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根據張愛玲原著改編的電影《第一爐香》終于上映了。
(圖源:網絡)
【資料圖】
這部電影因為選角,從開拍就一直被人吐槽至今。
(圖源:明報)
原著中女主古典纖瘦,跟馬思純的氣質不相符。
而男主則是瀟灑且蒼白,與彭于晏健美的形象更是大相徑庭。
因此有吃瓜群眾說兩人一個像進步女學生,一個像黃包車夫。甚至有人調侃這不是《第一爐香》,而是《駱駝祥子》。
周六,電影如期上映,隨后豆瓣開分,只有5.9分。
(圖源:豆瓣)
這個分數在許鞍華的作品里可以說是“慘不忍睹”。
提起許鞍華,或許很多人印象比較模糊。同是文藝片導演,但對于內地觀眾來說,她的認知度遠遠不及王家衛。
這是因為她拍的電影很多反映的是香港的社會現實,對于內地觀眾而言,自然沒有那么“出圈”。
也正是因為這樣,很多人都忽略了許鞍華在電影上時尚的成績:她拿過6次金像獎、3次金馬獎,還獲得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她今年74歲,卻一直未婚,窮極一生只為了做一件事。
學霸導演
許鞍華的父親是國民黨文書,母親是國外人,5歲那年,她跟隨家人來到了香港。
從小她就是個學霸,先以高分考進香港大學,之后又修讀碩士,并且去倫敦電影學校進修電影。
年輕時的許鞍華(圖源:網絡)
回到香港之后,她成了胡金銓導演的助手,進入TVB做了編導。
胡金銓是最早享譽海外的華人導演,代表作有《龍門客棧》《天地兒女》等等。
許鞍華的起點很高,入行兩三年,就拍了一部反貪電視片《ICAC》,廣受好評,可惜因為題材被禁播。
后來她又接連拍出了《瘋劫》和《投奔怒海》,不僅口碑爆棚,票房也不錯,這讓她一度成為香港電影圈里的一個奇跡。
林子祥、劉德華主演《投奔怒海》
80年代是她最如日中天的時候,大家甚至說她“比王家衛還紅”。
香港著名的導演很多,周星馳專注喜劇,徐克專注武俠,吳宇森則喜歡警匪之間的“暴力美學”……
但是許鞍華不同,她關注社會、家庭、和人際關系。
比如1981年《胡越的故事》,她拍的是困擾香港長達25年的“國外船員問題”。
周潤發、鐘楚紅主演(圖源:網絡)
當年,由于國外戰爭爆發,大量難民涌入香港。
這給香港社會帶來了巨大的人口壓力,在經濟、治安上都對香港產生了負擔。
但是,這也是歷史上香港最大的一次人道救援行動。截止2000年,香港一共接收了20萬難民。
在《胡越的故事》里,周潤發飾演的胡越,就是從國外逃到香港的一名難民。
1995年的《女人四十》,許鞍華關注的是香港中年女性的生存狀態。
由蕭芳芳飾演的主角阿娥,是一名普通的中年婦女。而在社會中,這樣有家庭的女性往往沒有自己的名字,而是被人叫做“孫太”、“大嫂”等等。
當工作和家庭發生沖突的時候,她選擇了家庭。
但是,她又不是那種傳統上逆來順受的主婦。她潑辣、干練,用自己的方式處理著生活的難題。
沒有刻意的煽情和狗血,《女人四十》講的就是每一個四十歲的女性可能會遇到的點滴。
再接下來,就是著名的《天水圍的日與夜》。
悲情城市
香港的天水圍窮人多,犯罪率高、身亡率也高,經常打開新聞看到香港發生了什么慘案,多半都是在天水圍。
因此天水圍又有個名字叫做“悲情城市”。
但是,《天水圍的日與夜》講的卻不是驚悚的兇殺案,而是一對相依為命的母子最簡單真實的生活:
貴姐早年喪夫,一個人把兒子養大;阿婆晚年喪女,一人獨居無人送終,想見孫子一面都見不到……
在《天水圍的日與夜》里,生活確實很苦,但是又透出一種平凡的溫情。
當別人對貴姐感嘆:“做人真是很難”的時候,貴姐笑著回應:“有多難?”
2011年的《桃姐》,許鞍華又拍香港的老年生活。
年老的桃姐原本是梁家的傭人,照顧了梁家四代人,在她老了之后,由劉德華扮演的梁家少爺就反過來照顧她。
影片劇情很簡單,就是兩位主仆之間勝似母子的感情。
這部電影讓桃姐的扮演者葉德嫻拿下了威尼斯影后,也讓香港整個社會都開始關注老年人養老的問題。
《桃姐》(圖源:網絡)
這就是許鞍華的電影:真實,細膩,有生活的辛酸和苦悶,但是沒有矯揉造作的煽情。
不過,要是你以為許鞍華這個人也像她拍的那些題材一樣“苦大仇深”,那就大錯特錯。
反矯達人
觀眾好像對文藝片導演都有一個誤解:覺得他們生活中要么神秘要么頹廢,反正肯定是要不食人間煙火的人,才能拍得出文藝片。
但是事實上,許鞍華的個性,其實非常簡單、直接。
曾經有記者問她:“一無所有是什么狀態?”
她說:“沒錢。”
記者又問:“那會追求什么呢?”
許鞍華回答:“有錢。”
底下的記者聽完都笑了。
許鞍華從來不掩飾拍電影這件事對于錢的需求,別人問她為什么拍電影,她也會回答:“為了賺錢糊口”、“我一定要拍個大制作,賺很多錢。”
在片場她穿過一件T恤,上面就寫著四個大字:“錢不夠用。”
當很多人因為她女性導演的身份關注她的時候,許鞍華也要出來“澄清”:“我也沒有特別站在女性的視角去拍。如果要把一個女人的失敗完全歸咎于男人或者社會,那也是不全面的。”
媒體總希望從她嘴里挖到意料之中、帶著清高或者憤世嫉俗的答案,但是許鞍華偏偏就不。
這樣的許鞍華,很像現在大家說的“反矯達人”。
以前上學的時候也是這樣,同學們都喜歡表面上做出不愛讀書的樣子,實際上偷偷努力拿高分,就可以假裝自己“輕輕松松就能學會”。
但是許鞍華就從來不這樣,她永遠是簡簡單單的努力,每節課聽得比誰都認真。
她不介意展示自己的世俗,她也說拍電影最重要的是“讓投資商有錢賺”。
但是,她仍然有自己的堅持。
把“賺錢”掛在嘴邊的她,不會不知道商業片更賺錢,但入行四十多年,她一直拍自己喜歡的生活題材,關注自己感興趣的群體。
曾經古惑仔、警匪片爆火的時候,她在關注香港;現在人人都北上撈金,她依然守在香港。
如今,她74歲,依然未婚,和母親住在出租屋里,平時會自己擠地鐵,個人生活幾乎找不到一絲八卦的痕跡。
盡管有了很多不普通的成就,但她仍然活的像一個普通人。
許鞍華和母親(圖源:網絡)
并且,她也從來不因為這些社會主題,就去刻意拔高自己。好像拍電影對她來說,只是一件最正常不過的事,是她要用一生慢慢去完成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