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等到《演員請就位》。
去年的《演員請就位》引起了大眾的關注和熱議。無論是話題度、爭議點還是導演點評,都遠遠高于隔壁《我就是演員》。
這一季,深諳此道的節目組,再次請來了郭敬明。
很多網友表示,郭敬明根本不配當導師,不應該和陳凱歌坐在一起。但是,沒有郭敬明,這個節目怎么會有這么大的話題和爭議呢?
對于綜藝節目來說,話題性和流量是最重要的。如果他們都像陳凱歌?一樣評論,大眾會有這么大的興趣嗎
大眾期待什么?這是李誠儒對郭敬明,的熱情,而不是老謀深算的陳凱歌的含沙射影。
第一期,爾冬升以犀利的評論占領熱點,占領熱搜。在第二階段,這項任務移交給了郭敬明
哪里有郭敬明,哪里就有焦點,哪里就有爭議。
這一次,郭敬明用一張S卡,成功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第一期,任敏和施柏宇拿到了S卡。對于兩個演技高超的人來說,S卡當之無愧。唯一的缺點是施柏宇的臺灣口音有點重。
在第二階段,郭敬明給了何昶希一張沒有任何表演基礎的S牌。
此話一出,臺下一片嘩然。張逸杰的嘴失去了控制,何昶希自己也糊涂了,背景中的演員也亂成一團。盡管如此,三位導演平靜地看著小四的表演。
自然,小四是一堆詭辯家,一個“學生”,一個“種子”,一個“特殊”。
好吧,既然你這么通情達理,你也有權利給S卡。
三位導演都沒有太反對。趙薇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爾冬升說我們應該努力工作。陳凱歌表達了一點不滿,但不是很強烈。他只說了“驚喜”。
好吧,就這樣。
當何昶希拿到S卡時,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但他卻無可奈何。這就是現實,這就是市場,這就是所謂的公平。
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波涌動。
張不服氣,大言不慚地說應該自己搞個S卡。黃夢瑩說,他真的要給一張S卡嗎?董思怡說他選擇了《少年之名》。
趙薇開玩笑說何昶希和郭敬明長得很像。爾冬升說他希望兩人能合作。雖然陳凱歌比他們兩個更直接,但他表達得很有技巧。
而李誠儒,根本沒有說話的機會。
事情到此結束。
郭敬明為所欲為。一共8張S卡。節目組好的一面是沒有嚴格的規定。每個導演手里都有幾張S卡。所以S卡要得到整個導演團隊的認可,代表在場演員的最高水平。
何昶希?呢?在舞臺上的演員中,他的演技很差,可以說,他一點演技都沒有。他是40人中唯一沒有任何作品的演員。甚至可以說他根本不是演員。
何昶希得了S卡,讓三位導演如鯁在喉,讓后臺的演員耿耿于懷,讓屏幕前的觀眾憤憤不平。
為什么?用什么?搞什么鬼?
每個人的情緒都是激昂的,只是隱藏起來了。畢竟誰也不想出來。火藥桶準備好了,但是沒有導火索。
郭幸災樂禍,現場暫時還算平靜。
大家都在期待一個人出現,期待著一個機會,一個可以燃燒爆炸全場的導火索。當然,在場的各位,心中也有隱隱的擔憂。也許,有可能等不來這個機會了。
錯過了,就永遠錯過了。
>幸運的是,這個人很快來了,沒有讓大家等太久。
她,就是下一組表演的演員,飾演《以家人之名》的李尖尖,在后臺質疑郭敬明的董思怡。
表演,點評完畢,董思怡直接發出靈魂之問:“郭敬明給了何昶希一張S卡,我想問一下四位導演,大家給S的標準是什么呀?”
這一問,一石激起千層浪。太好了,大家等的就是這一刻。
能言善辯的郭敬明居然沉默了,也許在忙著尋找措辭。
爾冬升率先打破沉默,問,是你們后臺不認可嗎?
這是明知故問,如果認可的話,董思怡還會問嗎?
爾冬升先煽了一把火。
接著,陳凱歌說了自己的標準,一個字沒提郭敬明,卻字字都內涵郭敬明,把郭敬明說的臉面紅耳赤。
兩人一唱一和,諷刺了半天,爾冬升甚至搬出上一期自己想發S卡,但凱歌導演說要以演技為主,甚至還說,那怎么,還玩不玩了?
這還不夠,兩個文明人說的還是過癮。兩人一合謀,還是讓老李上吧。
老李可是天不怕地不怕,敢作敢當,且和郭敬明積怨已久。
于是,陳凱歌直接提了“李誠儒”的名字,說李誠儒老師“希望你拓寬你對你的審美,情趣和愛好的尺度和范圍”,看看這話說的,多高大上。
爾冬升再點了一把火“誠儒老師,別睡著”。
就這樣,兩人把李誠儒推了出來,于是,就有了李誠儒和郭敬明的一番互懟。素日,在語言辯論上,李誠儒依舊沒占上風,卻贏了輿論和網友。
可惜的是大鵬,作為主持人,居然戰隊,站的還是郭敬明。不知道前一天說他高情商,究竟為何。
只是風向突變,第二天,大鵬就被罵的狗血淋頭。
火藥桶終于爆炸,始作俑者董思怡,陳凱歌,爾冬升毫發無損,郭敬明和李誠儒兩敗俱傷,中間夾了一個是非不分的大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