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閑那條魚第575篇頭條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人人皆媒體”的時代,好處不言自明:每個個體都有機會發聲且可能引發關注。
誠然,事物皆有兩面性,陽光之下總有陰影相伴。
我觀察發現娛樂圈不知從何時開始刮起一股魔幻“妖”風:不怕影劇撲,小作文找補。
舉個最近的栗子。
4月18日,楊洋和趙露思主演的古裝電視劇《且試天下》迎來首播。但劇還未播,觀眾先迎來了制片人的“小作文”。
《且試天下》的制片人楊曉培在社交平臺發文感慨一路走來不易,表示第一次深刻體會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劇集近一年時間處于修修改改、縫縫補補之中。終于迎來開播,呈現的一切背后有著道不盡的波折和困難等等。此處省略不知道多少字。
果然網友并不買賬,紛紛表示:戲太多。
觀眾看的是劇集,關注的是好不好看,精不精彩。至于幕后辛不辛苦,困不困難,who care?!
難道因為劇組說自己多苦多累多難,我們觀眾不僅要為爛劇買單,還要透過表象看內里的為爛劇點贊?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的高喊:怎么忍心怪他們拍得爛?你不知道他們多辛苦!
這一切在我看來都是“巨嬰行徑”。干得不好,哭鬧一場。來到你面前,看我多可憐。我這部爛劇,能否進入你的眼簾?今天的我們,還能不能一起商業互夸、愉快玩耍?
抱歉。爛就是爛。好不起來的最大原因莫過:為爛找借口。
一旦開始為爛找理由,就失去做好的動力。反正爛了也有借口開脫,何必非要弄得好?那可是真累。
話雖不好聽,但或許管用。
祝好。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