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250萬,19天拍完,為省錢用靜態站位拍槍戰,卻成就港片最佳
一直以來,杜琪峰的《槍火》都被稱為開創了“杜式槍火片”先河的開山之作。影片1999年上映,獲獎無數,讓杜琪峰坐穩了香港黑幫片、警匪片的“頭把交椅”,開啟了他影壇大佬的傳奇道路。
一點不夸張,《槍火》對于香港電影和杜琪峰來說都意義重大。1999年,香港電影市場開始下滑,回歸后的香港電影人正在努力找到全新的話語表達體系,以便迎合香港觀眾的自我身份認同問題。
傳統的港片類型元素,要么讓人審美疲勞,要么不再適合當時的觀影期待,港片到了必須更新的地步。杜琪峰創作的《槍火》,是他對香港黑幫片類型元素長期思考后的結果。他覺得這類影片以往除了??帷⒖鋸埖膭幼髦?,完全沒有較為深度的內核,完全是花拳繡腿的表面東西。
他希望黑幫片有一種江湖的感覺,能夠憑此觸動觀眾的神經。一直以來,杜琪峰都很想換個方式來表現,于是才有了《槍火》中表現男人世界的這一主觀想法。杜琪峰表示《槍火》就是一部徹頭徹尾的男人戲,《槍火》的重心并不是完全擺在劇情的發展或是轉變上,而是集中在五位男保鏢之間的關系和內心世界的變化上。
《槍火》的故事極為簡單,黑幫老大找來幾位保鏢保護自己的安全。但其中一人和老大的女人發生了關系,于是老大下令讓其他幾位保鏢干掉他。讓兄弟殺掉兄弟,而且幾個人又不能殺掉老大。一邊是情義,一邊是道義,幾個男人就這樣在江湖里掙扎,想盡各種辦法求得解脫。
這場戲的設計完全透露出「以靜制動」的策略。限制了人物的行動,完全依靠幾個人的站位,光線的布局,還有機位的擺放,來營造局部緊張感。杜琪峰坦言,這種設計受到了日本武士片大師黑澤明的影響。保鏢們曾經的武士,而他們手中的槍就是武士的刀。
武士出刀就要見血,沒有多余的動作,講究一招致命。杜琪峰借此,一改傳統港片宣泄槍火的習慣,惜彈如金,彈無虛發。槍戰以對手的一個“丟帽”動作作為引線,帽子還沒掉地上,警覺的保鏢們已經“拔劍”,對手應聲倒下。槍法如刀法,快且準。
整場戲時長4分多鐘,沒有花哨的鏡頭運動和刺激的爆破場面,僅僅通過固定鏡頭的長鏡頭,就將當時環境的危機四伏,人物內心的動蕩狀態,表現的入木三分,在一種近乎靜止而沉默的狀態下,把戲劇性張力拉伸到了極致。
在這種似乎就要“崩斷”的狀態,稍微出現一次擊打,就能撥動觀眾的神經,完全不需要那種夸張的爆破來“虛張聲勢”。
另一場戲,老大阿鬼被阿來暴打。阿來氣不過阿鬼為了救老大而放棄了兄弟。兩人沒有一句對話,全靠動作和表情傳遞信息。
打人是為了發泄,是兄弟之間的愛恨交織,打完后恩怨一筆勾銷,眾人都回到江湖,需要講規矩。
于是阿鬼不還手,阿來打完后主動給阿貴點煙。兄弟之間有分寸,信任就此建立。當觀眾以為這場戲就此結束時,最后居然還有神來之筆。原來幾個兄弟暗中給阿鬼的煙里放了“機關”。一開始還拳腳相加的男人們,頓時又變回了踢紙球的搞怪小男孩們。
既是兄弟,又是損友,最好的友誼莫過于此。只是你敢相信,據說演員在演這場戲前其實根本不知道這根煙里裝有機關。難怪人物的反應如此自然了。
的確,《槍火》是一部經典。但其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更像是“無心插柳柳成蔭”。那些經典橋段其實是杜琪峰為了“省錢”而耍的小聰明。杜琪峰執導《槍火》僅用了19個工作日,并非他拍片神速,而是因為影片的成本只有250萬港幣,經費捉襟見肘,自然要速戰速決。
更奇特的是,《槍火》沒有劇本,全靠現場臨時編,拍攝要求主演們一遍過。當時杜琪峰為了要培養林雪,所以在不能浪費膠片的前提下,把所有NG的機會都讓給林雪,當然林雪也不負眾望,拿下了當年最佳男配角獎。
影片象征著一個時代的落幕——一個傷感的、浪漫的、瘋狂的時代,在世紀的新舊交替中,迎來新生的同時,也緩緩走向落幕。杜琪峰曾表示,銀河映像的格調就是“痛苦的浪漫”。而《槍火》無論在戲里還是戲外,都是這種“浪漫”的最好呈現。
成本250萬,19天拍完,為省錢用靜態站位拍槍戰,卻成就港片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