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檀健次做客網易娛樂頻道《娛樂新鮮派》專訪,暢談對角色的理解,分享表演對于自己的意義。
2022年,沒有大IP改編,沒有高流量加持的單元探案劇《獵罪圖鑒》,憑借著日漸高漲的口碑,一舉成為了三月的黑馬之作。
角色的成功,離不開演員的塑造。其中沈翊的飾演者檀健次,憑借著自然且走心的演技,成功出圈,獲得了更多觀眾的看見與喜愛。出于好奇,網友們紛紛開始對檀健次的過去進行“考古”,唱歌的跳舞的、嚴肅的搞笑的、清晰的模糊的……隨著“考古”的深入,大家也逐漸意識到,檀健次的走紅并不是什么一夜成名的幸運故事,在那些不曾被看見的角落里,有著他十余年的努力與堅持。
談沈翊:出名與走紅,不是接戲的目的
去年三月,《獵罪圖鑒》在廈門開機,六月劇組正式殺青。經歷了三個月與角色的朝夕相處,檀健次賦予了沈翊靈魂與生命,與此同時,沈翊也在某種程度上融入了他的生命中。殺青時,檀健次帶走了劇中沈翊的一件衣服留作紀念,“因為那個衣服上的油彩,很多都是在拍攝時粘上去的,我覺得還挺特別的。”
《獵罪圖鑒》的主創團隊曾提到,檀健次的身上有著和沈翊相同的感覺,是一種被壓抑的野心,也是一種“歷盡風霜的天真”。劇集播出之后爆火,扮演沈翊的檀健次更是因為這部戲,被網友稱為“三月男友”。
眼前一亮的人物設定,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是吸引檀健次最終接下這部戲的重要原因。至于這部劇是否會獲得超過預期的回報,檀健次坦言,自己并未考慮太多這些因素,“這部戲,它的人物比較新穎,故事我比較喜歡。至于這個戲到底能帶來多大的反響,我可能考慮不到那么多。”
而事實證明,好的角色與作品無論在什么時候,永遠可以打動觀眾的心。面對劇集播出后取得的熱烈反響,檀健次表示,對于一個演員來說,用心打磨的角色與作品能夠被大家喜歡,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沈翊平靜表面的背后是愿意為藝術為創作不顧一切的瘋狂,檀健次也是如此,沉靜背后是洶涌的內心世界,是一種不能被簡單定義的豐富性,“我覺得我有很多面,擁有很多的可能性。”
對于大眾對他的印象,檀健次坦言,希望大家能把自己與角色分開,“我詮釋的角色能夠被大家喜歡,這是對我的一種肯定,這件事本身對我來說已經很高興了。但如果大家能將我飾演的角色,和我本人分開看待,我覺得是非常榮幸的一件事。”
最近,檀健次剛剛進了新劇組,出演桐華的作品《長相思》中的相柳。這也是檀健次第一次嘗試仙俠題材的影視劇,“現在的我還沒有拍過很多戲,所以我希望自己可以接觸更多各種各樣的題材和角色。”
談表演:想成為一個本分踏實的演員
檀健次第一次接觸到表演,是在2006年。彼時16歲的檀健次被張一白導演選中,在電影《秘岸》中出演小川一角。
回想起這段經歷,檀健次說,是痛苦的,也是快樂的。非科班出身,從未接觸過表演,為了能讓檀健次快速進入狀態,更加貼合小川這個角色,張一白導演發動全劇組的人都不要與檀健次說話,因為需要素顏上鏡,為了防止青春痘,檀健次甚至不被允許吃火鍋。直到殺青最后一天,他才吃上了火鍋。
“其實那時候是因為當下的我不知道發生了什么,所以我會覺得那個過程很痛苦,過后我是覺得過癮的。所以在后來拍戲時,就沒有《秘岸》那種狀態了,很多東西你是知道的,你在不停地走進那個角色,你會越來越享受這個角色所有的喜怒哀樂,所以這個過程是痛并快樂著的。”
后來將近十年,檀健次以唱跳歌手的身份活躍在舞臺上。直到2015年,表演的火苗再次在他的心中燃起,他重新回到了演員賽道。這樣的轉變并非易事,他坦言:“肯定會面臨到一些否定,一些不如意。那你怎樣去調節自己呢,讓自己不要被這些聲音打垮,或者說換個角度重新審視自己,我到底行不行?我適不適合?不止外界的困難,重要的是自己要清醒。”
2016年,檀健次終于迎來了這段低谷時期的轉機——在電視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出演司馬昭一角。為了更好地演繹角色,抓住這來之不易的機會,檀健次提前兩個月進組,每天早上跟著劇組的大部隊出發,搬著小椅子坐在監視器前,通過觀察前輩演員的表演,慢慢地去鉆研學習。
正是通過這部戲,檀健次感覺好像真正地觸碰到了那層表演的窗戶紙,“我從來沒有過突然間開竅。我覺得每一部戲演完,我都會多少開竅一點,即便到現在我也不敢說是完全開竅的狀態。我都是在一點點地去把演戲的那層窗戶紙捅破的,一點點去邁向更好的,進步也都是一點點的。”
談十年愿望:保持初心,踏踏實實走穩每一步
出于對演員職業的敬畏心,即便在飾演了許多角色后,檀健次依舊不敢用演員定義自己。直到2018年,檀健次參加了綜藝節目《我就是演員》,徐崢評價他“我終于看到一個演戲演得這么好的小鮮肉!”臺上的檀健次背過身去,哭紅了眼眶。那些不確定有沒有回報的努力與付出,終于在這個時刻得到了明確的肯定。導師與觀眾的夸贊,讓檀健次更加堅定了自己對于表演的熱愛與決心,也是第一次,他在舞臺上以演員的身份介紹自己。
《獵罪圖鑒》的熱播是對檀健次演技的進一步認可,雖然沒有“一夜爆紅”,也不算“年少成名”,但檀健次并沒有遺憾,“可能跟我從小到大的學習氛圍和成長環境有關,我知道做一件事情需要準備很久,所以我從來沒想過讓自己很快地去成功。我覺得去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時間、精力和內心,一起去為之努力的,這其實也是我自己的一個心路歷程。”縱然這個社會的節奏再快,有許多人成功的速度也很快,但檀健次并未改變自己的初心,“當然可以有一些很幸運的人迅速成名,但我們不需要一定要去走捷徑。人生還是要去面對一條更長的路的,最終的地方是在那個終點,而不是那個捷徑。所以還是踏踏實實走穩每一步,認認真真地努力做自己所在做的事情吧。”
檀健次說,他至今也在時刻提醒著自己,“好好演戲,不能忘了初心,不能飄。”對于未來想成為一個怎樣的演員,他說:“我覺得成為一個本本份份踏踏實實的演員就挺好的,至于說要到一個什么樣的位置,有多大的影響力,其實這對我而言,誘惑不是那么大。我希望自己能夠拍更多有意義的作品,能夠留在觀眾心中的,也能夠留在自己心中的。”
娛樂圈浮浮沉沉,十年彈指一揮間,有過高光也有過低谷,對于十年后的自己,檀健次想了想說,“希望別后悔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