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視導讀:
2022年的金球獎出現(xiàn)了一匹黑馬,一部全亞裔面孔的《別告訴她》,助力奧卡菲娜在喜劇類、音樂類獎項的評選中,成為第一位電影類獎項亞裔影后。之前,金球獎僅有吳珊卓一位亞裔女性在電視劇獎項獲得視后。
盡管拿下金球獎影后,但于4月10日國內(nèi)公映的《別告訴她》依然未能拿下好成績。
個人獎項的獲取,似乎還是無法帶動影片票房,華裔的共鳴感與國人的共鳴感也依然有壁。
中西評論依然有差的《別告訴她》
《別告訴她》講述的是一個與生死有關(guān)的故事。
影片講述一個華人家庭的奶奶被診斷罹癌,但家人選擇隱瞞奶奶,假借一場婚禮的名義讓所有家人回家見奶奶最后一面,但在紐約長大的碧莉(奧卡菲娜飾演)認為知道自己病況是奶奶的人權(quán),因此在華人家庭中上演一場中西文化沖突,一部尋根家庭喜劇。
某種意義上,這部電影在北美也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
美人看電影不愛字幕是非英語影片無法在北美獲得好票房的攔路虎,韓奉俊昊在金球獎的感言才是:“只要克服那一寸的障礙——字幕,你就能看到更多令人驚艷的電影。”
而《別告訴她》作為一部幾乎全程中文的影片,19年4月時期開畫首周末單館平均票房為7.66萬美元,以8.8萬美金的票房成績刷新了2022年美單影城票房紀錄,爛番茄的新鮮度評價更是達到了100%,下降之后依然保持一個相當高位的水準。
在這觀影人群中,不是只有華裔。或者說,反而是美人更驚嘆于這部影片對中西方生死觀的不同感受。到底應該讓患者知情,還是應該編造一個善意的謊言,將壓力留給自己,讓她輕松快樂地度過最后的人生?
沒有《摘金奇緣》的奇跡票房,但《別告訴她》也同樣掀起一股風潮。
然而,盡管在國內(nèi)的評價比《摘金奇緣》更好,但種種“西方視角”的評價還是存在于豆瓣的評論區(qū)。
影片中確實符合現(xiàn)實的中式交往西方人是新奇的,華裔在熒幕看到自己的文化是感動的,但在中國的文化環(huán)境內(nèi),這種評價剝離了非華裔對不同文化的新奇感和華裔于此的自豪感,有對種種細節(jié)掌握的好評,但也有其中種種細節(jié)不夠中化的差評。
雖然《別告訴她》比《摘金奇緣》更加接近亞裔、華裔的思想與生活狀態(tài),但無論是思想的不同還是需求的偏差,這部影片都未能成為中國人的心頭好。
比起個人獎,影片獎項或許更重要
在文化差異以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
盡管在中國的公映是在金球獎頒獎后,但這項個人獎并未幫助《別告訴她》獲得過高的票房,至今未到300萬的票房堪稱慘淡。
盡管有著個人類獎項,但這獎項似乎并未能成功便成影片的高票房推手。
在2022年的《地久天長》似乎也是如此。男女主演主演王景春、詠梅雙雙捧回柏林電影節(jié)的影帝影后,制片人發(fā)出了6億的超高期待。
然而,兩位演技top級人物以及流量王源的加成,也未能讓這部影片的票房超過五千萬。
作為一部文藝片,這或許是一個不錯的成績,但配上柏林電影節(jié)歷史上僅有四次的同獲影帝影后的成就,還是讓人有些遺憾。
當然,《地久天長》近三小時的時長和相對平緩的節(jié)奏也對影片的票房有著重大的影響。除了影響觀眾對電影的選擇,也影響影院對于影片的排片安排。
但兩部影片都證明了,即使是重要獎項,個人獎對于影片票房的推動都不會有想象的那么好。
相對而言的,則是如2017年《愛樂之城》、2018年《水形物語》《羅馬》《小偷家族》、2022年《綠皮書》《何以為家》《波西米亞狂想曲》等影片的成績。影片基本都在接近一億上下甚至破億。
除去直接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金棕櫚最佳影片等直接被世界頂尖影片獎項認可的影片,《何以為家》獲得了第71屆戛納電影節(jié)評審團獎、金棕櫚提名、第9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而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剪輯、與最佳影片提名《波西米亞狂想曲》則是以傳記片類型全球大爆,在國內(nèi)也收獲9900萬人民幣的票房。
相比較個人獎項的獲取,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外語片等更加代表全片平均質(zhì)量的影片更加受人青睞。
結(jié)語
影片能夠獲得高票房,天時地利人和都非常重要。
“人和”是創(chuàng)作者們努力的根本,而天時、地利則要視文化環(huán)境、影片在排片上的各種要素。比起華裔影片中,華裔文化與中國人生活有共通但不同的剝離感,其實旁觀一個來自別的國家的故事,可能更適合國人單純作為觀眾去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