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演員能夠有一個角色被觀眾牢記便已經算是成功,例如史泰龍的蘭博。從《第一滴血》到《第一滴血5》,史泰龍在37年間不斷透支自己的身體來取悅觀眾。
當《第一滴血5》上映后,很多觀眾都能發現這部影片已經變了,如果說1、2部是為了吸引廣大觀眾順帶表達些導演的個人想法,那么《第一滴血5》則是制作團隊不想讓這個IP喪失圈錢的能力。
史泰龍在37年后已經成為一名73歲的老頭,這樣的老人在體力上難以和年輕人對抗。值得稱贊的是,導演并未因為史泰龍的年紀而選擇加入年輕演員。
若干年后史泰龍離開電影界,《第一滴血》系列注定會成為他不可磨滅的成就。可在《第一滴血5》背后,我們卻能看到一個動作演員的辛酸。
史泰龍無疑是好萊塢動作片的標桿人物,他對于好萊塢動作片的意義類似于洪金寶、成龍對國產動作片的價值,從《第一滴血1》到《第一滴血5》,我們能夠看到他為了動作片所做出的貢獻。
動作片需要創新,唯有創新才能不斷推動產業更新進步。在前兩部系列影片中,可以看到在特效技術已經達到行業瓶頸時,史泰龍和團隊選擇將現實元素加入劇情,例如越戰、官場……
而《第一滴血5》同樣擁有肉眼可見的改變,史泰龍興許是為了迎合特定觀眾的需求,在這部影片中他貢獻諸多血腥暴力鏡頭,而類似單手扣鎖骨、徒手掏心臟的鏡頭并不能讓廣大觀眾認可。
可對于《第一滴血》系列的忠實影迷而言,第五部作品已經算是誠意之作。興許是史泰龍知道觀眾想要的是什么,于是他象征性地找了個借口便開打。
表面粗糙的劇情實際代表了史泰龍等演員的無奈,他們這些動作演員只能通過精彩的打斗展示自己的實力,至于卿卿我我的喜劇成分會對人設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
因此史泰龍在影片后半段表現得越是暴力,越加證明他想要將這個系列拉回“動作片”的陣營。一個73歲的武打明星堅持在動作片中單打獨斗,絕不僅僅是為了一份報酬。
在我看來,《第一滴血5》最后30分鐘的精彩鏡頭是為了彌補前半部分的索然無味,這已經算是誠意十足的表現,很多觀眾表示看到開頭就能想到結尾,可哪部影片不是這樣?
現在的觀眾基本都擁有豐富的閱片量,主角背景故事一放出來,大多能猜到故事的走向,這同樣是《白夜追兇》等作品備受追捧的原因。
從專業的角度上看,《第一滴血5》算得上精品,而史泰龍也是用自己的表現證明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動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