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小孩》作為一部家庭倫理劇,仍然少不了婆媳關系的戲碼。
這也怪不了編劇。在中國傳統的家庭倫理關系中,婆媳關系一直占據中著重大比重,甚至一度超越在夫妻關系之上,對夫妻關系產生或好或壞的影響。
婆媳關系是千年難解的難題。在大多數小家庭中,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中的不幸,大概率要看你有一個什么樣的婆婆。01
說實話,當《親愛的小孩》中肖路的母親,也就是方一諾的第一任婆婆高彩屏剛出場的時候,我就有棄劇的沖動。
高彩屏延續了以往家庭倫理劇中的大多數婆婆的形象:
自私利己,兒媳婦生娃不僅沒有前往照顧,反而惦記她的胎盤;
孫女出生后,眼里只看到孫女,看不到仍然臥在病床上的兒媳婦;
照顧孩子的問題上,認為請月嫂是浪費錢,而自己是帶大過兩個孩子的有經驗的老人,時常把“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掛在嘴邊;
即便后來因為月嫂跑路她前去幫忙照顧孫女,仍不改抽煙的惡習和愛打麻將的毛病,最終導致小孫女摔傷。
在這些不靠譜的點上,高彩屏跟以往的大多數婆婆簡直是一模一樣的。02
但是,婆媳關系在這部劇中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婆媳關系的主位從婆婆變成了兒媳婦。
雖然婆婆表現得很不靠譜,但是兒媳婦卻非常有教養,沒有跟婆婆大吵大鬧。
而婆婆也沒有得寸進尺更加囂張霸氣,而是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努力去改正。
婆婆和兒媳也沒有在爭奪兒子的大戰中你死我活。
不要小看這些細微的變化,它實際上已經婆媳關系的重大轉變,以及婆婆對小家庭主權的讓位。
這種轉變與讓位體現在婆婆不再以家庭的主人自居,而是客人的心態,沒有攪合到兒子兒媳兩口子的夫妻關系中。
在劇中,肖路與方一諾組成小家庭后,單獨買房居住,沒有跟婆婆住在一起。即使在最手忙腳亂的月子里,他們想到的解決辦法仍是請月嫂,而不是讓婆婆來照顧。
這應該是當下大多數小夫妻的狀態,為了夫妻關系、婆媳關系和諧,大部分人已經搬出去單獨居住,與婆婆保持一定的距離。
但是由于現代年輕夫妻大部分都是雙職工,都需要上班工作。當孩子出生后就不得不面對沒人照顧孩子的事實。這時候,婆婆還是不得不繼續幫忙小家庭照顧孩子。婆媳關系還是不可避免。
但是婆婆到了小家庭之后,是以主人的心態自居,還是以客人的心態自居,卻對婆媳關系產生重大影響。
如果婆婆覺得她是家庭的主人,處處想要掌控小家庭,那必然招致兒媳婦的反抗,只能是一地雞毛、雞零狗碎。
而婆婆如果清楚地支持兒媳婦的主人翁地位,那么她身上的一些陋習甚至犯點錯誤,兒媳婦大體上也是能忍受的。《親愛的小孩》屬
于后者。這也是為什么方一諾對婆婆一直表現得懂事和隱忍的原因。03
在傳統的婆媳關系中,兒媳婦嫁入婆家之后,往往都是“從夫居”,即跟公婆、叔侄、姑嫂等婆家人居住在一起。
在這樣一種居住模式中,兒媳婦始終像個外人,難以融入到這整個大家庭中。兒媳扮演的角色,是作為外人融入到夫家的家庭中。
這也不難理解,婆家一家人擁有穩固的血緣關系,而且已經生活在一起磨合了幾十年。新媳婦嫁入婆家,在婆家人這邊怎么看都更像是一個外來的入侵者。
對于一些掌控欲特別強的婆婆,她們甚至認為兒媳婦搶走了兒子,使得兒子結婚之后忘了娘。并不斷在生活中使絆子,影響兒子兒媳的夫妻關系。
以往大部分電視劇的婆媳關系的核心就是婆婆與兒媳上演爭奪兒子、爭奪丈夫的戲碼。這樣的戲碼雖然說來源于生活,但是看多了難免會審美疲勞。并且對于現實中如何改善婆媳關系并沒有給出更好的解決辦法。
而《親愛的小孩》雖然沒有脫離婆媳關系的老話題,但至少已經做出了部分讓步,在婆媳關系的戲碼下,不再是兒媳融入到夫家中,而是婆婆作為客人需要融入到小家庭中。
這才更貼近當下的現實生活。 04
在網絡上關于新生代媳婦對婆婆的期待中,“性格好”“懂事”“愿付出”是新媳婦對婆婆最大的期待。這三點也折中體現中婆婆不再是傳統中掌握家庭主導權的主體,而是與兒媳婦相互平等、乃至不插手小家庭的客人心態自居,以互相尊重、互幫互助共同促進小家庭的成長。
《親愛的小孩》中高彩屏并不是一個完美的婆婆,但這個不完美的婆婆也體現出了一定的進步:愿意付出,尊重兒媳,小兩口爭端中站在兒媳的立場教育自己的兒子。
這已經很難得了。一個延續了幾千年傳統的婆婆角色的轉變,不可能一步到位,肯定得有一個緩慢的過程。
高彩屏身上的缺點并不影響她作為一個時代的婆婆缺點的轉變。
正因為有缺點,有進步,她才是最真實、最飽滿的。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