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親愛的小孩》根據王小帥的電影作品劇本《左右》改編,如今電視劇版已然播放到20集,劇情進行了大半,再來欣賞2008年上映的電影《左右》,兩者放在一起看,差別就出來了。
1、劇情
電視劇版是34集的篇幅,每集45分鐘,約合1530分鐘;電影版1小時50分鐘,約合110分鐘,電視劇版是電影版的近14倍的時長。
多出這么多時長,電視劇就要合理地擴張劇情。
電影版人物簡單,男主人公肖路(張嘉譯 飾),女主人公枚竹(劉威葳 飾),男配角謝懷才(成泰燊 飾),女配角董帆(余男 飾)。
劇情是肖路與枚竹離婚4年,生有女兒禾禾(張楚倩 飾)歸枚竹與現任丈夫謝懷才撫養,肖路與董帆結婚2年,董帆一直想要個孩子,而肖路總是找借口推辭不要。
而此時,禾禾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在多人骨髓配型未果后,愛女心切的枚竹決定與前夫肖路人工授精,再生一個孩子,用新生孩子的臍帶血救治禾禾。
一個大膽的決定,兩個家庭左右為難的抉擇。
一波三折之后,男女雙方的配偶竟然再次接受……
還增加了肖路的老板蘇景偉與方一諾閨蜜雷雯的故事,總而言之,劇本劇情在劇情合理的基礎上,盡大可能地延展,使得故事的來龍去脈交代得更為詳實,故事的枝節也更加繁茂生動。
當然,電影囿于時間的限制,只能精簡故事,電影版沒有太多的故事細節,劇情直奔故事核心而去。
劇版的故事,相比較電影版,更生動更有張力,故事更有層次,更有故事信服度。
2、演員演技
劇版與電影版,除了男主角肖路與女配角董帆(劇版 謝可寅 飾)、禾禾( 劇版 鄭穎嫻 飾)名字沒變化之外,劇版的方一諾是電影版的枚竹,劇版的謝天華(聶遠 飾)是電影版的謝懷才。
劇版主演秦昊在電影版里露了個臉,客串了幾秒鐘,劇版女配角謝丹的飾演者劉威葳是電影版枚竹的女主演。
演技方面,電影版肖路的飾演者張嘉譯比劇版肖路的飾演者秦昊的演技,就這一角色來看,要精彩許多。秦昊飾演陰暗角色,明顯要比飾演正面角色更為生動,令人過目難忘,比如《隱秘的角落》中心理陰暗的張東升。
電影版枚竹的飾演者劉威葳,在飾演這一角色方面,明顯不敵劇版任素汐的演技,任素汐把左右為難卻堅強不屈的方一諾詮釋得富有層次,細節把控到位,苦情戲演繹地聲情并茂,極易令觀眾代入其中,感同身受般令人動容。
劉威葳飾演的枚竹,表情較為單一,遠不如她在劇版飾演的女配角謝丹來得生動傳神。在電影中劉威葳的呈現偏重于穩重,即使情緒爆發一下,也是蜻蜓點水,很克制很隱忍。
劉威葳給枚竹角色做得減法演繹,而任素汐給方一諾角色處理方面把控得當,游刃有余,仿佛角色靈魂附體。
成泰燊飾演的電影版老謝,相較之劇版聶遠飾演的老謝,各有可圈可點之處,兩人在塑造同一角色方面的演技在伯仲之間,半斤八兩,不分彼此。
聶遠把老謝的忠厚癡情,細節拿捏到位,表情配合精準,表演令人信服。
董帆的飾演者,電影版余男與劇版的謝可寅,兩人的表演都符合角色人設,前者高冷空姐,后者熱情記者,她們的表演各有千秋,各有韻味。
著重一提的是禾禾,劇版禾禾的飾演者鄭穎嫻明顯比電影版張楚倩的表演要強一個檔次。劇版禾禾剃了光頭這一細節,毫無疑問比電影版禾禾還留著兩條小辮子的形象,更能說服觀眾,更能觸動觀眾的心。
魚樂泉在看劇版老謝與禾禾劃拳,爺倆誰輸了給誰剃發的劇情,令人潸然淚下。
3、導演
電影版的編劇與導演均為王小帥。
王小帥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是內地第六代導演的領軍人物,王小帥的電影從不媚俗,他導演的影片往往帶著王小帥強烈的個人色彩,以及深刻的人文關懷。
王小帥導演的電影《冬春的日子》,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十七歲的單車》、《青紅》皆斬獲國際電影節大獎,其導演的電影《左右》斬獲第5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本獎。
從《左右》劇情就可以看出這一極具張力的故事,內涵深遠,令人深思。在生命與倫理道德面前,人們如何抉擇與評判,這一命題,絕不是非此即彼的答案就可以一言蔽之的。
《親愛的小孩》導演胡坤,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早期創作了很多知名的影視劇本,后轉行導演,本劇胡坤導演也參與了編劇,是編劇之一。
華表獎獲獎影片《良心》即是胡坤編劇,《在陽光下在大路上》、《歸去來》劇本皆出自胡坤之手。
胡坤導演的電影《我和爸爸》、電視劇《愛是一顆幸福的子彈》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從電視劇《親愛的小孩》的劇情就可以看出,胡坤對人類社會最基本最樸素的情感有獨到細膩的觀察,胡坤導演鏡頭刻畫之下,對人類情感呵護與珍惜的理念呼之欲出,導演的故事更接地氣,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把現實社會之中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在一地雞毛的窘迫中,一點一點逼出那些極易被人忽視的閃光點與價值所在。
胡坤導演的《親愛的小孩》細節拉滿,細膩處見功力,粗略處見人心。
真金不怕火煉,好作品不怕對比,沒有對比就沒有差別。
電影版與劇版一比較,差別就出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