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索尼克2》創下了游戲改編電影有史以來最好的首周數據:北美首周末票房7100萬美元。口碑也不錯,爛番茄69%,爆米花97%,已宣布引進。
驚喜往往緣自比較低的預期,改編自游戲的《神秘海域》,也堪稱是不折不扣的逆襲。
因為,通常當我們開始談論“游戲改編電影”這種東西時,總會從一段漫長的痛說家史開始。可咱還是省省吧,下面直接出示爛番茄的數據:人類歷史上目前只有五部游戲改編電影爛番茄在60%以上,“索尼克”系列就占了倆,剩下三部是《憤怒的小鳥2》《狼人游戲》和《大偵探皮卡丘》,全部都是2019年后的電影。
連國內普遍評價較高的《生化危機》和《寂靜嶺》都只有30%左右。
《大偵探皮卡丘》可謂是具有里程碑意義,它不僅口碑過得去,賣得也不差,至今依然以4.3億美元票房高居游戲改編電影總票房榜……第二名,只比第一名《魔獸》少了幾百萬。
但沒多少人覺得《魔獸》成功。首先它在影評人眼里一無是處;其次,它的投入,尤其是在宣發方面的投入非常高,4億多票房都夠嗆能覆蓋全部成本;最后,它主要是靠中國等海外市場支撐,在北美老家的表現一塌糊涂——要知道按照好萊塢的行業標準,一部制作成本逼近2億美元、本土票房卻不足5000萬的商業片,那就是失敗。
而《大偵探皮卡丘》的北美票房是1.44億美元,它一舉打破了由《古墓麗影》(2001年版)保持的、塵封近20年之久的游戲改編電影本土票房紀錄,這個紀錄很快又被《刺猬索尼克》輕微刷新。
2020年春天上映的《刺猬索尼克》進一步鞏固了大家的信心。在北美,它成功地把皮卡丘擠下還沒坐熱的榜首寶座;在全球范圍,它3.2億美元的票房也足以排進歷史前五。請注意這部特效略糙的片子才花了八千來萬,而且它上映不久就趕上了新冠疫情大爆發,否則全球票房肯定不止這個數。
而去年的《失控玩家》雖然嚴格意義上不算游戲改編電影,但它顯然飽蘸了游戲文化之精華,框架來自游戲的基本機制,爽點來自對經典游戲的致敬玩梗,它是那種游戲玩家看第一眼就相見恨晚、看每一眼都會心微笑的神奇寶貝。
然后就是最近的《神秘海域》。老實說,在它創下如此出色的票房成績之前,并不為人所看好。作為一部2008年就開始立項,導演人選換過五六任,檔期不好,題材也不新鮮的電影,《神秘海域》的表現絕對是黑馬級別。當然,老實說,它也不能算多好的電影。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一部改編自游戲的電影,能拿出合格商業片的成色,吸引到游戲宅之外的主流觀眾。
至此,游戲改編電影的春天,終于來了。為什么要等到現在?為什么是那幾部電影?
說不好。也許只是踩著無數前輩尸體試錯的結果。也許只是在疫情造成的特殊情況下偶然撞了把大運。但至少有一點我們能確定:像《失控玩家》這種電影,過去是拍不出來的。
倒不是說它有多完美,真正可貴的是其思維。這部電影的問世證明——這么多年之后,好萊塢終于能跟“游戲玩家”的腦回路搭上線了。
也許這只是水到渠成吧。畢竟游戲發展到今天,早已不是什么亞文化,早已是當代人娛樂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頭幾批玩家已經老到看見馬里奧就眼眶濕潤了,中生代玩家已經開始從小培養接班人了,新生代玩家已經在《堡壘之夜》里看演唱會了,游戲改編電影的維度和自由度,又怎能不廣呢?
A妹《堡壘之夜》演唱會
要是在過去,拿“一個游戲里的NPC發現自己是NPC”這種故事給制片人講,會被直接踢出去吧?何況你也找不到能聽懂的導演和投資人。
所以說不是電影業突然懂游戲了,而是懂游戲的人終于去拍電影了。即便如此,一部游戲改編電影也依然要克服許多偶然,不可控,且致命的因素才能成功。比如,游戲公司控制欲太強,越俎代庖怎么辦?暴雪,說的就是你!
