》,最打動她的是爺爺跟多多之間的那種遺憾。
孟中完全聽不下去,直接粗暴打斷,人家明明是師徒情。
你說這有啥好辯解的呀?
韓雪就在強調自己覺得就是爺孫關系。唉,但凡語氣軟一點,也不至于被懟成這樣。
然后在理解影評人問題的時候,也有出入。影評人想要她好好想,傳遞情感的東西在哪里。
韓雪沒聽懂人家問什么,就開始懟影評人個人了。
就怎么說呢,在我看啊,如果她改編ip,是拿了爺孫的這兩個人物元素出來。那這片子也一樣可以改編自葫蘆娃的呀。
包括郝蕾說:
“我們要看的是你拍的故事,不是你的故事”。
郝蕾這時候發問,已經在提醒韓雪了。
你上來說了自己的故事,說了對原作的理解,甚至說了參演演員的故事,偏偏這個短片的故事愣是沒提。
沒成想啊,高潮在這里出現了。
顯然,韓雪這個問題依然沒聽懂,直接甩鍋給主持人柯藍了。是她問我的呀,我就沒繃住。
搞得柯藍海還得出來扛過鍋。
這一通完全沒必要的相互道歉,逼得郝蕾丟出:好了,不管是誰的責任。
咦,剛剛韓雪那么一通,仔細一想,說的全是感性的部分,你問什么,她都跟你答情感。
技術啊專業方面人家也沒說,我們也就不探究了。但光是我一個電影門外漢看著,都覺得這片子有不少問題。
細節上很想當然。跟王文也那一毛病,一個女兒生病,需要動移植手術的爸爸,背了一屁股債,竟然還能住著昂貴的vip單間。
韓雪這片子里,主人公是個外賣小哥,你們看就這小車跑外賣,一個鐘頭就沒電,得自己蹬了,這還一天接30單呢?
外賣小哥怎么可能住得起獨居室呀!別鬧了好嗎!麻煩看一下隔壁 十天賺人家5年工資,共哪門子情?
當然,韓雪也不是第一個在節目里潸然淚下的,上一個是畢志飛。
畢志飛哭是因為太激動。
因為他的短片播完,制片人以及專業鑒影人里,都有人覺得這至少算是合格的片子。
他是戴著豆瓣史低的帽子,難得被肯定,激動落淚。
要命就要命在,畢志飛這個人很矛盾的。
本身他是個學霸,他很渴求在電影上有點成績。但拍出來的第一部片子,就因為差出了名。于是好不容易緩口氣了,話就多了。
他改編的作品是《小城之春》。
制片人陳祉希就讓他聊聊《小城之春》為什么能成為百年百大電影之首,畢志飛開始輸出東方以及西方美學的理念了。
這哪兒跟哪兒啊!
要知道人家會問,肯定是有目的。
而且心中大概有個理想的答案,這部作品在拍攝的那個年代夠新夠先鋒,就是因為它站在時代的前沿。以女性旁白作為開場,寓意了女性奪回了失去幾千年的話語權。
這個部分是她上學的時候,導師認真講過的。
畢志飛的回答恰恰是在漫天說些別的,跟這個標準答案一點不沾邊。
他整個表達,放在講座上,或許可以當作一個個人觀點。但是專業鑒影組里,本身就有站在電影學院課堂里的教授,這不就是撞槍口上了嘛。
王旭東問畢志飛有沒有看過費穆導演其他兩部作品,他回答“看過的”都是氣音了。就像一個在跟家長認錯的孩子一樣。
要知道,老師們有一百種方式來找茬,隨便問倆問題,就會懵逼的。然后人家還能給你解答,你說要命不命。
畢志飛直接把整個現場,變成了論文答辯。結果辯到后來,一環沒解開又繞進去一環,問題越來越多。
正好是畢志飛這種不接受的態度,越發激起了黑臉大boss的表達欲。
聊了一大圈,李誠儒才真正開始點題。
畢志飛的這部短片跟《小城之春》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區別只是年代背景、人物身體狀況有差別
。
而且畢志飛更要命的是,三番兩次肆意打斷李誠儒。
打斷的理由更荒誕,第一次僅僅是因為李誠儒把他名字叫錯了。
而李誠儒第一次讓他說完了,根本沒接茬。因為現在是在說你作品的問題,你這跟我打什么岔呢?
