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親愛的小孩》上映這些天,我一直在跟著追。昨天看到了伊能靜寫的一篇劇評,突然破防。
她說看過這部電視劇之后,覺得“愛是千瘡百孔中,最能填滿的救贖。”和我感受到的,完全一樣。
最近我看到有太多人罵秦昊扮演的肖路,說他新晉渣男,全程和稀泥。
前期的他,其實心里是愛老婆,也有這個家的。
劇中有一個細節,肖路在外面吃飯的時候,旁邊放著收音機,里面在播放育兒知識;他還在手機里標注了預產期。
還有一個小細節我印象很深刻:他有一次在外應酬,喝醉了,回到家抱住方一諾說:“老婆,我一定會讓你們娘倆過上好日子,請四個保姆來伺候你。”
他腳上的襪子穿到破洞,被方一諾扔掉了,又撿回來穿。
兩人快要離婚的時候大吵一架,肖路說了一句話讓我有點心酸,他說平時過年過節,都是給丈母娘1000,只給自己媽媽800。
至于早出晚歸,做“甩手掌柜”,也的確是因為工作太忙——劇中交代,孩子剛出生那段時間,他的工作量是以往的三倍。
我甚至認為他“和稀泥”也情有可原,試問這樣的稀泥,哪個男同胞沒有和過呢?
在這段婚姻中,肖路是隱忍的,甚至有些小心翼翼。
無論后來他犯了什么錯,他是曾經為這個家做過努力,也做過犧牲的。
02
除了肖路之外,其他人也都是盡心盡力。
劇里的方一諾,也有很多人痛批她太過焦慮,令人窒息。
但說實話,哪個新手媽媽不是這么過來的啊?
別的不說,拿著小本本記孩子吃飯睡覺拉粑粑時間,這看似很傻的事,哪個媽媽沒做過?
孩子哭得時間長一點就忍不住胡思亂想,睡得久一點就擔心是不是窒息,總害怕阿姨或老人帶娃不夠用心,恨不得在娃身上裝一個全天候360°攝像頭,哪怕離開孩子幾小時都擔心給他造成心理陰影……在別人看起來是大可不必,但對于做過媽媽的人來講,這些都太正常不過了。
說到底是因為關心,關心則亂。
加上方一諾的性格本來就比一般人更嚴謹,且劇中的禾禾明顯是高需求寶寶,哭鬧有些頻繁,這些疊加在一起,方一諾孕后有點敏感焦慮,脾氣有點暴躁,我覺得一點都不過分。
包括看起來“不靠譜”的婆婆,雖然育兒觀念跟不上,但她也會在兒媳婦要碰冷水的時候,忙著讓她回屋歇著;在親家讓她做飯打掃衛生的時候,也毫無怨言。
媽媽就更別說了,為了照顧女兒,不惜提前兩年退休,跟女兒一起承擔起這份全年無休的工作。
看過這么多集之后,我一點也不想責怪任何一個人。我只是感慨,似乎每個人都在很努力地維護著這個家,但它卻不可避免地,走向分裂和破碎。
問題到底出在哪?
03
剛開始,這個小家還是很溫馨的。
兩個人是大學同窗,一路走到結婚生子,有足夠的感情基礎。
家里顯然是方一諾大包大攬,但那也至少也是兩個人心照不宣,彼此都沒有什么怨言。
當方一諾肚子太大不舒服,要坐在沙發上才能睡著的時候,肖路就躺在沙發上,陪她睡到天亮。
裂痕開始于方一諾懷孕的那一刻。
她開始意識到,生孩子對于女人來講,是一種摧毀。
付出的代價除了身體的不適之外,還有身為女性的美,包括身材,皮膚,以及穿衣打扮的資格。
劇中有一個鏡頭,是方一諾肚子的特寫,那么大的肚子,上面布滿了血管和紋理,看起來觸目驚心。
她上上下下地打量著自己,然后抱著自己巨大的肚子,開始痛哭。
我理解她的這種哭泣。那是一種恐懼。
但彼時這種恐懼,還是虛無縹緲的。甚至她躺在產床上,還輕松地說:“我這么大個人,還生不下他?”
