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的《摔跤吧!爸爸》開始,印度片突然成為內地市場媲美好萊塢大片的一種新“類型片”和新勢力。
內地票房12.99億,豆瓣9.1分、IMDb8.5分(在Top250中排第80位),這就是這部現象級印度片取得的彪悍戰績。而這一切,當然都要歸功于“寶萊塢一哥”阿米爾·汗日積月累下的強大號召力和業界良心般的影片品質保證。
當然,內容上的過度堆砌,也造成了印度電影的另一特色,就是超長的片長,基本都是2個半小時左右或以上。
這其實是與印度國情有關。對于這個人均年收入僅11.3萬盧比(1萬人民幣多點)的國家,花個幾十盧比,就能在大熱天的時候看上一部電影并享受幾個小時的空調房,是他們最經濟實惠的消遣方式。甚至放映時還會有中場休息的環節,這在我們內地的電影院是很難想象的,所以我們引進的印度電影,一般都會有一定篇幅的刪減,在不影響劇情的情況下也更符合我們的觀影習慣。
而今年第一部上映的,也恰好是同樣有阿米爾·汗出演的《神秘巨星》,雖不及《摔跤吧!爸爸》,但有“米叔”這個大招牌,最終也拿下7.47億的票房和不俗的口碑,成為當時熱議的話題。
這是部反映印度社會“父權專制”現象的標準阿米爾·汗式電影,作為一個電影明星和公眾人物,他總在自己能力范圍內,用作品來反映社會問題,并促進問題能夠得到改善,這也是為什么他能得到那么多印度觀眾、甚至中國觀眾喜愛的原因。
《神秘巨星》之后,除了史詩題材的《巴霍巴利王2:終結》外,其它幾部影片無一例外都是反映了印度在某一方面的社會問題。
今年上映的這7部印度電影,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有看過,對你們來說,哪一部是你的最佳呢?
神秘巨星SecretSuperstar(2017)
片長:150分鐘
國內票房:7.47億
上映日期:2018-01-19(中國大陸)
豆瓣:7.7IMDb:8
小蘿莉的猴神大叔BajrangiBhaijaan(2015)
片長:159分鐘/141分鐘(中國大陸)
國內票房:2.86億
上映日期:2018-03-02(中國大陸)
豆瓣:8.5IMDb:8
這部電影其實15年就上映,由印度“三汗”之一的薩爾曼·汗主演,不少人應該早已經看過。電影講述了一個擁有虔誠宗教信仰的單純印度男人,如何幫助走失的鄰國巴基斯坦啞巴小女孩與父母重聚的故事。影片糅合了宗教、民族、政治等元素,前半段在小女孩“纏”上男人后,一路非常有喜劇氛圍,中段起當男人帶著小女孩越過印巴邊境開始尋找其父母,則變成是一段驚險有趣的公路之旅,逐漸更深入的觸及到了兩國的民族仇恨、友誼和宗教差異等現實問題,到最后也是相當的煽情。而且,找了個這么好看的小姑娘來演,簡直是犯規啊!