再比如,決策層外行領導內行,改得親媽都不認識怎么辦?別忘了電影里的索尼克一開始長得可沒這么可愛,初版預告片出來后曾因長相過于違和被大家罵個狗血噴頭,幸好索尼趕緊洗心革面(字面意義)。
社交媒體時代,觀眾的意見無疑更重要了,也客觀上形成了一股“監督力量”。
但我們也不妨潑點冷水。
首先,《神秘海域》真的是一部很出色的電影嗎?并不是。它其實就是部中規中矩的商業片,里面滿是印第安納·瓊斯那年月留下來的陳年套路,過癮,輕快,看完即拋。
其次,《神秘海域》之所以票房大熱,主要原因不是游戲玩家捧場(記住,任何時候也不能光指望粉絲),而是它滿足了大多數“非玩家”觀眾的娛樂期待。說白了就是,恰恰因為它“不游戲”。實際上,《神秘海域》這款游戲本來就以電影化的鏡頭和敘事而著稱,把“像電影的游戲”改成電影,應該更容易些吧?
《神秘海域4》
最后,這就說到一個有趣的話題了。在《神秘海域》初代問世的2007年,游戲的視聽表現能力還很有限。當這樣一個畫面逼近當時機能極限、鏡頭語言很像電影,充滿好萊塢大片式追車、爆炸和驚險動作的游戲(尤其是系列后幾代)橫空出世,想不成功都難。
它完美符合那個時代人們能給予一款游戲的最高評價:“像電影一樣”。
《神秘海域:德雷克船長的寶藏》
時過境遷。現如今,游戲的畫面水平早就有了質的飛躍。單從畫面來講,無論對觀眾還是創作者而言,游戲與電影的區別正在迅速縮小——畢竟都是CGI嘛。近年來,電影工業已開始嘗試用游戲開發引擎制作特效鏡頭,比如不久前“虛幻5”制作的黑客帝國世界已堪稱亂真,而《曼達洛人》等美劇的拍攝中也曾借助了其前代引擎“虛幻4”。
“虛幻5”制作的黑客帝國世界
理論上講,游戲達到電影級的畫面,并不存在什么技術問題。當然這也僅僅是理論上,真正能普及到消費級設備應該還需要些時日,畢竟現在我們連平價顯卡都買不到。
但是,我們應該也不會等太久。假如真到了游戲畫面追上電影的那一天,電影——至少是以輸出感官刺激為首要目標的商業電影——還有多少優勢可言呢?觀看別人和“親自下場”哪種體驗更刺激,這恐怕不言自明。
關于這一點,你只需到PS4上玩玩《神秘海域4》(盡管是2017年的老游戲)應該就能理解。電影版的導演魯本·弗雷斯徹對此就頗有感觸:“這款游戲的沉浸感非常強烈,而且已經很電影化了。動作戲甚至高于電影的通常標準。”他還曾稱贊游戲里的追車場面“是所有媒介形式里最棒的”。
游戲里的世界不僅是互動的、可參與的,還遠比電影要廣闊。一部電影時長2個小時左右,《神秘海域4》這種體量的游戲動輒需要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小時才能通關,何況還值得反復游玩。在美國,一張電影票約為8美元,一張電影藍光碟約為30美元。一份耗費幾百上千名程序員心血、上億成本、數年時間的3A級游戲?最高定價固定為60/70美元。
《艾爾登法環》
我們敢做“春天來了”這種判斷的另一半原因是:一大波游戲改編電影和劇集,正在浩浩蕩蕩地趕過來。這陣勢,咱可真沒見過。
2021年有三部游戲改編電影出爐:《真人快打》《新生化危機》《狼人游戲》(目前爛番茄游戲改編電影影史第一高達86%),這還不算《失控玩家》;
可惜《新生化危機》成本低到離譜
電視和流媒體方面,動畫劇集《英雄聯盟:雙城之戰》頗受好評,《巫師》第二季也延續了之前的勢頭——雖然嚴格來說它改編自一部波蘭奇幻小說,但這個IP能在世界范圍享有如此知名度,顯然要感謝經久不衰的同名游戲系列。
2022年才剛到四月就已經有了《神秘海域》和《刺猬索尼克2》,以及廣受好評的動畫劇集《茶杯頭大冒險》,和其游戲原作一樣洋溢著歡實的古早味,已經續訂。
更不要說那個會讓全世界游戲玩家屏住呼吸的名字:《光環》。
讓我們概述一下《光環》在游戲界的地位。近20年來,微軟、索尼和任天堂三大廠商在游戲主機產業中鼎立,而《光環》系列從2001年推出首部作品至今,一直是微軟的看家法寶,總共賣出超過8000萬份。
其實把《光環》搬上銀幕的計劃早已有之,只是由于游戲改編電影的頹勢,以及“太空大戰”類科幻題材的高昂成本,一直讓人望而卻步。直到派拉蒙出手接過這塊硬骨頭。有消息稱該劇的制作成本高達2億美元,更有斯皮爾伯格親自擔任制片人,全程坐鎮。
為什么是派拉蒙?因為他們去年上線的流媒體平臺“派拉蒙+”急需這樣有話題度的重量級內容。眼下的流媒體市場正群雄并起——為了追趕Netflix,迪士尼、華納、環球和派拉蒙等老牌好萊塢勢力都推出了各自的流媒體平臺,蘋果和亞馬遜這樣的巨頭也來勢洶洶地下場。這是一個白熱化的戰國時代,誰能在短期內搶到更多新用戶和市場份額,誰才能活下來。
而對于被瘋搶的用戶來說,事情就簡單了:有這么多平臺可選,憑啥要我花錢訂閱你家的?除非你有別處看不到的好內容。于是各家流媒體開始瘋狂燒錢,然而好萊塢整體處于“IP荒”和“創意荒”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哪有那么多東西可拍?
