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一部青春向上的愛情片《小字輩》上映。這部輕喜劇受到全國觀眾的熱烈追捧,需要排很久的隊,才能買到兩張電影票,——因為要和女朋友或男朋友一起。
《小字輩》可以稱為那個年代的青春偶像劇,但足以甩今天的偶像劇十幾條街。
通過電影,觀眾記住了8位青春靚麗的“小字輩”,扮演小葛的上影廠演員王偉平、扮演小青的上海歌劇院演員陳以心、扮演小黃的長影廠演員遲志強、扮演小蘭的上海歌劇院演員王琴寶、扮演小方的上海歌劇院演員龐敏、扮演交警小白的于延平、扮演女司機小洪的張明明、扮演失足青年小江的長影廠演員莊培元,被記住的還有那首電影插曲。
歌曲《生活多美好》齊新作詞,著名電影音樂人雷振邦作曲,李秀文、徐春燕演唱。它歌詞清新,旋律優美,電影上映之后,《生活多美好》成為當時的流行金曲。
影片謳歌了那個積極學習人人上進的年代,現在有人說歌頌型作品不好看,那請你去看看當年的這部《小字輩》。
扮演小葛的青年演員王偉平因此片成為上影與郭凱敏齊名的一線演員,現實就是這么巧合,王偉平的經歷與片中的小葛有很多相似之處。
小葛是燒餅店的鍋爐工,王偉平在從影前也是一名鍋爐工,在上海汽車機電廠。和那個年代很多年輕人的理想一樣,王偉平也有一個電影演員的夢,同事經常看到他拿著書獨自揣摩,“書呆子”氣質跟影片中的小葛如出一轍。
上影廠舉辦青年演員培訓班,王偉平經人推薦成為其中的一員,和陳沖等人成了同學。
王偉平能進入培訓班,一是因為小伙子確實長得帥;二是平時的學習積累。還有一個原因是王偉平并沒有因為演員夢放棄本職工作,在上海汽車機電廠,王偉平的工作得到工人們的一致好評,群眾意見在當時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1978年,長影導演王家乙籌拍電影《小字輩》,女演員身上需要有時代氣息,王家乙當初設想,幾位女主角從上海歌劇院選,男主角們則由長影演員出任。長影的電影都用外人,同事面前說不過去。
慧眼識金的王家乙從上海歌劇院挑走陳以心、王琴寶、龐敏后,在上影廠又一眼相中了王偉平,小伙子陽光帥氣與向上的氣質讓王家乙改變了想法,男一號不再用長影廠的人。
《小字輩》是王偉平的第一部電影,又是男一號,他的心中不禁忐忑。但勤奮好學又一次幫助了他,劇組中有幾位跑龍套的老藝術家:郭振清、葉琳瑯、林彬、崔超明,王偉平沒事就向他們請教,有個這幾位大咖的指點,王偉平塑造的小葛受到眾口一致的好評。
1982年,《小字輩》的編劇們再度合作,創作了《小字輩》的續集,8個小字輩依然是續集的主角,講述在小葛的帶領下,挽救失足青年小江的故事,劇本延續前集輕喜劇的風格,活潑有趣,但不知什么原因,沒有搬上銀幕,也讓觀眾錯失再睹8位小字輩青春風采的機會。
《小字輩》讓王偉平一戰成名,后來又在多部電影中擔任男主角。2001年,已經人到中年的王偉平還在青春偶像劇《情深深雨蒙蒙》中出演角色。
女一號,扮演小青的陳以心和扮演幼兒園老師小蘭的王琴寶同為上海歌劇院演員,王琴寶因《小字輩》涉足影壇,后在《梅花巾》《鄉情》《喜鵲嶺茶歌》《藍盾保險箱》《愁眉笑臉》中擔任女主角,現居。
女一號陳以心除了在83版的《小巷幽蘭》中出演角色外,就再也沒出現在銀幕上。
拍完《小巷幽蘭》后,陳以心又回到上海歌劇院,繼續她不能割舍的女中音歌唱演員事業。
歲月無情,當年的女神已然不再。
無限唏噓,還是讓我們穿越回1979年,回到那個朝氣蓬勃的年代,去找我們的小青。
那是一個青春洋溢你追我趕的時代,
沒有焦慮,沒有憤懣,
致敬,我們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