起跑線HindiMedium(2017)
片長:132分鐘/131分鐘(中國大陸)
國內票房:2.1億
上映日期:2018-04-04(中國大陸)
豆瓣:7.9IMDb:7.8
從題材來說,這部電影簡直太適合中國的觀眾看了,十分的戳點。電影講述一對中產階級的父母,絞盡腦汁用盡各種方式讓女兒能讀上私立貴族名校的故事。看完這部電影,許多中國父母仿佛看到了自己,凌晨去學校外排隊等拿號、孩子上學父母考試、為入學買了學區房、花錢托關系買學位等等,而片中這對父母在“扮貴族”不成后,無計可施的他們甚至假扮成窮人,去跟窮人搶那25%的貧困生入學名額。中產階級與貴族階級和社會底層這種“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階級反差,成為制造喜劇效果的點。但電影企圖用戲劇化來放大其諷刺性的手法還是稍顯刻意,假扮窮人后的劇情發展也太好猜太套路了。
巴霍巴利王2:終結Baahubali2:TheConclusion(2017)
片長:167分鐘/141分鐘(中國大陸)
國內票房:7684萬
上映日期:2018-05-04(中國大陸)
豆瓣:7.1IMDb:8.4
改編自印度神話傳說的寶萊塢史詩巨制,“巨”字也體現在片長上,前年的第一部也有在內地上映了。電影的故事很簡單,一正一邪兩個年輕人爭王位,正義那位成為國王后被刺殺和篡位,其家人僥幸逃脫,兒子希瓦長大后回來復仇并奪回王位的故事。《巴霍巴利王》是印度史上耗資最貴的電影,主打恢弘的戰爭場面和特效,本質其實是一個很俗套的宮斗題材故事,外加了點奇幻的元素的雷片,男主全程開掛,怎么神奇怎么來,IMDb能刷到8.4分也是本事。良心的是,這種“大”片,印度人沒有強行上3D。
廁所英雄Toilet-EkPremKatha(2017)
片長:155分鐘/150分鐘(中國大陸)
國內票房:9461萬
上映日期:2018-06-08(中國大陸)
豆瓣:7.1IMDb:7.3
蘇丹Sultan(2016)
片長:170分鐘/147分鐘(國際版)/139分鐘(中國大陸)
國內票房:3614萬
上映日期:2018-08-31(中國大陸)
豆瓣:6.9IMDb:7.1
嗝嗝老師Hichki(2018)
片長:120分鐘/116分鐘(中國大陸)
國內票房:1866萬
上映日期:2018-10-12(中國大陸)
豆瓣:7.5IMDb:7.6
這是今年上映的印度片里片長最短的一部,刪減后居然不到兩個小時。電影根據知名小說改編,講述患有圖雷特氏綜合征(不受控制抽搐并發出怪聲的疾病)的女主角奈娜,在無數次面試失敗后,終于在母校爭取到了工作機會,但她面臨的卻是全校“最皮”班級的學生...可以預見依舊會是個很套路的勵志故事,在外人眼里同樣是異類的老師和學生,通過一步步地努力,改變別人的看法,并最終逆襲的。在喜劇元素包裹的故事下,還是會有反映印度社會和教育制度問題的現實意義,笑完的同時也給人帶來感動和思考。電影不差,但這一整年下來好幾部同樣模式的片子看下來,估計觀眾已經審美疲勞了。
護墊俠Padman(2018)
片長:140分鐘
國內票房:N/A
上映日期:未定檔(中國大陸)
豆瓣:7.7IMDb:8.1
這部片子雖然暫時還沒定檔(但資源已出),不過有機會在年內上映,所以還是說一下,畢竟它的題材很特別,反映了關于印度女性在“姨媽巾”使用上的現實問題(98年時,使用率僅為12%)。電影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印度“姨媽巾之父”Arunachalam在受盡鄙視之下,如何排除萬難生產出平價衛生巾,造福印度女性的故事。只能說,這部電影讓我們再次見識到了印度女性的思想有多禁錮、封建和保守。電影不能說沒缺點,但從頭到尾基本都緊貼主題,在一眾印度“長”片中算是節奏緊湊、水分很少了,與前面7部相比,質量也是很靠前的。聯合國演講那段的“拉式”英語讓人捧腹,跟“中式”英語有異曲同工之妙,“權勢之人、強壯之人不會讓國家變強,女性強大、母親強大、姐妹們強大后,國家才會強”是其金句,但最后男主角回歸家庭這個太理想化的結局有點遺憾。
總結:
今年一共上映了“歷年之最”的7部印度片。
當中除了《巴霍巴利王2:終結》外,其它6部全是清一色的現實題材,同質化嚴重,雖然這類型的印度電影對中國的觀眾確實很受用,但這一年下來,看了這么多部相似套路的片子,還是難免會讓人審美疲勞。
尤其除題材外,這些電影從其它方面來看,整體質量還是參差不齊的,雖然評價不算差,但都是勝在題材,觀眾的這股“印度熱”也在漸漸冷清下來,這從呈階梯式下滑的票房就能看出,要出爆款還是得看阿米爾·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