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dfilm 硬盤電影計劃致力于發(fā)掘和扶持獨立電影導演和青年短片影人,通過與創(chuàng)作者之間的交流與放映,探索新興影像的魅力和可能。
每部得到Hardfilm 城市新浪潮青年影像展(HCNW)征片企劃組委會特別推介的參賽導演都將獲得專文訪談的機會,我們期望在與青年創(chuàng)作者交流的過程中挖掘未來影像發(fā)展的方向。
本期我們邀請到的是青年導演陳羽嘉,曾參與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訓練營的他,此次導演的作品《角度》參賽作品推介!一位女記者的到來,喚醒了作家塵封已久的恐懼背后會有什么樣的故事呢?
? 這個故事的靈感來源是什么,取材于真實的社會事件嗎?
我一直對兩性題材很感興趣。人性本身就是復雜的,在此基礎上,由于生理上的不同,男女之間很難真正互相理解。雖然差異性會引發(fā)雙方的好奇心,但也造成很多事情的認知上會產(chǎn)生誤會和糾葛。我一直在不斷總結男女之間思維上的異同,這部短片算是我對這些總結的一個展現(xiàn)吧。
我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很多男性對女性的態(tài)度十分矛盾——他們一方面又崇拜女性,一方面卻又作賤她們。然而到底是因為作賤而表現(xiàn)出愛的假象,還是因為過分愛而作賤,這是個值得仔細琢磨的事情。影片的主角安陽融合了一些我對這種現(xiàn)象的思考,要說他完全把那些女孩當成滿足自己欲望的載體,也不盡然,我相信他內(nèi)心有一部分,或許是真的去愛這些女性的,這種愛甚至可能還十分柔軟,而正是因為他對這種情感處理不當,促使他做出了短片中的行為。
至于是否取材于真實的社會事件,我只能說,確實是基于真實事件,也參考了一部分社會新聞,但具體的案例就不便透露啦。
? 您是如何理解影片的社會性與藝術性的,能結合您的短片談一下嗎?
我覺得對于一部好的影片而言,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但前提還是先要在感官上滿足觀眾,畢竟電影是視聽的藝術。
由我個人而言,更希望為觀眾拍電影,而不是為自己拍電影。因為我覺得大家活得都比我明白,也不需要看我的電影來了解我,只是希望我的一些自認為還算普世性的觀察,能讓觀眾獲得共鳴。
?短片的拍攝階段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嗎,遇到過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主要是預算和拍攝時長的問題。由于預算有限,工期安排得比較滿,刷了幾天大夜,但好在大家都很給力,所以其實還算順利。
拍公交夜戲的時候由于演員有限,湊不夠一整輛車的人,可戲里是必須要全車滿員的,所以如果鏡頭里有空位,就只能安排其他閑置的劇組人員上,幾乎拍一個鏡頭就要挪一次,而有些幫忙來的人因為要回家,就只能先拍完帶他們關系的戲,有些鏡頭可以優(yōu)化,但只要挪開鏡頭就會穿幫,而拍完天也亮了,還挺極限的。
還有前期階段,由于湊不夠道具,只能從自己家里搬,跟家里人磨蹭半天才爭取到同意,稍稍體會到當年往片場搬桌子的李安導演的心情了。
其實除了困難更多還是感謝,沒有認可我的人,就不會有這部片子。
? 最后群像式的戴墨鏡的女孩們有何深意呢,可以理解為是主角內(nèi)心的拷問嗎?
可能是拷問,可能是幻覺。
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
看你信不信。
? 之后最想嘗試的影片類型是什么,有什么話想對青年創(chuàng)作者們說嗎?
想做類型框架內(nèi)不一樣的片子。
最近特別喜歡《愛情神話》,所以對這類輕喜劇感興趣,但感覺創(chuàng)作這種片子的劇本其實也挺難的呀,比寫打打殺殺難多了。
如果法律允許,其實最想拍剝削電影,但估計這只能是個幻想啦。
不要背叛自己。
不論任何情況,都要保持樂觀。
? 導演照
陳羽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