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7.1,4天票房累計破6000萬,這就是《緝魂》一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成績單,但本文說的不是《緝魂》,是張震。
(相關資料圖)
許多人看這部電影的第一原因,當然是海報中那個形銷骨立的光頭張震,而且看到張震所有人就都知道,不用說,這次他又是跟我們來真的。
《緝魂》導演程偉豪第一次跟張震碰面就跟他介紹了梁文超在病癥末期的身體狀態,丑話說在前面,要瘦20斤,也要剃光頭,張震二話不說就接受了這個挑戰。
節食+每天平均健身1.9個小時+上吐下瀉三個月后,張震瘦了大約24斤,超額完成4斤。談起為角色漂亮的那段時光,張震說:“這種極致的漂亮,痛苦是一定很痛苦的,但是現在回想起來也蠻特別的。”
許多人說,張震這次蠻特別的表演,配得上一個影帝。而影帝也是張震正需要的。
其實放眼望去,張震已經不知不覺成為中國臺男演員中觀眾心里Top級存在。但要真正成為頂級男演員,他必須彌補兩個短板:一是擁有獨挑大梁的爆款電影;二是摘下重要的影帝獎項。
但即使做出這么大犧牲,《緝魂》依然幾乎不可能為他完成以上任何一項突破。
爆肯定是爆不了了,影帝也不現實,《緝魂》作為合拍片,能參選的只有金雞影帝的評選,但它又只是一部純商業片。和好萊塢著名的彈簧人,克里斯蒂安·貝爾演的《副總統》這類有得獎相的電影相比,張震憑一部科幻懸疑片拿影帝的機會,和梁檢通過“移魂”重生的機會一樣渺茫。
所以有張震影迷說:不值得。
但這一切似乎又不妨礙人們繼續愛張震。
這么多年了,張震似乎成為華語影壇最矛盾的男演員,所有人都覺得他演技好,王家衛侯孝賢這樣的大導演都愛用他,楊德昌李安陳凱歌田壯壯吳宇森徐克他都合作過,但一個重要演技獎項都沒拿過,觀眾那么愛他,可他獨挑大梁的電影從來不爆,也難怪有人質疑,他是華語影壇第一資源咖。
有關張震演技評價最絕的一句話來自于王家衛——“張震是把好刀,咱們先藏著。”
可我就想問一句:張震這把好刀,到底要藏到什么時候?
張震都這么拼了,《緝魂》為什么還不爆?
《緝魂》中的病癥病人,可謂張震演員生涯中最外露的一次表演,他幾乎直接以犧牲自己身體狀態為代價,去把這個角色演繹到極致,不過也不算令人刮目相看,流量鮮肉認真記住一次臺詞都能被夸上天,但人們印象中的張震,就該如此。
而張震,也成為電影的錨,因為《緝魂》是融合了懸疑、科幻、驚悚在內的多種電影類型的電影,片中出現的核心概念,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復制人腦”技術。這個概念有點懸,但因為有張震,觀眾入場就踏實了。
事實上本片中給觀眾沖擊最大的,也確實是張震對病癥檢察官的表演。
導演寫劇本的最開始就一直想著他,以他為角色來進行創作,張震自己說,“梁文超是一個非常富有正義感的人,同時他身上也會有一種為了一件事情而燃燒自己的狀態”。
為了達到這種“燃燒自己的狀態”,他不惜瘦身(24斤)、剃頭,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接近那種瀕臨去世的羸弱狀態,因為短時間內瘦身太多,張震在瘦身的最后階段上吐下瀉,感冒,怕冷。
也正是這些表演細節上的輔助,讓角色一出場,就帶給人的視覺和心理沖擊。
那場和女二的對峙戲被夸了很多遍,對峙過程中,梁文超強裝鎮定,但顫抖的雙手還是出賣了他身體的衰朽,似乎下一秒就要倒下。
最好的還是浴室那段戲,令人駭然的病軀一覽無余之外,他堅持不讓妻子、護工碰他,自己從床上坐起來,即便是失禁也要自己清洗。
一個細節,就把病癥病人努力守住尊嚴依然尊嚴盡失的狀態,演繹得讓人轟然心碎。
