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撰稿人@吉永綠
又懶又饞,不愛勞動,只愛電影
剛剛過去的周末,有兩部硬核電影被大家討論。
一部是韋家輝+劉青云再合作的火爆警匪懸疑片《神探大戰》,一部是很多影迷翹首以盼的年度華語恐怖片《咒》。
(資料圖)
《咒》是一部戲內戲外都很熱鬧的電影,它改編自高雄一家六口中邪的真實事件,預告片曾因太過于恐怖而被平臺下架。
在中國臺灣上映時,有觀眾嚇得逃離影廳,有觀眾看完后去寺廟拜神收驚。同期票房力壓好萊塢大片《新蝙蝠俠》,以1.7億臺幣的成績位列今年臺影票房榜首。
有如此噱頭,內地影迷的胃口自然是被高高吊起,甚至被譽為“年度最佳華語恐怖片”。
然而,《咒》上線后卻被罵上了熱搜。
不為別的,只因“晦氣”。
《咒》到底是真恐怖,還是真晦氣?小萬已經幫大家驗片,前方部分內容“高能”,膽小慎入。
《咒》以兩條時間線串起了一個跨度6年的詛咒。
6年前,若男和男友、朋友組成“破鬼小分隊”,前往神秘村落探險。整個村子都包裹在詭異神秘的氛圍中,大家用奇怪的手勢打招呼,還供奉著奇怪的邪神。
男友和朋友闖入了“絕對不可以進入的隧道”,當場喪命,村人們也死于非命。懷著孕的若男僥幸存活,在精神崩潰的狀態下離開了此地。
6年后,恢復正常的若男拿回了女兒的撫育權,母女倆開始了新生活。但怪事卻接二連三地發生了,女兒出現中邪癥狀。
若男為了女兒四處奔走,卻連累了更多無辜者受害,她最后決定回到恐懼的源頭——邪教禁地的隧道中去一探究竟。
表面上看,《咒》的恐怖元素并不新鮮,無非是“禁地作死”、“詛咒纏身”、“離奇身亡”這一套組合拳,再貼上了“慈母救女”的催淚親情元素。
但《咒》真的講的是“偉大母親愛女心切、重返禁地PK邪神”的故事嗎?
倒也未必。
影片中出現了不少自相矛盾的橋段和細節,最大的疑點就是:若男是什么時候知道了邪神背后的秘密?6年前還是6年后?
我們可以換一個思路解讀本片,可能會打破既有的這個關于“母愛”的故事。
形式上,《咒》也屬于近年流行的屏幕/桌面電影,不斷在手機屏幕、電腦屏幕、監控室錄像中切換。
涉及到詛咒內容的大多是若男在對著屏幕講解,這種第一人稱敘事其實夾雜了很多主觀成分。
通過屏幕,我們看到了一位時?!昂眯霓k壞事”的新手媽媽,不自覺會產生同情和憐憫。
可如果若男撒謊了呢?如果我們看到的,是她想讓我們看到的呢?
如果從頭到尾都是一場請君入甕的騙局呢?
