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熱度最高的劇,是秦昊和任素汐主演的《親愛的小孩》,無論是央八輕松破1的收視率還是愛奇藝站內8000的熱度值都非常漂亮。
看過王小帥2004年拍的電影《左右》的觀眾,對《親愛的小孩》劇情都不會太陌生。這部片子當年拿下了柏林銀熊獎最佳劇本,講述的是一對已經離異且各自組建新家庭的父母,在得知只能用親生兄弟姐妹的臍帶血才能挽救患白血病的女兒后,所面臨的糾葛與抉擇。
原版電影兩個小時的故事體量不足以支撐一部長達34集體量的改編劇,所以《親愛的小孩》前半部分的劇情基本是原創的,為了貼合女性向話題,重點呈現的是普通女性進入婚姻關系后所面臨的生育之苦、帶娃之難以及婚姻之殤。
如果說后半部分的內容是倫理片,那么前半部分呈現絕對是屬于“恐怖片”行列的,開播就引起全民熱議,觀眾恐慌情緒高達五顆星。
官媒親自下場痛批它在販賣焦慮:
男性觀眾為其過于負面的情節呈現怒打一星:
女性觀眾則視其為婚姻生育勸退紀錄片:
過度真實,是這類聲音對《親愛的小孩》的統一共識。
據數據統計,2021年我國生育率跌至1.3,全國出生人口創下新低,由此引發的鏡像話題就是“女人為什么越來越不愿意生孩子”,《親愛的小孩》開篇就用一個真實到恐怖的長鏡頭回答了這個問題。
任素汐飾演的新手媽媽方一諾對著鏡子撫摸著自己懷孕后的疲態,從泛黃的皮膚,到藏不住的黃褐斑,從布滿大片紫紅色妊娠紋的孕肚,到孕肚中間惹眼的生命黑線,她不敢相信般的幾欲落淚。
短短幾幕戲就展現了一個孕婦的無助與恐慌。此前女性向影視作品大多愿意去歌頌新生命降臨的喜悅,卻未曾告知女性在成為一個母親之前,需要面對哪些痛苦和改變。
身為老師的方一諾在上課途中當著所有學生的面破了羊水,下一個鏡頭她就像個沒有隱私的動物一樣兩腿大張等待著生產,頻繁密集的宮縮痛讓她忘了產前驕傲而又體面的戰歌。
當她順利生產后,迎接她的是動物園同款圍觀,以及從旁人捂鼻中察覺的漏屎漏尿屈辱,直到此刻她才意識到,原來生育的代價,是女性尊嚴的徹底喪失。
事實上,生孩子對于女人來說,只是打開苦難的開關。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她就必須被迫接受原有生活模式的打破,當資源和精力大幅度向孩子傾斜,所有的家庭分歧和矛盾都會被急劇放大。
也許在旁人看來,方一諾的婚姻潰堤于丈夫出軌,但感情破裂的過程卻是有跡可循。
整體來看,是丈夫在方一諾生產當天宿醉遲到、是月子中對方一諾的情感忽視、是帶娃過程中的工作逃避、是婚姻存續期間的思想偏差等一系列矛盾導致的離婚;但推敲到每一處細節中,種種失望、窒息、崩潰、絕望的情緒產出都是注定無解的死循環,讓所有身處其中的人都感覺疲憊。
誠然,后續劇情中接棒上演的月子之仇、婆媳矛盾、婚內出軌等,倘若只看概括描述,確實有刻意套入國產劇里,批發的女性困境模版之嫌。但瑕不掩瑜,《親愛的孩子》在真實描摹女性困境上確實是往前走了一步。
實際上,近年來很多女性向作品都將鏡頭對準在有形無形中面臨各種困境的女性,看似是站在女性立場發聲,卻難掩蓋話題先行下的隔靴搔癢。
拿現象爆劇《三十而已》來說,出圈度最廣的人物就是全職媽媽顧佳,一個原本睿智聰慧的女性甘愿為了家庭退居幕后,但手中仍握著中產家庭的創業大權,所以在得知丈夫出軌的那一刻,她依舊可以經歷情感上的蛻皮后浴火重生,因為劇本賦予她的人設光環根本不需要她為了生活多大費周章。
《我們的婚姻》中的高知全能女性沈彗星亦是如此,突如其來的自我價值覺醒讓她放棄了六年的全職媽媽生涯,高喊著獨立女性的口號就能化解重返職場的現實困境,可惜理想的藤蔓,總是爬不上現實的矮墻。
某種程度上來說,《我是真的愛你》比《我們的婚姻》更能體現職場媽媽在婚姻和事業上的議題思考的。劇中以大量的篇幅描繪了女強人陳嬌蕊在生育后面臨的職場壓力、育娃壓力以及婚姻焦慮,雖拋出了問題,卻得不到應有的正視,陳嬌蕊的成長線交織在“girls help girls”的爽點直擊下,對普通女性而言,又哪來的參考意義?
