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網(wǎng)飛成了近年的“爆款法則”。
從《魷魚游戲》開始,一路突飛猛進,一次次突破下限,拉高上限。尤其,最近就有一部韓劇將焦點對準了中國東北。
作為一個極具味道的地域,東北在很多影視劇中都是豪邁的印象。
不過,這次以沈陽為背景,呈現(xiàn)了一個敵后間諜大戰(zhàn)。這是一部怎樣的電影?這次雨落就來聊聊網(wǎng)飛最近的新作《夜叉》。
一
首先,這次將背景取材于東北沈陽,在以往的韓國電影中,并不是第一次。曾經(jīng),在犯罪片《黃海》中,就刻畫了穿著大軍棉襖的底層民眾。
作為最有地方特色的東北,一次又一次地吸引著韓國電影。
尤其是這次,將沈陽刻畫成了間諜的聚集地。在這座工業(yè)之城下,有著旗幟鮮明的歷史特色。
《夜叉》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本劇采用雙雄對決的方式,男一是樸海秀飾演的檢察官。看上去有些古板的他,實際上是一個有強迫癥的人。對于每一個案件,在追求正義的同時,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是一個外表偽善,內(nèi)心狠辣的角色。
尤其是,《魷魚游戲》中他的表演,讓觀眾真正認識了他。
男二則是薛景求飾演的特工頭目。作為韓國演技派的代表,薛景求是很多觀眾心中的男神。這次,在《夜叉》中的表現(xiàn),同樣是一位為了達到目的的狠角色。
兩個人盡管身份不同,但有著相同的目標,性格。
從側(cè)面也驗證了兩人代表了善惡的兩面。對于這樣矛盾的身份,這部劇取名為《夜叉》就顯得耐人尋味。畢竟,夜叉作為一個兇狠的怪物,一定程度上,也被人們稱為了守護一方的神靈。劇中特工頭目的外號也叫夜叉。
看似沒有聯(lián)系,又彼此呼應(yīng)。
劇中剛開始,就是夜叉在沈陽經(jīng)營的一個旅行館,看上去業(yè)務(wù)繁忙,實際上這是一個收集各種情報的地方,維持著整個組織的情報網(wǎng)。
緊接著,又接到了一個新任務(wù)。從日本人手中營救被綁架的朝鮮大使。
大使身份的背后,握著情報機構(gòu)的名單,同時手中也有大量的海外資金。這如果落入對方手中,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為了這個行動的順利進行,還專門派來了一個檢察官。
由于夜叉和檢察官兩人做事都激進,導(dǎo)致兩人的矛盾非常激烈。
在整個任務(wù)中,也是問題不斷。從《夜叉》的節(jié)奏來看,還是十分緊湊。不過,作為背景的沈陽,卻沒有一點的存在感。盡管被稱為“東方哥譚市”,形容成為一個犯罪之都。實際上,也只是呈現(xiàn)了夜晚漫天燈光的一幕。
同時,通過這部作品,能夠感受到撲面而來的工業(yè)氣息。
在這座城市中,朝鮮,韓國,甚至日本的情報人員,上演了一番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從地毯小哥,到便利店售貨員,甚至保安大叔。每一個人的背后,都可能是一個間諜。甚至一言不合就開始互撕。
其中的關(guān)系,也是錯綜復(fù)雜。
比如,日本間諜的目的就是破壞朝韓關(guān)系,防止彼此合作,以達到自己坐收漁利的目的。一部電影橫跨好幾個國家,可見網(wǎng)飛的野心有多大。不過,讓人真正吐槽的問題,也在于影片過于牽強。
二
其中,作為整個故事的發(fā)生地東北,在影片中是十分片面,刻板的。
盡管這座城市的工業(yè)味道非常的濃厚,但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有著獨屬于自己的歷史特色,以及時代潮流下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尤其是,市中心的高樓聳立,燈火通明。與曾經(jīng)的工業(yè)區(qū),形成了一種鮮明的對比。
在《夜叉》中,能夠明顯的感受到,這座城市背后的消逝和重生。
同時,影片中也有很多沈陽的本地特色。比如華南地區(qū)的騎樓,路邊的小吃街等等。不過,這次網(wǎng)飛拍砸了的一個關(guān)鍵,在于一個跟東北沒有任何關(guān)系的故事,硬生生被湊成了一部電影。最終只能淪為沒有什么味道的劇情爛片。
透過《夜叉》,能夠看到當下韓國影視劇的工業(yè)化水平。還是一如既往敢說的態(tài)度,將城市露骨的一面給展現(xiàn)了出來。
在韓國人的眼中,東北是一個邊緣人群和底層人群的聚集地。
這樣的刻板印象,在很多韓國作品中,都能夠明顯的感受到。比如《迷失:消失的女人》就將女性描繪成了命運悲慘的人物。在失去兒子后,人生走向墮落,并且綁架了別人的孩子。這樣的一種方式,在《夜叉》中,也是反復(fù)被提及。
漸漸的脫離了,這座城市真正的面貌。
總體來說,《夜叉》作為網(wǎng)飛的一部新作,看上去野心十足,實際上“貪心不足蛇吞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