除了張震,張鈞甯的表現也非常好,堪稱她大熒幕最佳的演出。
但即使男女主表現都這么好,電影還是差了口氣,而差的這口氣也直接影響到影片的口碑和票房。
看過《目擊者之追兇》的觀眾,都會對程偉豪雷厲風行的敘述風格留下深刻印象。觀影過程中,觀眾必須繃緊神經,才不會被電影甩下。
但這一次,程偉豪卻特意“慢”了下來,前半程故事還是緊鑼密鼓,從兇殺案引出,有著懸疑片的底色。又穿插了各種各樣的東方神秘元素,還透出軟科幻片的質感。可到了后半段導演筆鋒一轉,電影變成了一部情感倫理片。
影片將中西元素混搭在一起,時而“招魂”,時而“移魂”,是有創意,但也帶有明顯的割裂感,所以整體風格看起來并不明晰,類型雜糅得厲害,結果可能是每一種類型的目標觀眾都覺得沒過癮。
當然影片另一個問題就是來得有點晚了,“移魂”的概念,不僅好萊塢科幻片《全面回憶》、美劇《副本》、國外動漫《攻殼機動隊》用過,就連芒果綜藝《明星大偵探》都玩過好幾集了,對于懸疑類型的愛好者來說,影片最后懸念的揭曉,可能并不是那么難猜,這屆觀眾太聰明了。
而《目擊者之追兇》中還始終能領先觀眾半子的程偉豪,這次哪怕有張震這記好棋,還是輸給了觀眾半子。
電影不爆,是對的。問題是,這已經不是張震第一部該爆沒爆的電影了。
人人愛張震,為什么他的電影卻總是不爆?
如果不是我們了解張震,單看他百科簡歷的話,大概率得出的結論會是:這是個超級資源咖。
張震的資源是真的好,而且,還出身于表演世家。
父親張國柱是著名演員。
年輕時與林青霞一起主演過《愛殺》,與胡慧中合作過《歡顏》,老了依然能演《寒戰2》的大boss,在《喜寶》里和郭采潔談戀愛。
3歲時,張震就進入片場,看父親拍戲,結果到了14歲,被楊德昌選中,出演《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里的小四。
這似乎是老天爺送給他的好果子,可回頭看,某種意義上也框住了張震。
自14歲正式出道以來,很長一段時間張震演的基本上全是高逼格文藝片,華語電影大導演他幾乎都合作了一遍,甚至還合作過國外的金基德。
但資源咖是不可能的,王家衛、陳凱歌、侯孝賢很少撞演員,也沒有哪個演員的背景強到對華語影壇所有大導演都有影響力,只是因為張震身上有他們需要的東西罷了。
比如,他有一張天生就適合電影的“高級臉”。知乎上評價張震:是繼張國榮,梁朝偉,金城武之后華語影壇最具殺傷力的第四雙眼。
他的面部表情很善于表達內心的情緒,內心即使驚濤駭浪,外在也不會咋咋唬唬的人,你不會看到他瞪眼狂放的表演,但演技會在面部微表情和眼神中綻放。
二是華語電影圈再找不到一個比他更耐磨的演員。
侯孝賢說的:“大牌的導演都喜歡他,就是因為質地很好,非常質樸。” 張震希望自己成為黏土型演員,“別人要把我捏成什么樣,就可以是什么樣。”
具體案例可見那些為了演王家衛的《一代宗師》,苦學了三年八極拳,,拿了個全國第一;演完《刺客聶隱娘》,學會了近身劍術;為拍片學日語,學著學著都把日語老師娶回家之類的傳說。
以至于《無問西東》上映時,還有人調侃,張震不會為了拍這部,去考了一次清華吧?
但其實還有三個原因,就是在上一輩中國臺一線明星如柯俊雄、秦漢的時代之后,電影產業急劇衰落,而偶像工業崛起,90年代之后,中國臺能讓人有印象的小生中生也不過只有趙文瑄、陳昭榮、李康生等寥寥數位,偶像倒是不少。
在這種格局中,大牌導演要找人,找來找去,張震還是最優選擇。
然而,張震到今天還不火,成敗也在大導演。
王家衛說千金難買一聲響,是刀的真意。話說得很酷,問題是張震在他手里,也太不響了。
據說2013年,王家衛出席張震婚禮,寫了一個小紙條作為賀禮。
打開一看,里面寫著“以后會少剪你的戲”。算了吧,2013年之后您倒是拍過戲嗎?《擺渡人》算嗎?
