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獻者拒捐。”
這部冰冷的話對于很多白血病家庭來說,不僅被澆滅了希望,腦袋里也會冒出許多個為什么。
這樣的橋段在《親愛的小孩》中頻繁出現,讓觀眾切身感覺到希望有多么渺茫。
小影被拒捐
“等我們好了一起去游樂園。”這是禾禾和同病房小影約定好的計劃,可這個計劃還能實現嗎?
此前小影被告知找到了配型的骨髓,這讓方一諾打心底里羨慕,也是她僅存的一點希望,而小影媽媽也謀劃著如何感謝這個救命恩人。
如果說方一諾很慘,比起小影的媽媽,她要幸運很多,起碼有人輪流照顧禾禾,給禾禾買玩具,而小影媽媽自始至終都是一個人。
好不容易等來了配型,等到小影都進了倉,做完了清髓,沒成想打了一劑動員針的捐獻者拒捐,這意味著什么?
在之前和老蘇的談話中,高醫生就曾說過如果白血病患者一旦清髓,體內全部細胞都會殺死,患者的抵抗力幾乎為零。
如果這個時候捐獻者拒捐,那就意味著患者的生命進入倒計時,本以為這句話是想告訴老蘇拒捐的嚴重性,沒想到這一悲劇卻落在了小影的身上。
此前方一諾被拒捐,都讓人無法理解,可這一次小影危在旦夕之際被拒捐,更讓人覺得風雨之后真的只有風雨嗎?
為了挽救小影,高醫生調整了治療方案,如果在一星期內能找到配型皆大歡喜。
如若不然就要使用小影媽媽的骨髓進行強移,雖然高醫生沒有交代后果,但這起碼是小影最后的一線希望。
董帆作為媒體人,當得知小影的事情后,打算做一期專題幫助小影,當真正看到倉內無助的小影時,董帆終于理解了肖路的感受。
世界上從來沒有感同身受,旁人再痛,怎能敵得過患者家屬的心痛。
本以為董帆的幫助會給小影帶來一線希望,沒想到在發刊時間上屢次碰壁,小影的希望更加渺茫,難道真的只能等死了嗎?
如今《親愛的小孩》已經更新至32集,還有兩集就要大結局了,如今倆孩子都進入了生命倒計時。
禾禾作為主要人物讓人心疼,想必大多數人也希望小影有個好的結局,一部好的劇到最后要給觀眾帶來希望,要全是苦就真的有販賣焦慮的嫌疑了。
禾禾留遺言
自從肖路和方一諾離婚之后,劇情就圍繞著禾禾展開,作為媽媽的方一諾只要能有方法救禾禾,就在所不惜。
蘇景偉曾經作為肖路的合伙人,創業伙伴,兩個人之間惺惺相惜,可隨著禾禾的生病,肖路放下了兩個人的情誼,跳槽去了別的公司。
蘇景偉尊重他,依然把他當作好兄弟,因此為了給禾禾增加一線生機,偷偷做了配型,沒成想初步配型成功,只要在經過幾次檢驗,蘇景偉就可以給禾禾移植骨髓。
可是生活沒有一帆風順,在這個時候蘇景偉的公司破產,甚至面臨官司和賠償,蘇景偉一下跌倒了谷底,這一切的始作俑者似乎都指向了肖路。
但蘇景偉不知道的是這一切都是肖路老板的主意,這也就導致蘇景偉和肖路之間的矛盾加深,因此當蘇景偉接到高醫生的電話時猶豫了,不再向之前那樣百般配合。
雷雯作為蘇景偉最信任的人,便詢問她該怎么做選擇,就像雷雯說的:“恨比愛要付出更大的精力和代價。”
不管做什么決定,只需要做出不讓自己后悔,認為對的事情便足矣。
這里劇中給觀眾留了一個懸念,蘇景偉到底有沒有捐獻骨髓,只能等到大結局拭目以待了。
不過在結局預告中可以看到,禾禾留遺言了,在最近的劇情里禾禾的狀態每況愈下,時常嘔吐,鼻血也血流不止。
當禾禾被推進手術室的時候,方一諾蹲坐在地上,帶著哭腔說:“媽,我害怕了。”這一幕是不是似曾相識。
曾經方一諾面臨生產時,自信滿滿的方一諾因為宮縮感覺到疼痛時,也曾向病床前的媽媽說:“媽,我害怕。”
可是這兩句話的含義大不相同,一個是新生,一個是死亡。
禾禾是一個心思敏感,成熟的孩子,她對肖路說:“等我死了,我就會變成天上的星星,只要肖叔叔想我,就可以抬頭看一看。”
俗話說:“風雨之后便是彩虹。”可這句話告訴觀眾:“風雨之后還是風雨。”前者是理想,后者是現實。
只要一部劇足夠貼近現實,就會被封神為佳作,但現實是黑暗的,如果一部劇把黑暗照搬到藝術創作中,那它是失敗的。
寫在最后
禾禾和小影是所有白血病患者的縮影,他們也一樣經歷過痛苦,折磨,希望和泡沫,盡管被折騰得遍體鱗傷,我們依然要心存希望,苦吃完了,后面都是甜。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