直到她與生孩子的痛楚狹路相逢,才真正明白“生孩子”意味著什么。
以及生下孩子之后的大小便失禁,讓她第一次意識到,生孩子,以及生孩子的后遺癥,是完全不在自己控制范圍之內的。
老婆生孩子,肖路跑回家工作,又順便看了場球賽,還睡著了。
到了醫院第一件事,是跟醫生要胎盤給親媽送去。
你要說這個爸爸真的有多過分嗎?似乎也沒有。說到底還是關注點的問題。
沒有一個人是天生的媽媽/爸爸。我們開始成為媽媽/爸爸,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比如我剛生下寶寶的那一刻,其實沒有感受到多少喜悅,更多的是陌生。
直到她離開媽媽就哭,見到媽媽就笑,我才真正有了當“媽媽”的感覺,覺得自己與這個小生命血脈相連,心靈相通。
媽媽和寶寶朝夕相處10個月,還經歷了艱難的生產過程,尚且是這樣的感覺,更別說原本與孩子沒什么關系的爸爸了。
因為身份不同,與孩子的關系不同,才讓兩個人的立場不同,對孩子的態度也截然不同。
但這一點卻是致命的。
04
當一諾開始進入媽媽的角色,為孩子的每一點小問題而憂心和焦慮的時候,肖路還徘徊在父親的角色之外。
非常有代表性的是,當孩子的黃疸明顯超標的時候,爸爸一直覺得沒問題。甚至快要去醫院了,還說是“花錢買個安心”。但與孩子朝夕相處的媽媽,看到孩子的狀態,就直覺到孩子有問題。
當孩子被迫住院,孤零零地躺在那里照射藍光的時候,媽媽心疼自責得不得了,爸爸則覺得“那么多小孩呢,醫生說了這就是個常見病。”
面對這個依戀自己的,萌萌的小寶寶,一諾所有的注意力都被她攫取。而肖路則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事業上。因為家庭的開銷開始變大,他也更希望給到家庭更多的保障。
雖然都是為了家庭,但兩個人的出發點其實南轅北轍。
劇中某次,方一諾給睡在沙發上的肖路拿了一條被子,肖路條件反射般地說了一句“謝謝”。
我就知道,兩個人的婚姻快要出問題了。
05
不要忽視這一點。新生兒出生之后,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甚至沒有白天和黑夜的區分,白天累得不行的媽媽,晚上的工作量也沒有減輕多少。
如果是有睡眠障礙的寶寶,更是需要有人整夜整夜抱著哄睡。
很多沒有親身經歷的人,都會覺得“整天呆在家里,帶孩子有什么累的”,像劇里的肖路一樣,會覺得“你白天還能補覺”,甚至我沒生娃之前也是這么想。
但生娃之后,會發現時間被切割成碎片,如果一個人帶孩子,那除了孩子的吃喝拉撒,還要做飯做家務,媽媽根本沒有任何休息的時間。
06
“育兒不過是一件小事”
,或者是因為真注意不到,或者只是用這個理由,明目張膽地偷懶。
這些差異往往是來自成長環境和價值觀層面的。
比如劇中,方一諾因為家庭條件相對不錯,所以對物質沒有那么看重,但出身貧寒的肖路卻一心只想出人頭地。
成長環境、價值觀趨同的人,一般能經受住這樣的考驗。而對于那些各方面都有很大差異的伴侶,我只能說,在各方面條件成熟之前,盡量不要去點燃這根導火索,最好連動都不要動。
07
最感慨的還是,方一諾和肖路,肯定是相愛的,甚至可以說,方一諾愛肖路,遠遠超過了愛謝天華。
但方一諾和老謝,最終過得很和諧。
比如謝天華偷偷帶孩子見親爹的時候,肖路發現他背包里放著健康的點心和零食。
肖路問:“你準備這些干什么?你看這到處都是商鋪,還怕沒有吃的?”老謝卻說:“孩子吃的東西不一樣,得從大超市買。”
后來看到禾禾得了白血病,老謝為了安慰禾禾,跟她一起剃了光頭的時候,我哭到無法自抑。
是啊,有些時候,撫平生活的千瘡百孔,用的不是豪車,不是金錢,而是那些最平淡無奇的,無孔不入的,愛。
他會早起給董帆準備早餐,會學習會如何煲甲魚湯,也會留出更多的時間陪伴董帆。
只可惜,他不是一開始就學會這些的,這是時過境遷,也是一諾的離開帶給他的成長。
不過肖路和謝天華,大多數女孩可能更喜歡的是前者,像原來一諾的選擇一樣,“老實人”謝天華是大多數女孩的“退而求其次”。
可是啊,可是啊,到了結婚之后,甜言蜜語,浪漫風趣,帥氣多金,對于婚姻的意義,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大。
有意義的是,對方是不是能設身處地地站在你的位置考慮問題,并給到你強有力的支撐。尤其在生了孩子之后,這一點幾乎決定了你們的婚姻走向。
某官媒批這部劇制造焦慮,我恰恰覺得,
知道婚姻到底是什么,才能更理性地對待婚姻。看到了其他人犯下的錯誤,才能在自己的生活中規避。目睹過驚心動魄的破碎,才能學會更珍惜身邊的親人。
像伊能靜說的:戲劇要反映人生,才能讓觀眾回過頭去檢視自己的人生,不重蹈覆轍。
婚姻不易。如果能攜手走到終點,不必從頭再來。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