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北京青年報】;
高希希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時透露,時隔十年再次涉足歷史劇,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帶給觀眾一部有溫度接地氣的歷史正劇,“拍歷史劇最大的問題就是怕拍成冷漠劇,只談歷史不談人物?!?/p>
《山河月明》有溫度和人情味
北青報:相比早年制作的《新三國》《楚漢傳奇》等歷史劇,《山河月明》劇本對您來說新的興奮點是什么?
高希希:《山河月明》最吸引我的是它的溫度,呈現出來的結構非常接地氣。劇本描述的雖然是帝王的兩到三代人的結構關系,但是非常有溫度,后宮戲寫得很扎實,有人情味,我覺得在帝王戲里頭是少見的。在《新三國》《楚漢傳奇》以后,我還是希望制作一部更加適合現代年輕觀眾去觀賞和思考的劇。
北青報:相較于之前播出的明朝歷史題材劇集,《山河月明》的優勢是什么?
高希希:我們希望努力做到結構新穎的同時又做到親民?!渡胶釉旅鳌防镱^有一個很好的提法,它的主題結構里提出一個很值得大家去思考的問題,就是到底是與士大夫共榮天下,還是與民眾共榮天下?最后他選擇的是民眾,強調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觀點可能跟過去反映明代帝王作品不一樣。其次就是它的細節表現,宏觀的理論結構,帝王的思想方式,都是要落實到具體的人物表現上,而作者恰恰抓住了這個特點,潤物細無聲地表現出來。
比如說后宮戲,非常巧妙地表現了洪武皇帝和馬皇后之間患難與共走過來的親情,包括對子女的教育,如何使朱家江山穩定,這些細節過去很少表現。我拍歷史劇對創作者始終強調一點,就是要求細節!細節是歷史的表情,我們給今天的觀眾看,要做到既養心又養目,目極而道存。
呈現“老朱家”的合家歡
高希希:拍歷史劇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怕它拍成冷漠劇,因為只談歷史,不談人物。我之所以愿意拍《山河月明》,最重要的是它有很豐厚的歷史架構和很好的人物描寫,人物的歷史發展和進程也表現得非常透徹。
高希希:為了把帝王生活拉下神壇,更加貼近觀眾。朱元璋平民出身,很多習慣和生活方式來自于民間,不會過于高大上,擺所謂帝王范兒。除了儀式感需要的戲份,大量的我們還是希望能生活化,希望更加接近觀眾。
北青報:有些觀眾認為開頭幾集過于戲謔,以為是歷史正劇,結果卻是搞笑風格,會關注網上歷史粉挑刺嗎?
高希希:挑刺兒是肯定會有的,眾口難調,其實目的還是希望大家能既輕松又嚴肅地進入到一個大的歷史正劇里頭,感受人物和人物之間的關系,同時在觀劇的過程中不至于太累。
觀眾的口味已經非常挑剔
北青報:《山河月明》戰爭場景的拍攝難度不小,和您過往古裝劇的類似橋段拍攝相比有什么不同?
北青報:這次在演員陣容上是怎么考慮的?
高希希:幾十年前我剛起步的時候,曾經就跟寶國老師合作過,那部戲叫《花非花》,后面一直希望能再有機會一起合作。這次我說希望他能來演一個不一樣的朱元璋,寶國老師欣然同意了。我印象很深,他試了幾套服裝以后,說這一次的服裝感覺不太一樣。拍攝時因為要貼大量的片子,他的鬢角幾乎都爛了——每一天要刷膠,非常不容易。
還有一個我要特別特別感激的演員是馮紹峰。馮紹峰在拍上一個戲時把腰扭壞了,因此演朱棣的時候,身體非常虛弱。我們拍攝時,橫店的地表溫度高達55攝氏度。每次完成大戲,馮紹峰幾乎都是耗盡所有體力,躺在地上一動不動。(文/記者 楊文杰 統籌/劉江華)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