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到一些自媒體給近二十年的諜戰劇排行,排名依據主要是根據網絡口碑打分,經常排到第一的劇當然是《潛伏》,其他時常出現在榜單上的還包括《懸崖》、《風箏》、《暗算》以及《偽裝者》等熱播諜戰劇。
《潛伏》在網絡上的打分高達9.4分,比《圍城》都高,可見其受追捧的程度。很多諜戰劇在拍攝和播出時也都有意無意被拿來和《潛伏》對標。
實事求是講,《潛伏》拍得不錯,尤其是職場方面很有指導性,但該劇無疑也給后來的眾多諜戰劇開了一個“壞頭”,那就是把真實的地下工作給藝術化過火了,很多諜戰劇似乎跟著《潛伏》一起走進了誤區。
一、地下工作不等于找情報
在真實的歷史上,地下工作主要有五個任務:黨的秘密組織工作,群眾的秘密組織工作,秘密統戰工作,秘密情報工作和公開組織和公開斗爭的事先秘密準備工作。
其中,情報搜集工作只排在第四位,可見其并不算是地下工作的首要任務,發動工人、農民、學生和進步軍官和士兵以及團結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才是比較重要的工作。
誠然,搞情報在電視劇里容易出彩,觀眾也是喜聞樂見,自然在藝術創作時是重點,但歸根結底還是要把握一個度的問題,過于追求現實會讓電視劇變得枯燥,過于追求刺激則會讓影視劇變得浮躁。
二、地下工作原則不能太兒戲
在真實的諜戰歷史上曾有一個著名的“三不”原則,是由伍豪同志專門制定的。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秘密戰線的前輩夏衍同志曾對一些諜戰影視劇提出過忠告,要在影視創作中注意這個原則。
這個“三不”原則簡單說就是:不搞美人計,不搞金錢收買,不搞暗殺。
可悲的是,這么有名的“三不”原則現在基本上沒有幾個諜戰影視劇去遵守,被譽為諜戰神劇的《潛伏》更離譜,直接把“三不”原則推翻,一個不少全干了。
左藍明知道余則成是軍統分子,依然以談戀愛為手段接近他并準備策反他,不要以為談戀愛就是光明正大的理由,這同樣屬于“美人計”的范疇,成功了并不算光彩,失敗了還容易給敵人口實。
而且,就算余則成和左藍他們認為那是談戀愛,可在站長他們眼里,這就是風流。
余則成知道謝若林是黨通局也就是中統的特務,但是他還要用金條從謝若林那里買情報,這個做法一方面容易暴露自己,事實上也確實暴露了,謝若林又不是傻子。另一方面這也屬于金錢收買的性質。
比起左藍和謝若林來,翠萍暗殺陸橋山無疑是整個《潛伏》電視劇最大的敗筆。
暗殺敵人的頭面人物,不僅直接違反地下工作的紀律,同時對于地下工作也沒有好處,現實中的敵人只會更加瘋狂地報復,雖然《潛伏》努力用余則成準備嫁禍李涯來圓這個劇情BUG,但前面上級批準暗殺計劃這個錯誤設定無論如何是圓不回來的。
也就是說,美人計、金錢收買和暗殺敵人頭面人物,地下工作“三不”原則被《潛伏》一個不少全干了一遍,佩服!
有《潛伏》模范帶頭作用在前,在《潛伏》之后的諜戰劇更是無所不用其極,什么原則什么紀律,全都不在乎了。
我們在批評抗日神劇嚴重失實的時候,是不是也不能對這些“諜戰神劇”網開一面呢
三、藝術高于生活不應該成為擋箭牌
社會上有幾個傳統的人際交往固定話術:來都來了,大過年的……,在藝術創作領域也有類似的固定話術,比如曾經很火的一個詞“存在即合理”,現在已經被批駁了。
其次,像《潛伏》這樣能把各種原則全部破掉的劇已經太“高于生活”了,那么,那些還不如《潛伏》的劇,把“高于生活”高到什么程度就不難想象了。
比方說很多諜戰劇里地下工作人員動輒穿著高檔衣服和美女作伴出入高檔消費場所,把諜戰劇演成了諜戰偶像劇甚至諜戰言情劇,這就不是“高于生活”的問題了,這應該屬于“篡改歷史”。
不要小瞧影視劇的宣傳作用,很多觀眾確實喜歡從影視劇里了解歷史,如果絕大部分的諜戰劇都如此“高于生活”,那造成的結果無疑是可悲且可怕的。
錯位競爭,差異化競爭,在諜戰偶像劇和諜戰言情劇泛濫的現在,影視行業多制作一些真實、優質的諜戰劇,也許會收到更好的收視效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