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廣電總局“2018-2022年百部重點電視劇”之一、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長篇電視連續劇《太行之脊》重返熒屏,近日在廣東衛視和深圳衛視播出。
該劇2020年曾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收視率居黃金時段電視劇單頻道前列。2022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7周年,這部講述八路軍一二九師抗戰歷程的史詩級大劇再度登陸衛視,重現那段充滿青春與理想、斗志昂揚、激情燃燒的歲月。
中華民族的脊梁像太行山一樣挺拔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軍依仗其先進的機械化裝備在我國實行殘忍的“三光”政策。在民族存亡的緊要關頭,改編后的八路軍一二九師臨危受命,在裝備落后的條件下東渡黃河,迎著日軍的兵鋒直插敵后,取得了我國民族解放戰爭的一次重大勝利。
在這場艱苦的戰爭中,一二九師在裝備奇缺、敵我實力懸殊的情況下,殲滅日偽軍達42萬余人,解放縣城80余座,并在一一五師的配合下,成功創建晉冀魯豫解放區,是我國民族解放戰爭中的一個非常經典的戰例。
《太行之脊》正是以一二九師這段艱苦卓絕、蕩氣回腸的歷史為藍本,對共產黨和人民軍隊在抗日戰場的中流砥柱作用做出生動詮釋。制片人樊文彬曾談到,《太行之脊》的創作出發點是為回顧歷史、以史為鑒,從中獲取智慧和啟迪。“以‘太行之脊’作為劇名,寓意太行之脊天下脊,中華民族的脊梁要像太行山一樣挺拔。”
歷時6年打磨,還原真實歷史
經得起時間與品質雙重檢驗的作品,方能成就經典。《太行之脊》憑借“用敬畏的態度去真實還原歷史”的創作精神,在首輪播出后獲得“經得起檢驗的紀實片”的贊譽。據悉,該劇于2014年起筆創作,歷經多次劇本修改,輾轉多省市拍攝,最終歷時6年時間打磨而成。
據介紹,為還原真實歷史,劇中展現大量戰爭細節,通過夜襲陽明堡、設伏七亙村、智算神頭嶺等經典戰例,將劉伯承元帥所創造和運用的軍事戰法、作戰思想解析得具體清晰,描繪了我軍一二九師在處于弱勢條件下,集中優勢兵力創新戰法,多次突破日軍的群攻圍剿,有力打擊了日軍囂張氣焰的戰況。
平衡藝術想象和歷史真實的雙重追求一直是革命歷史題材創作的難點,《太行之脊》將宏大命題與個性化敘事相結合,在重大的革命歷史進程中注入真實人物的悲喜命運,用主人公的個人選擇體現歷史的發展趨勢。據了解,劇中沒有回避戰斗中的殘酷與犧牲,盡可能真誠地再現那段有血有淚的抗戰史;同時又加大角色之間的沖突,深入刻畫了當時人們的內心世界,帶給觀眾身臨其境的觀感。(新快報記者 徐紹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