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奇跡.笨小孩》片花中看到許君聰的一些片段,以為這部會是相對溫情、輕幽默的一部勵志片,雖然在春節檔出現并不是特別應景,但應該不至于像其它幾部那么苦大仇深。
但沒想到,《奇跡.笨小孩》披著溫暖勵志的外衣,其內核卻比所有影片都更加悲觀殘酷。
《四海》是莫名其妙的矯情,《長津湖之水門橋》和《狙擊手》的沉重是因為歷史背負,但那段歷史確實已經與我們的生活相距甚遠,它們不得不十分用力地去提醒我們不要忘記。
但《奇跡.笨小孩》不同,電影的時空背景就是在如今的深圳,景浩的故事每一天都在我們身邊真實地上演,哪怕你不是在深圳生活,你也會在景浩團隊的身上看到那些熟悉的影子,他們就是我們身邊、或者也許就是你我的:清潔工、小販、房東、護工、臨時工、服務員......
在電影中他們的名字是“奮斗者”,但似乎另一個稱謂也許更加準確,他們都是這個社會的“底層打工人”。
當他們的生存故事真實上演,其“殘忍性”、“冰冷性”、“暴力性”遠比戰壕中的手榴彈更令人觸目驚心,不僅是因為這些故事就在我們身邊,更因為這些故事如今還被披上了“希望”、“勵志”、“熱血”、“拼搏”、“夢想”的外衣。
不僅要傻人,還要誅心。
《奇跡.笨小孩》中充滿了現實的殘酷性,我們回頭看一下景浩經歷的每一次苦難,首先是妹妹沒有醫保沒有保險,要自己承擔巨額手術費,然后投資翻新機失敗、朋友借錢不還,接著找HNE公司回收零件時被老總助手鄙視; 找到老總后,老總雖然給了景浩合作機會,卻沒有定金,完全是一副冰冷奸詐的商人嘴臉。
接著交不上房租被趕走、交不上集裝箱租金再次被趕走、貨物被偷導致手指骨折沒有賠償、JC不知人間疾苦輕描淡寫;手指骨折又遭到檫玻璃工頭的解雇.....
在景浩團隊面臨一系列困難時,沒有任何一次、任何一環為他們展現出一絲溫情、伸出一次援助之手, 如果景浩在這些過程中的任何一環出現差錯,將永遠翻不了身。
但我們卻沒有任何理由去責怪這些人,因為這就是這座城市或者說這個世界運行的正常規律和法則。
集裝箱老板楊叔說的好:“我TM最煩別人說自己有難處,誰TM沒難處?你沒難處還是我沒難處?還是那幫人沒難處?”
艱苦奮斗?抓住機遇?屌絲逆襲?創造奇跡?
聽起來不僅是一個笑話,更是一場童話。
最終,我們只看到聚光燈下的景浩、看到西裝革履開了連鎖網吧的許君聰,卻沒看到那些永遠停留在滂沱大雨中的人、看不到那些因為賭輸了萬劫不復的鬼。
《奇跡.笨小孩》真正想表達的東西全藏在文牧野設計得這句臺詞中:
"你TM沒賭?你賭得比我大多了!你賭輸了你妹妹連命都沒有!”
——“我能怎么辦?你告訴我,我不賭怎么辦?”
是啊,這就是這個時代給你的選擇: “不得不賭” OR “坐以待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