更無用的是《心居》中全職主婦馮曉琴的成長線,前期拜金與后期獨立的人設徹底割裂,屈辱下的女性意識覺醒,鋪路了一條改善家庭地位的康莊大道,空有技巧,毫無感情。
而《婚姻的兩種猜想》和《完美伴侶》雖然討論的是婚姻關系中的適配度,但用硬拗戲劇沖突的矛盾塑造去呈現中產階層的職場煩惱,確實十分聒噪。
這些打著展現“女性困境”的話題劇,對普通家庭的女性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奶頭樂工廠,它們提供著中產階層的想象焦慮,獲得了話題時代永遠的流量密碼,它們定義著獨立女性的成功宣言,卻連正視多數女性的苦難都難以做到。
比這更能激起深一層恐懼的,是正視女性苦難的《親愛的小孩》出現后,部分觀眾卻無法對此認同。
揭開女性的苦難,印證了波伏娃在《第二性》中的那句話,“許多男人對女性的痛苦感到高興,對緩解它的想法感到反感”。
生孩子有那么可怕嗎?坐月子有那么矯情嗎?帶娃有那么焦慮嗎?離婚有那么仇恨嗎?站在屋外望門內,又如何去評判一條縫的景物。事實上,劇作沒有矮化任何一個角色,它以平視的視角展現了新生兒降臨后,家庭成員真實的情感變化,都想把生活過好,奈何勁總使不到一處。在戲劇沖突之外,還有滲透在煙火下的溫情與偉大,并非制造焦慮和恐慌,不過是對生活最真實的解構罷了。
無論如何,影視作品有這樣的發聲意識就是最好的開始,眼下還有一大波生活流劇集等著排隊上場,比如《少年派2》、《妻子的選擇》、《媽媽的戰爭》等等。
希望這些作品也能跳出家庭劇的俗套敘事,找回那一份人間真實。這條路也許很難,但只要齊心協力往下走,總有敞亮的一天。
近期資訊速覽:
1、“清朗”系列專項活動繼續推進
近日,中國網信辦官網發布了《關于開展“清朗·整治網絡直播、短視頻領域亂象”專項行動的通知》,內容顯示,中央網信辦、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將按照2022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安排,開展為期兩個月的“清朗·整治網絡直播、短視頻領域亂象”專項行動。
此次行動的主要任務為,以集中整治“色、丑、怪、假、俗、賭”等違法違規內容呈現亂象為切入點,進一步規范重點環節功能,從嚴整治功能失范、“網紅亂象”、打賞失度、違規營利、惡意營銷等突出問題。
2、中宣部:堅決打擊假媒體假記者,嚴厲整治虛假新聞信息
4月14日,中宣部召開2022年全國“打假治敲”專項行動暨傳媒監管電視電話會議。會議指出,從去年6月以來,中央宣傳部等10部門在全國持續深入開展“打假治敲”專項行動,取得了新進展新成績。同時,該會議強調,要突出斗爭重點,堅決打擊新聞敲詐,堅決打擊假媒體假記者,嚴厲整治虛假新聞信息,嚴肅糾治有償新聞,進一步營造清朗健康的輿論環境。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