李誠儒說一句,他要解釋一句,李誠儒是一點不慣人毛病,一點縫隙都沒給畢志飛留。
好,李誠儒說他在描模子。畢志飛就要反駁嘛。
可是理由又挺令人發笑的。
挺大的改動= 原作是男主主動去男二家,變成了男二邀請男主去自己家。
誰能告訴我,這改動哪兒大?哪兒難了?我說男主出差的時候迷路撞見老朋友了,行不行啊???
專業組想要看到的是顛覆性的創新,是創新啊兄弟!是要在人物情感、抉擇上順應當下價值觀的,甚至是引領式的突破。
可畢志飛的理解層面,覺得“邀請”已經是變化了,這就是雞同鴨講。
繼不同意之前老師觀點之后,畢志飛也不同意李誠儒的。
結果被李誠儒反將一軍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怎么說呢,難聽話,只要情緒到位,分分鐘效果拉滿。
在導演初次亮相的時候,這兩個人就有過交鋒。
李誠儒:“我也就理解了,為什么你在豆瓣評分2.2,5分制都沒及格”。嚯!我直呼好家伙啊!
后臺的其他導演都瘋了好嗎!
李誠儒在最開始就已經說了,畢志飛可能是讀書讀傻了(本科4年研究生3年博士4年),需要更多的實踐。
哥們兒偏偏我這也不同意,那也不接受,最后抬屁股回家了。明明一個原本氣氛還湊合,核心變量不突出的作品,被他一頓辯解,攪黃了。
樓上眉飛色舞的這位女導演王旸,也是嘴皮子非常了得。
說得那個天花亂墜,出來一個廣播劇短片。
一會兒女主到處把人家情侶拆散 (完全沒動機的,為了展示特異功能,而搞別人)。
一會兒又來一個男的,也不知道什么路數,就莫名其妙跨時空開始對話了。而且兩個人都在自說自話。干到不行。
王導就開始叭叭一頓說,就感覺這個人去做提案,應該很合適的。
但她也是答非所問型選手。
郝蕾說她鏡頭設計有問題,她說女演員檔期有問題。
好沒聽懂,沒事,那再說透一點。
你跟他說拍攝手法跟題材無法適配,她跟你說導演需要應急,她用時間不夠來答復技術層面的提問。
顯然也是沒聽懂制片人的問題。
被指敘事混亂。
她解釋了一通大家都看得懂的劇情,本身人家問的就是這個劇情太簡單,并且沒有人類的情緒轉變,不合理。
王導不但沒聽懂,又開始瞎說八道了。
旁邊都開始著急了,這姑娘看著挺聰明,咋就聽不明白話呢??
被指是廣播劇,不需要用畫面講故事,何必要做電影導演呢?
妹子更氣了,搬出了伍迪艾倫,給我都氣笑了。我感覺這個妹子,在現場只能聽到別人說的最后一句話
。
人家真沒跟你說畫面多少的問題,就是畫面無效,沒有請演員來表演的必要,懂嗎?姑娘。
唉,節目組剪這一段的時候,特地放出了蔡康永的畫外音。
我覺得王旸這個姑娘挺妙的,她看起來挺周到,情商也不錯。
但現場的反應就是她根本get不到制片人跟影評人在說什么,貿然去反駁,最后越說越錯,這種時刻就不要耍嘴皮子抖機靈了,又不是比嘴硬。別總是腦補這種表情包。
哪怕是可以靠反駁扳回一局,輸了印象,也得不償失,通告費還少了。茍住保命才是頭等大事。
所以說啊,同學們,無論是在學校,在職場,或者是任何公開要講話要你反應的時刻,都要記住,所有游戲都有規則,身在游戲環節當中,必要的是清楚參與目的,聽到人家反饋先想想為啥這么說,別梗著脖子去證明自己是對的。
不是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