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秀蘭在我肚子里就會跳舞了”——秀蘭·鄧波兒母親
1928年的4月,一個可愛的小天使降臨在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鄧波兒家族中。鄧波兒夫婦將這個胖嘟嘟兒小天使,取名為“秀蘭”。而這個小天使長大之后,也成功被所有美國人記住。
兩歲的時候,小小年紀的秀蘭就在音樂上表現出了絕佳的天賦,只要家中又音樂響起,小秀蘭就會露出沉醉的表情。因此3歲的時候,媽媽就將她送進了米格林幼兒舞蹈學校學習音樂和舞蹈。
這個學校是好萊塢的明星們經常出沒的地方,而小秀蘭也是在這里登上了好萊塢的舞臺。1934年,6歲的秀蘭·鄧波兒被導演看中,出演了美國福克斯公司的多部電影。
歌舞片《起立歡呼》使得秀蘭一炮而紅,后來的《小天使》,《小情人》以及《新群芳大會》等等多部影片中,秀蘭以她絕高的悟性,出色的表演迅速躋身與美國十大明星之列,成為了其中最小的一位明星。
1938年,美國經濟大蕭條時代到來,但秀蘭·鄧波兒已經成為了美國最具有號召力的明星。低落的美國網民只要看到秀蘭太陽般的笑容,就能夠重振士氣,忘記煩惱。這時候的秀蘭·鄧波兒,成為了他們的希望。
但事實上,這時候的秀蘭·鄧波兒如花的笑容中,其實是帶著陰影的。這位家喻戶曉的童星在她爛漫的面孔下,其實滿滿的充斥著隱晦的陰暗,揭露了那個時代好萊塢的丑陋。
秀蘭被導演安排在電影中飾演的角色大多都是無父無母的孤兒,而領養她的大多都是成年的單身男性。而當電影中的秀蘭和“爸爸”相處之時,總是會表現出成年人的曖昧,充滿著各種隱晦的暗示。
而這中暗示在電影《Poor little rich girl》更加的張狂,秀蘭·鄧波兒的角色在這部電影中,和自己的監護人結婚了。如今再去看她的電影,毫無疑問會將其看做是戀童癖患者制作的電影。
但在當時,這樣赤裸裸的戀童傾向卻披著兒童電影的外皮,光明正大的在大眾眼前展現。秀蘭·鄧波兒自己沒有意識到,她的母親沒有意識到,觀眾將自己代入到了監護人的身份中更是沒有意識到。
直到言辭犀利的影評家格雷厄姆說出了這個事實,他在雜志上明晃晃的指出這是戀童癖的“精神食糧”。但最終他卻被福克斯電影公司控告誹謗,只能出國避風頭。但已經有部分人,自格雷厄姆的話語中清醒過來。
對普通的民眾來說,秀蘭是“人間天使”,是可愛的甜心小寶貝。但對許多的成年男子來說,對她的愛就要復雜的多。而造成這一切的推手,實際上就是好萊塢。
幸運的是,這位甜心小寶貝在22歲的成功告別的演藝圈,安全的從泥沼之中全身而退。談起自己離開好萊塢的原因,她也好不避諱的說
“我在6歲的時候就不相信有圣誕老人的存在了,我被他們這群戀童癖包圍了,長大后才明白,那些人就是禿鷲”。
后來的秀蘭·鄧波兒步入了政界,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禮賓司司長。并在1988年的出版了自己的自傳《童星》,在這本自傳中,她將自己作為童星的一切成長的真實故事都寫了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