張震被大導演垂青,但大導演多半愛虐演員,張震脾氣又好,被虐得就更慘。
每次演王家衛的戲,張震都要被折磨脫一層皮,《一代宗師》武術冠軍都拿了,電影里和梁朝偉的大戰被剪掉得一個鏡頭不剩,《2046》里還是主演,最后被剪得只剩兩三個鏡頭,不仔細看都看不到!
更坑的是張震還簽了王家衛的澤東公司。
王家衛本身就是幾年才拍一部的導演,整家公司好像也就王家衛一個導演,董潔直接被放涼了,張榕容演了《妖貓傳》《紅衣小女孩》才出頭,張震這一等,就等過了最佳發展期。
另一個問題是大導演創作狀態也并不穩定。
陳凱歌的《道士下山》,陸川《王的盛宴》,都是雷聲大雨點小。
田壯壯的《吳清源》,真人傳記片,聽起來好像都是獲獎大片,結果豆瓣6.9。
金基德為張震量身定做的《呼吸》,張震演個啞巴,全程用表情和肢體動作飚完了整場戲。可電影在金基德作品序列里質量算一般。
真正算下來,給他帶來過重量級角色的導演,除了動不動把他關小黑屋培養情緒的已逝的楊德昌,就只有侯孝賢。
問題是,侯孝賢是真的愛張震,可他更愛舒淇,哪怕是他久休復出的新電影,陣容里也有張震,可女河神的核心角色,還是舒淇。
好在近些年,張震聽了吳宇森的勸告,“接一些商業電影才好拍大片”,他才接了像《赤壁》《繡春刀》這樣的商業片,加上2015年舞臺古琴+武術的個人秀太驚艷,才算開始走入大眾視野。
但就算是《繡春刀》系列,9322.8的票房和1.3億票房,依然算不得爆款。
沈煉是讓人記住了,但還是不夠。
選擇張震單核驅動的那些電影,比如《詭絲》《停車》《雪暴》,以及最近的《緝魂》,都有個共同點,一是不管大導演還是新人導演的作品,張震都夠拼。
拍《雪暴》的時候有一場戲,張震所飾演的角色墜落在山谷間,身負重傷之后,還要爬回到墜落點。當時拍攝的氣溫足足是零下40度,就是在這樣的極端環境下,張震足足爬了一分鐘,直到導演喊停的時候,張震才停下,他的手已經被凍傷。
第二個特點是:哪怕有這種“玩命式”的表演,電影還是不爆。
業內歸納認為:張震作為明星來說過于內向和低調,報不了緋聞,上不了熱搜,在城市下沉方面又比不上老牌港星,所以很難扛起一部爆款電影。
另一個特點是,這些張震擔綱的電影往往充滿探索性質,都不是標準意義上的爆款大片,說到底,就是不夠爽。
張震的爽點從不在于贏
票房不爆也就算了,張震還拿不到大的電影獎。
被柏林電影節四次錯過,才在第68屆柏林電影節的“亞洲璀璨之星”中拿了最佳男演員,但的確不是柏林影帝。
他第一次當電影男主角,就和父親張國柱一起入圍了影帝。可惜父子一起輸給了《推手》的郎雄。
14年后,臨近而立的張震因主演《最好的時光》再次入圍輸給了《三岔口》的郭富城。拿了影后的舒淇在致辭時還特別感謝了張震,說因為有張震的托抬,才讓自己的演技得以發揮。
第二年,張震憑借《吳清源》再戰,又輸給了憑《父子》連莊郭富城。
2014年,他憑沈煉再戰,輸給《一個勺子》的陳建斌。
結果是從影三十年,僅有一個大阪電影節的最佳男主角拿得出手。
很容易引出的質疑是:張震的演技是不是被高估?
是不是呢?我就說一部戲,從一開始就備受爭議的《宸汐緣》。
當時外界的爭議是:張震一直是高級的電影咖,怎么能演電視劇?
就說當年他上康熙,在康永的攛掇下和小S合演了一段八點檔風格的戲,兩人是情侶,小S移情別戀,對張震說難聽話。
演完小S當場就批評他:你很不投入耶,你根本不適合八點檔。
并且親身給張震示范該怎么演:張震不服,微笑著說小S用了最爛的演法,表情太多。
《宸汐緣》預告一出#張震 雪村#就上熱搜了。但就是這部劇,反倒讓大家再次近距離看到了張震的演技。
怒,張震怎么演?