《咒》有著正反兩面的解讀空間,慈母/惡母,救女/獻祭,破除咒語/解封邪神,一切取決于觀眾的理解。
早在片頭,《咒》就借摩天輪和地鐵的運行方向暗示過,“我們的意念悄悄地塑形這個世界”。你的想法是怎樣,世界就是怎樣。
圍繞《咒》最大的爭議是:晦氣。
為什么觀眾會覺得晦氣,甚至這一話題一度上了熱搜。
首先是中式恐怖帶來的身臨其境的恐懼感。
日韓、歐美恐怖片說到底還隔著一層,漂洋過海才能撞到的鬼怪無法誘發國內觀眾的既視感。臺灣恐怖片就不一樣了,大家同根同源,民俗文化怎么看怎么眼熟。
《咒》里的恐怖元素分兩種:舶來元素和中式元素。前者包括昆蟲、觸角、密恐、jump scare;后者包括民間習俗、封建迷信、中式裝幀。
前者雖然也嚇人,但看惡心過也就忘了;真正深入骨髓、引發聯想的是后者。
呢喃著念出的咒語「火佛修一、心薩嘸哞」像隨處可見的經文,詭異的邪教圖騰也能在壁畫中找到相似物;
有封建時代常見的符咒符水和驅魔儀式;還有宗祠里古早的祭臺貢品、搖晃昏暗的紅燈籠、令人發毛的泥塑娃娃簡直深諳中式恐怖的精髓。
不得不感慨,臺灣恐怖片拿捏中式恐怖很有一套。把民俗元素和怨靈邪神的故事相結合,是近些年的潮流,也是臺灣恐怖片重煥生機的契機。此前的《紅衣小女孩》系列、《粽邪》也是因為相似的原因爆火。
晦氣的第二個原因,是觀眾覺得自己被冒犯了。
觀看傳統恐怖片,我們通常站在上帝視角,俯瞰著片中角色的花樣作死。雖然片中人對自身處境渾然不知,但我們提前知道有亡靈冤魂作祟,看待他們也多了幾分全知視角的優越感。
《咒》使用屏幕敘事,相當于觀眾站在第二視角,和片中角色平等對話,容易產生沉浸感。
所以當片尾我們跟著若男念出咒語時,后知后覺地發現自己被騙了,成為了分擔詛咒的一份子。
當觀眾意識到的時候,自然會有人心生懊惱,其潛臺詞是“導演你竟然把我們也扯進去了”,“假人竟然騙了真人”。
這種對觀眾的“冒犯”并不新鮮,此前也出現在了其他恐怖片里。
最經典便是《午夜兇鈴》中貞子的死亡錄像帶,看了錄像帶的人會在7天內離奇身亡,若轉給別人看就可移交厄運。
《厲鬼將映》中也出現了盜錄的錄像帶,傳說看到扶桑之死(片中影片)的人都會被女鬼殺害。當然,戲中角色看到了,戲外的觀眾也看到了。
《真心話大冒險》中也有通過發布視頻到視頻網站的橋段,主角團靠這一方式讓更多的人分擔惡魔的制裁。
《咒》應該參考過上述電影,設置了冒犯觀眾的橋段。從傳播學的角度來說,這一噱頭頗具記憶點,確實利于影片廣泛傳播。
其本質和QQ空間風靡一時的“若不在X小時內轉發給X人,就會……”老梗并無區別,所以不必感到晦氣或不吉利。
回歸電影本身,《咒》是一部值得一看、質量尚可的華語恐怖片。
《咒》最大的優點和缺陷都和屏幕敘事相關。
一方面,它借助大小屏幕搭建了沉浸感和互動感極強的恐怖體驗,所有驚悚畫面如同發生在眼前。
另一方面,為了追求前后形式的一致,影片在不必使用屏幕敘事的地方也加入了屏幕,這倒不如《女鬼橋》揮灑自如的半屏幕敘事。
《咒》帶來了不少驚艷亮點,但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新生代導演柯孟融也有深耕于此的野心和計劃。
他在學生時代就拍攝過小成本恐怖短片《鬼印》,第一部長片是砍殺驚悚片《致命派對》,早期作品中還有和末日元素相關的《率性生活之末日逆襲》,這足以看出他的興趣點。
近十年,他產出不多,且脫離恐怖類型,在內地拍攝的《成人記2》、《脫單告急》和《不倒俠》都只能算不太成功的商業喜劇。
從《咒》開始,柯孟融回歸恐怖片老本行?!吨洹返钠狈靠诒p贏,讓他有信心推進后續同類型電影。
除了以若男女兒為主角的《咒2》以外,柯孟融還打算開啟依托于臺灣真實事件的“一字電影宇宙”。
說不定,在“一字電影宇宙”的后續新片《腌》、《困》、《偶》、《葬》中會出現下一個爆款哦。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豆瓣及網絡,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