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喜劇《歡迎光臨》即將收官。日前,導演李雪、編劇袁子彈等幕后主創接受媒體采訪,分享該劇創作背后的故事。該劇聚焦普通人的平凡生活,關注的是酒店門童、廣場舞大媽等小人物,對此編劇袁子彈認為,這些普通人的平凡生活也許跟我們心目中那種獲得大的“成就感”無關,“但不管哪一種人生里都會有那1%閃光的瞬間,而那個瞬間會讓其他的99%也變得有意義”。
導演李雪
給黃軒穿大褲衩或者汗衫,他欣然接受
《偽裝者》《瑯琊榜》《大江大河2》《外科風云》《我是余歡水》……導演李雪曾操刀過多部爆款劇集,這次是他第一次執導輕喜劇。他稱贊劇中演員的發揮,無論是老戲骨還是年輕演員,都超出了自己的設計和要求:“我經常會評價他們有‘附體’感,就像神仙附體那樣子,演完以后不可復制。”
在他看來,像白百何等部分演員的表現他是可以預料的,但是沒想到黃軒的喜劇表現能力那么強,而且進入狀態很快,更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精彩的點。
對于選擇黃軒作為男主角,李雪透露,當初沒有馬上下定這個決心,因為大家都知道黃軒是一個演正劇的演員,而且《山海情》剛演過,黃軒在劇中也沒有展現出太多喜劇元素。但后來兩人在一起聊天,探討了喜劇的表達方式,包括演員在進行喜劇表演時應該是什么樣的心態和狀態,李雪開始對黃軒演喜劇有信心:“如果一個演員不能把自己放低,放到塌下來的這種狀態,我是不敢選擇的。當時我問他,我說你敢不敢扮丑,黃軒的回答也挺逗的,他說‘我《山海情》都演了,還有什么丑不丑的’,我覺得演員有這種決心的話很難得。而且當時選擇衣服的時候,他毫無障礙,給他什么樣的,就是一個普通人的那種大褲衩或者汗衫,他都欣然接受。”
在李雪看來,黃軒骨子里有股幽默,是那種蔫蔫的、會走到人物跟前去的:“他經常一些精彩的表現,他也不知道他那會兒是怎么附體的,我覺得他的投入感是挺強的。”
近年來,越來越多觀眾感嘆,國產劇里“窮人”消失太久了。而在《歡迎光臨》里,終于看到了真正的小人物生活。對此,李雪認為:“我覺得無所謂窮人富人吧。只要是真實的,便能打動人心。像《父母愛情》《都挺好》《喬家兒女》這都是一些普通人的故事,只有這樣的真實故事才會打動人心,因為它們都是很貼近現實的東西。”
編劇袁子彈
鄭有恩對于張光正來說,更像他人生中的那道光
在編劇袁子彈看來,《歡迎光臨》劇名“歡迎光臨”,是大部分服務業從業人員最常講的一句臺詞,同時也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是歡迎生活光臨,也是歡迎愛情光臨,歡迎‘一切希望’或者‘美好’甚至是‘不美好’光臨。”
作為一部生活劇,《歡迎光臨》聚焦的是酒店門童、廣場舞大媽等小人物,袁子彈認為,這些都是普通人的平凡生活,它注定跟“爽”無關,也跟很多人那種大的“成就感”無關,“但不管是哪一種人生里都會有1%閃光的瞬間,而那個瞬間會讓其他的99%也變得有意義”。這些年來,很多現代劇更多地聚焦在一些高端職業和高端人群,主角不是律師,就是醫生。但袁子彈覺得,這不等于別的平庸的、簡單的、普通的生活是沒有意義的。主角的成長不一定是要獲得什么成就,而是能夠以更平和、更好的態度去面對生活,以更和諧的態度去跟周圍的人相處,學會理解他人,學會尊重他人,學會去跟他人做良好的互動,這也是成長的一種。
劇集播出后,有觀眾對“心有陽光,一腔愚勇”的男主角張光正的一些行為頗有爭議,對此袁子彈坦言,一個角色的價值并不在于他有多么完美,而是在于這個角色能喚起多少人的共鳴和對于人生的思考?,F實生活中像張光正這樣的男性是存在的,他善良、真誠、耐心、義氣、共情力強,工作也認真負責,會有燃的、激動的、熱血的時候;他也是一個有缺點的人,有慫的、頹廢的、虛榮的時候,他就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普通人。
另外,《歡迎光臨》也有很多篇幅聚焦于廣場舞大媽身上,袁子彈直言,該劇希望借廣場舞大媽展現出更積極的一種生活面貌:“年輕人因為迷惘和壓力,很多選擇了抱怨和躺平,反而是這些年老的大媽們對生活充滿了熱情,這種夕陽紅甚至比年輕人更濃烈、更勵志,這個形成了一種有趣的反差。我覺得能有這樣一個機會,以一個如此溫暖的視角去接觸這些大媽們,聽聽她們的故事,看看她們的生活,這是這個劇很有意義的一部分。”
此外,劇中另一個有爭議的地方是“門童張光正和空姐鄭有恩的愛情的真實性”,這種愛情會否在生活中發生?袁子彈承認,這個愛情故事的確具有都市傳奇色彩:“某種程度上,鄭有恩對于張光正來說,與其說是一個純粹的愛情,不如說是人生中的那道光,是他對抗現實的一個希望,是一種信念,所以你會看到他對鄭有恩的有些做法是近乎對偶像的崇拜。”袁子彈說,《歡迎光臨》把愛情里各種真實存在的問題類型都呈現出來,觀眾看到他們怎樣去通過愛一個人而修正自己,去學會怎么樣去付出,學會怎樣去腳踏實地地提升自己,最終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愛情,這也是這個劇想要傳遞的東西。(新快報記者 梁燕芬)
關鍵詞: 歡迎光臨 給黃軒穿大褲衩或者汗衫 歡迎生活光臨 歡迎愛情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