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嘉禾派成龍去好萊塢發展,但沒有成功。《A計劃》 1983年是成龍從好萊塢失意歸來后雄心勃勃的作品它集編劇、導演、主演于一身,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拍攝。這是一個巨大的成功。
10-1010 成龍幼師師從京劇大師于占元學習武術1962年,香港一家電影公司要拍攝電影《公主與七小劍俠》,由于占元擔任武術指導。我從自己的“中國戲劇學院”投了一個《七俠八義》的選角,其中一個選了當時藝名“圓樓”的成龍。之后,于占元開辦了“七小福”京劇班,這個名字的靈感來自于1961年的一部電影《七小福》。
“七小福”其實并不是固定的隊伍,而是師兄弟輪流上場。香港因為到處表演“七小福”而出名,所以后來只有洪金寶, 成龍, 元彪, 元奎, 元華, 元德, 元彬成了香港”的電影圈名人,自然‘七小福’成了他們七個的代名詞。
哥哥洪金寶,有著出眾的表演天賦,而他肥胖的外表非常適合演喜劇。作為于占元,的大弟子,他自然是著名的武術巨星,被譽為“世界上最靈活的胖子”。據說,1964年,洪金寶在訓練中摔斷了腿,在養傷期間缺乏鍛煉,飲食無節制,變成了一個胖子,因此他不能再在舞臺上表演,于是他離開了劇院,進入了電影業。
中國戲劇學院“袁家班”的弟子以團結著稱,這源于大師洪金寶的努力。在七小福",最受歡迎的三重奏和被譽為“嘉禾",三寶”。《A計劃》也是嘉禾三寶第一次主演它,這在當時是一個奢侈的制作。103010年后,《鐵三角》與《A計劃》、《福星高照》、《快餐車》、《飛龍猛將》、《夏日福星》電影合作。
此外,“中國戲劇學院”的經歷也為成龍創作這部電影提供了重要的靈感:據說小時候在《袁氏家族班》里,經常和一起去劇院看《智取威虎山》等劇。電影103010的高潮是成龍假扮成周永齡潛入海盜的巢穴。結果,看到周永齡,的海盜李初九,也逃到了巢穴。眼看成龍要游手好閑了,他讓海盜李初九想用他的金口玉言向羅三炮證明自己的身份。這是改編自010 3 0 10 楊子榮和欒平的對抗。實際上,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紅色故事,但成龍用他的導演技巧給了觀眾一種獨特的觀看體驗。
00-1010本片是成龍銀幕形象從功夫雜耍少年到民國警察的轉折點。此后,成龍電影貫穿了硬橋硬馬的風格,并不是所有的動作戲都是搞笑的,這與《A計劃》、《智取威虎山》等以往作品以拆解傳統套路為主完全不同。103010有五場經典打斗:
在第一場比賽中,有一個幫派斗爭在陸警酒吧的海洋警察,成龍和元彪打了對方。這是影片中的第一次打斗,因為海警和陸警互不喜歡,在酒吧里互相取笑,為面子而打架。
在當時的傳統動作電影中,一對多的情況下,鏡頭通常對準主角,旁邊的人被主角擊中就飛出了鏡頭。《蛇形刁手》現場是多人混戰,成龍用自己出色的調度能力,讓眾多場景不顯得雜亂無章。幾乎每個人都有特寫,這在當時是一個很大的突破。
在第二個場景中,成龍和元彪去貴族俱樂部逮捕逃犯長袍。成龍跳上吧臺,抓住大廳里的吊燈,把它甩到了二樓。這種“搖擺”成了日后成龍電影中經常出現的象征性動作。
場景三,成龍窄巷子里的自行車追逐成龍的一大特點是善于利用場景中常見的道具,如門、窗、梯子、晾衣桿等。小巷里的居民,以增加滑稽的效果。這一幕是這部電影最經典的片段。
s://p6.toutiaoimg.com/origin/pgc-image/a883344b17594801a02670949ce24388?from=pc">
第四場,成龍從鐘樓摔落。成龍從鐘樓外自由落體落地。這個一鏡到底的鏡頭讓成龍摔斷了脖子。成龍跳之前也是十分恐懼,在洪金寶的鼓動下才跳了下去。而且一共跳了3次,觀眾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正片三次墜落的情況不完全一樣。
成龍搏命演出的習慣就是從本片開始的,這些花絮成龍在制片時第一次放在了結尾處的字幕背景里,日后的成龍電影幾乎都會在片尾處加上花絮,成為成龍電影一大特色。
第五場,成龍、洪金寶、元彪、火星(成家班成員)決斗羅三炮。最后洪金寶角色用胖身子壓住了羅三炮,兩人被裹在地毯里。火星往里面塞手榴彈,成龍元彪趕緊把洪金寶拖出來,動作設計非常爆笑。
3、早期港警形象:大頭綠衣,捉人唔到吹BB
成龍和他的團隊在拍攝前曾到香港水上警察部隊(Hongkong Marine Police)采風,致力于表現當時的警察形象。《A計劃》與1987年的《A計劃續集》都是對香港開埠初期的社會的想象。
影片中有羅三炮劫了汕頭商船,賣報人大聲叫賣號外,街上的人卻都習以為常。
海軍少將眼睜睜看著一船人被海盜劫持。
署長也只是想著拿錢贖人。
當時英國警察服裝是尖頂圓帽,印度裔警察就用錫克教傳統的頭巾,而華人警察則使用圓錐狀的竹帽;夏天制服是深綠色的,傳遞信息靠吹笛。
影片中警察酒吧中幾個警察表演的相聲節目,就提到了當時香港童謠對當時民俗的描述和對警察的形象的調侃:聞到賣老婆餅,就是元朗,聞到燒鵝味,就是深井,聽到BB聲,香港。一二三四,ABCD,大頭綠衣,捉人唔到吹BB。(捉人唔到:抓不到人)
4、票房喜人,甚至啟發了日本動漫
1983年《A計劃》在香港斬獲1932萬港幣,位列年度票房榜第三,僅次于《最佳拍檔2》和《奇謀妙計五福星》,另外還在臺灣省斬獲2417萬臺幣,排行第一。1980到1999年,臺灣省20個年度華語票房冠軍,成龍大哥一人獨占17個,這份紀錄至今無人能打破。
《A計劃》在日本也紅極一時,拿下29.5億日元,成為日本年度總票房(外語片+本土片)第六名。事實上從1979年開始,成龍的《醉拳》、《殺手壕》、《師弟出馬》、《龍少爺》、《A計劃》、《快餐車》、《警察故事》、《A計劃續集》等電影都打入了日本年度外語片票房前十。
有不少經典動漫都對《A計劃》有借鑒和致敬:
例如在銀魂有一集是惡搞《A計劃》,成龍亂入攘夷志士考試。
蠟筆小新中出現過成龍電影《A計劃》跳鐘樓的情節。
其中一集小新一家偶遇成龍拍《A計劃》,元彪,洪金寶也有出鏡。
《A計劃》作為1983年的電影,在當時是為數不多的成功進行文化輸出的港片。在成龍的電影生涯中是承前啟后的關鍵電影,也算是“警察故事”的前奏。成龍開啟了個人硬橋硬馬的動作片風格,徹底開始在華語乃至世界影壇橫空出世。(撰文:Mankei W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