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19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報道,為拯救患絕癥的女兒,一對已經離婚的夫妻,卻需要“破鏡重圓”再生一個孩子……
近日,根據電影《左右》改編,由胡坤執導,秦昊、任素汐、聶遠、謝可寅領銜主演,黃米依特別主演的家庭生活劇《親愛的小孩》于央視八套和愛奇藝熱播。該劇講述了主人公肖路(秦昊 飾)與方一諾(任素汐 飾)結婚多年,終于迎來自己的女兒。孩子的出生,讓這對新手爸媽開始迎接身份轉換后的各種挑戰。隨著雙方父母的介入,一系列家庭矛盾頻發,導致兩人最終離婚。多年后,已各自重組家庭的他們生活歸于平靜,女兒禾禾卻在此時被發現身患白血病。大夫從醫學角度出發,建議他們再生一個孩子來拯救禾禾的生命。于是,這場救女引發的風暴,將幾個家庭推向人性的拷問和艱難的抉擇中。
《親愛的小孩》緣何熱播?該劇究竟想向觀眾傳達什么?劇集是如何構建出現實生活的真實感和復雜性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朝花夕拾》節目主持人程穗兒就此專訪了該劇總制片人、愛奇藝高級副總裁戴瑩,導演、編劇胡坤,主演任素汐,帶您一起進入普通人的煙火生活,看見家庭的真實樣貌。
導演、編劇胡坤
八年打磨劇本 從親身經歷汲取“養分”
談到劇本創作,導演胡坤說,該劇改編自王小帥的電影《左右》,初看這部電影,就認為可以將其改編成電視劇,“做成劇集能拓展更多東西,而且這部片子的內核關于人性,我對挖掘人性的作品特別感興趣。”
導演胡坤曾是爆款劇《隱秘的角落》的劇本策劃、電影《八佰》和《東京審判》的編劇,擁有非常豐富的創作經驗。他坦言,無論什么影視作品,在創作上并沒有什么不同。“要想一部影視作品打動觀眾,那一定是寫人寫事寫情。其中人物塑造是最核心的。”
胡坤說,打磨《親愛的小孩》劇本用了八年時間,在此期間,他的身份也多了“父親”這個角色,擁有了可愛的女兒,于是對婚姻、家庭有了更深刻的領悟,之后重新調整劇本,才有了當下呈現在觀眾面前的這部作品。“通過觀察周邊的女性,我看到很堅韌的東西,這在劇中人物方一諾身上有所體現,也想通過這部作品展現女性在面對困境時迸發的力量,向女性致敬。”他說。
說到角色塑造,演員任素汐(飾演方一諾)說,自小家里就有病人,這樣的親身經歷使她對方一諾這一角色有更強的共情力,“當看到方一諾這個人物,就讓我一下子很有感覺。”在任素汐看來,方一諾本身是有性格缺陷的人物,要強且得理不饒人,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會吃很多苦頭,但隨著生活的變化,她完成了自我和解,逐漸接受自己,“我希望分享這樣一個角色,鼓勵大家也能完成現實生活中的自我和解。”
演員任素汐
不是夸大“婚育焦慮” 而是傳遞直面生活勇氣
有觀眾評價道,《親愛的小孩》氣氛稍顯沉重,與以往家庭生活劇相比,會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對此,導演胡坤表示,因為故事本身不是一個輕松的主題,在拍攝時,沒有任何濾鏡,力求展現生活中最真實的樣子,所以,觀眾產生的感受可能來源于與劇中人物的共鳴。“音樂無關悲喜,全憑聽者心情。觀眾已進入人物、劇情,所以會有壓抑感。”
劇中一開場的生孩子鏡頭、夫妻吵架的片段等,都讓觀眾有特別直接的代入感,過于真實的生活細節,讓網友們直呼:“這怕不是在我家裝了攝像頭?”更有人說:“終于看到一部不再懸浮的家庭生活劇。”而其中關于婚姻、生育、家庭生活的真實呈現,再次觸碰了“恐婚恐育”這一熱點話題。但在導演胡坤看來,恐懼源于未知,劇中人物方一諾其實代表了一批已婚生育的女性,她們在身體、心理、容貌等方面的變化都是真實的。胡坤希望通過這部作品告訴觀眾真實的生活是什么樣子,它不會只有陽光和美好,也會有荊棘和坎坷,我們需要的是認清生活真相后,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這也是創作者需要勇氣去傳達給觀眾的。
任素汐認為,觀眾在看到婚姻中問題的同時,可以將其作為經驗借鑒,在自己的生活中避免類似的情況發生或者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
演員需要生活“灌溉” 要將雙手插進泥土
電視劇《親愛的小孩》集結了眾多優秀演員,那么,導演對選演員究竟有什么要求?胡坤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合適”是最重要的,同時一定要熱愛這個角色,熱愛這部作品。“我們都是普通人,都有各自的生活和工作壓力,既然要把生活中最真實的內容呈現給觀眾,那演員就一定要找準確。演員的戲不在臉上,而在眼睛里。”
對于整個演員主創團隊,胡坤評價很高:“他們都全身心投入到創作中,把角色吃透,給觀眾呈現的就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其中有一場戲令胡坤印象深刻。當肖路(秦昊 飾)和方一諾離婚大吵時,兩個最熟悉的枕邊人互相用言語“攻擊”對方,最后肖路摔門離開,扮演方一諾的任素汐情緒到達頂點,無意識扶柜子,結果沒有控制住,柜子特別重地砸在她身上。“這真的是演員貢獻的效果,非常真實。”
演員任素汐也認為,整個劇組的創作氛圍很好。表演風格追求極致真實,劇中每個人都有弧光,做到這一點非常不易。
任素汐的想法很簡單,只要自己能在身體里培養出這一人物的種子,能夠理解和表達人物,就有信心演好角色。對于演員這一職業,她有自己的看法,認為演員最需要生活“灌溉”,她堅信:“演員如果沒有真正的生活滋養和‘不把雙手插進泥土的話’,是不可能長出東西來的。”
愛奇藝高級副總裁、總制片人戴瑩
現實題材劇集關照當下 溫情內核中尋求創新與突破
作為愛奇藝高級副總裁、電視劇《親愛的小孩》總制片人,戴瑩認為這部電視劇關照當下,更可貴的是它展現了遇到這些問題之后,人要怎么學會和解。整部劇從客觀中立的視角,讓觀眾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其實每個人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只是立場不同。
戴瑩認為,這部劇最有價值的地方在于給予人們很多關于生活的思考,通過不同人物視角去認知生活,傳達溫情的內核。不管你結沒結婚,都能在《親愛的小孩》中獲得現實的關照。直面生活的真實與復雜,這不僅是主創們創作的錨點,也是每個人應追尋的生活智慧。“這就是一份家庭的生活避雷手冊,看過之后,能讓我們學習到一些生活經驗,汲取力量。”
對于接連推出兼具社會溫度和內容品質的現實題材電視劇,戴瑩表示一直在選材上尋求創新和突破,力求在溫暖底色之上傳遞當下人們真實的生活樣貌。
“樸素和真實是最有力量的”,導演胡坤說,生活應該有它本來的樣子,不要去丑化或美化它,要面對真實的自己。“我就想做一個真正有煙火氣、接地氣,有生活質感的電視劇。”
監制:郭靜 白中華
主持:程穗兒
編輯:張祎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