天雷真君來找茬逼他公布當年的戰報,張震飾演的九宸手握戰報。
踱步到火爐邊上,手一放,戰報投入火中,灰飛煙滅。沒有一個夸張的表情,卻不怒而威。
寵,張震怎么演?
注意張震的眼神,先一點一點鎖定靈汐,再一點一點蕩蕩開去。
這就是張震長久積累下來的表演功力:乍看沒有一處是炸裂式演技,細看卻如手術刀般精準。某種 意義上,他以一己之力,提升了國產奇幻劇的表演天花板。
那么多大導演愛張震,是不會集體眼瞎的。
但張震有演技,似乎就更委屈了:有演技、有資源,所有人都愛他,為什么張震還沒有贏?
可回頭一想,我們愛張震,是因為他能贏嗎?我反倒覺得,是因為他不在乎贏。
拍《臥虎藏龍》,看到章子怡沉浸在角色情緒里,氣場強大到他覺得不可思議,但他只覺得好玩。后來上魯豫的節目,還說最爽的就是在沙漠上大號,四周無遮無攔,瞬間覺得世界就是你的了。
看他上各種訪談,發現他說得最多的,就是“好玩”。練八極拳是好玩,學圍棋是好玩,通通都好玩。
哪怕是被王家衛抓去阿根廷拍《春光乍泄》,張國榮都快拍崩潰了,說和王家衛八字不合。張震卻很享受。
侯孝賢教張震忘掉表演。
《刺客聶隱娘》,他和周韻對戲,經常劇本上的對手戲都演完了,導演也不會讓攝影機停轉。
《最好的時光》,他甚至連什么時候開機都不知道。
張震的理解是:“侯孝賢導演的戲好像在演紀錄片,他是在記錄這一個當下發生的事情。”
侯孝賢是真的懂張震,說他是“老頭兒性格”。
確實如此,生活中的張震除了結婚生娃有點演戲之外的動態外,幾乎沒有其他的消息。
他在這個圈子里,又不像個明星。以他的相貌、才華和資源,本可以追逐流量的,但他只想當演員。
在采訪中,張震說:“五六歲以前,與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在臺北附近的小山坡上,晚上和外婆一起散步,一直沿著山路走,夏天知了叫,心里很靜。”
能說出這番話的人,大概也不愿做浮躁的幫兇,不會隨流量的大流。
他只是享受為電影本身,但可惜,陳凱歌說得對:“他還沒碰見一個可以完完全全發揮他自己的演技,發揮他自己能量的那樣一個角色。”
比如章子怡的宮二。張國榮的阿飛。
張震這把好刀,誰能讓他開鞘呢?還得等,但張震等得起。
最后說一件小事,關于網上流傳的張震為了拍戲累積的各種技能:拍《赤壁》,為演孫權他熟讀三國;拍《深海尋人》他考了PADI潛水執照;拍《吳清源》他的圍棋已能壓制專業三段……
張震自己都笑了。
他說:“熟讀三國是基本功課嘛,但我也沒讀得那么熟,有時候是聊天聊出來的,最后還是會回到電影史。民國史就真的沒有了,不是那么需要啦。”
圍棋呢?“我圍棋其實很差啦,接觸時間非常短,大概半年,所以不會下得多么好。有學一點點,但真沒有那么厲害,連人家小女孩都贏不了。”
也沒有考取潛水執照,因為自己有幽閉恐懼癥,睡覺時用被子蒙頭都會辣眼。
但張震沒說的是,《一代宗師》章子怡練武練到生無可戀的時候,只要聽到隔壁張震的叫聲就振奮了,因為張震叫得更慘。
拍《繡春刀》他是真的苦練刀法,不然哪會有沈煉揮刀的神韻。
他都做了,只是不想說,因為這些對他都是應該的,不值得炫耀。就算是《緝魂》瘦身24斤,他也只是說,他大概會每兩個星期到三個星期偷偷吃一點東西。
比起那些什么都沒做還要強撐的男演員,叫我們如何能不愛張震?
是好刀,總會被擦亮的。
就在《緝魂》的首映現場,陳思誠不是現場邀請張震出演他的《誤殺2》了嗎?
但就算還是不贏又怎樣?張震的爽點,從不在于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