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這部影片采用了大量符號化的鏡頭來緬懷那個激情燃燒的時代,我一直認為馮小剛對紅色芭蕾有一種癡迷搬的熱愛,電影中大量唯美的舞蹈在滿足導演這一癖好的同時,也取悅了很大一部分女性觀眾。其次,很喜歡馮導在《芳華》的表現手法,不帶感情的平鋪直敘,壓抑的悲傷更能體味其中沉痛,平淡中更顯其真味。
有影評人說,旁白太過煽情顯得導演吃相難看,我卻覺得完全不是。觀眾也是需要提點的,復雜內心活動的結果并不是每一個觀眾都能理解。旁白的解說只是讓感情能夠適度外顯,讓觀眾更容易理解。當然其中也有導演的自我表達,但我覺得并不過分。或許是因為人們對曲折過程中所經歷的坎坷和磨難始終難以忘卻,又或許波瀾壯闊的時代背景總為無數悲劇喜劇的發生增添了一份宿命感,我們總免不了為那些大時代中小人物無法自控的命運而動容。比如《霸王別姬》中的程蝶衣,比如《活著》中的富貴,又比如這次馮小剛為我們講述的《芳華》中的人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