這樣一來,很多之前并不受待見的“邊緣IP”紛紛成了香餑餑。比如《時光之輪》這種又貴又慢熱的“二線”奇幻名著;比如《星際牛仔》這種放在日本動漫圈也屬于高冷的小眾經典(何況美國人拍真人版日漫基本就沒成功過);比如《基地》這種名頭雖響卻難啃更難拍的上古科幻;比如《和平使者》《黑袍糾察隊》《傳教士》這種充滿黃暴和無厘頭,擱過去電視臺連正眼都不會看的另類邪典……
總之,眼下的流媒體軍備大戰非常激進,簡直可以說是饑不擇食——給錢給自由,先拍出來再說。
在這個大背景下,游戲自然也成了大家爭奪的IP富礦。畢竟它們既不缺話題熱度,更自帶“年輕受眾居多”這個資本最喜歡的誘人光環。前面提到的《光環》只是個序曲,在未來一兩年,有太多聲名如雷貫耳(對玩家群體而言)的游戲IP將被改編成影視劇——
“最后生還者”系列是主機游戲王冠上的明珠,這個綜合了僵尸末世和“大叔蘿莉”等類型片常見要素的游戲,在問世之初就因出色的視覺表現力與成功的角色塑造而大受歡迎,也曾被當年的玩家們贊為“好像看美劇”。如今HBO Max真的在把它變成美劇,由《切爾諾貝利》的主創團隊擔綱,主演包括佩德羅·帕斯卡等名角。目前拍攝已接近尾聲,預計將于2023年上線第一季。
《輻射》在游戲殿堂中的歷史地位同樣無需多言,它甚至定義了一種美學風格和敘事架構。當亞馬遜官宣將把它拍成劇集的消息時,不知讓多少年過半百的老玩家喜極而泣。該劇將交給頗受科幻劇迷信賴的“諾蘭他弟和弟媳”,但愿兩口子能繼續《西部世界》的成功,打造一個栩栩如生的“核爆后廢土世界”。
《無主之地》是一款明顯受到《瘋狂的麥克斯》啟發的第一人稱射擊游戲,獨特的畫風、夸張的暴力和幽默的氛圍令其常年暢銷,系列四部作品累計銷售利潤超過10億美元。
如今,這部由電影而來的游戲也終于回歸電影,發行方為獅門,制片人是漫畫電影老炮阿維·阿拉德,導演是擅拍邪典的伊萊·羅斯,主要演員中凱特·布蘭切特、凱文·哈特和杰米·李·柯蒂斯等大腕的名字赫然在列。
凱特·布蘭切特飾演Lilith
最后,《超級馬里奧》就不用介紹了吧?其實它早在90年代就曾被搬上銀幕。但那是一次災難,也讓任天堂徹底斷絕了把旗下游戲改編成影視劇的念頭。如今任天堂能將改編權授予環球,這本身就說明了業內對于游戲改編電影的態度已經大為轉變。《超級馬里奧兄弟大電影》將由克里斯·普拉特和查理·戴兩位笑星領銜,盡管目前連片名都沒公開,卻已被安排在今年圣誕檔上映。
和《超級馬里奧》一樣,很多曾有過失敗改編經歷的游戲也打算卷土重來。《刺客信條》和《魔獸》的重拍版都已被提上日程,《生化危機》和《古墓麗影》的重啟或續集也肯定不會停下來。
這個名單可以一直列下去:《對馬島之魂》《戰神》《我的世界》《使命召喚》《質量效應》《合金裝備》《戰爭機器》《洛克人》《生化奇兵》《半條命》《萬智牌》……游戲迷們盡管期待吧,好日子還在后面。
Netflix版《生化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