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們吐槽過
《東八區的先生們》
。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當時,各種明里暗里的性騷擾,讓我覺得編劇兼主演張翰先生屬實惡臭。
但我對于惡俗的想象力,終究是有限的。
張老師前腳揪人家姑娘肩帶,后腳就一個咸豬手,明目張膽揩人家姑娘油。
有時候很想問一句:張先生,您是不是特別懷念上法制節目的感覺?
反正,結合當時的時事新聞來看。
知名流量藝人峰子,在劇外轉刑成功。
知名流量藝人翰子,在劇內刑勢大好。
這個時間、這種操作,多少有點夢幻聯動、雙廚狂喜的意思。
不過,峰子很刑那是自以為沒人知道,背地里偷摸踐踏法律道德。
一朝遭到曝光,帶明星當場發爛發臭,從此為凈化華語文娛市場除掉禍害一枚。
但翰子也亂搞,就透出一股詭異的氣味。
即便,咱們從事實的角度去看,翰子沾了很多惡趣味。
《東八區的先生們》說到底,也只是一部糊透了的網劇,不是法制節目的調查錄像。
這不是走正規渠道發布的“神劇”嗎?
它咋就過審了呢?
“過審”這個話題,多少有點老生常談的意思。
很久之前,我曾經寫過一篇關于
“平臺自我閹割”
的文章。
當時,提出部分創作者,為了從根源上杜絕“審核風險”,果斷偷奸耍滑,只拍套路劇。
包括一些口碑還不錯的作品,往往也存在相同的問題。
比如聊《我的姐姐》時提過一嘴,那個讓人血壓暴漲的強行大團圓結局,有可能是為了過審;
比如《掃黑風暴》里,紅雷哥喝酒的那段情節剪輯混亂,出現得莫名其妙,我當時也判斷,可能是為了過審重剪過。
總之,關于“過審”這個問題,我們總會習慣性的去討論,某個劇情bug是否是因為審核問題。
大尺度內容,跳入跳出過于沒邏輯,是否是因為審核時卡掉了。
同樣的話題聊的太多,以至于如今一部劇里出現問題,就會有人跳出來咋呼:
別問,問就是審核的鍋。
在某種程度上,審核已經成了大陸影視行業的遮羞布。
任何問題,都可以怪審核,都是審核不當人。
不過,我們在探討相關話題的時候,總會習慣性忽略一個問題:
如果好劇被卡脖子,是因為踩了不該踩的雷。
那三觀碎、屁股歪、那啥上腦的糊劇,為什么能堂而皇之的上臺表演,捎帶手惡心觀眾呢?
比如,咱們上面說過的《東八區的先生們》。
往小了說,這是劇情硬凹爛糖精,純粹打擦邊球引彈幕。
往大了說,這叫低俗、庸俗、媚俗、惡俗。
你看,反三俗還能還買三贈一。
至于那些離譜的“抗日神劇”,懸浮的“都市職場偶像劇”,真的是不提也罷。
實打實的說,這類作品能過審,就挺詭異的。
如果說,放在古早年間,來點《奮斗》、《抗日奇俠》之類的東西,也算正常。
沒辦法,那會兒的社會價值觀確實是比較飄,審核們也樂得從善如流。
但現在的社會風氣和價值觀,可是另一個狀態了。
更多的觀眾,想看點真實的。
真實的奮斗、真實的愛情、真實的家庭、真實的內卷、真實的戰爭……
但我們能看到的大多數,還是懸浮的爛貨。
是把職場性騷擾當糖發,還發的一本正經、大義凜然。
是拿著女性奮斗說事兒,但句句不離相夫教子是本分、女人天生有缺陷。
是堂堂解放軍戰士,不服從命令、不遵守紀律、拉山頭戀愛腦,不上軍事法庭,還能飛黃騰達。
這些劇放在平時,我們會批判資本審美有毒,吐槽編劇腦子有坑。
但轉念一想,不對啊!
這些劇好像都是經過一整套正規流程之后,才跟我們見面的。
既然走了流程,邏輯呢?道德呢?法律呢?
畢竟,主角當眾犯法,跟鏡頭前抽煙不能同日而語。
如果前者都順利上線,后者又何苦費勁P掉?
尺度這塊,就很難拿捏了。
反正,有些話是你敢聽,我不太好說。
接下來,我隨手拋磚引玉,大家可以自由發散。
對了,以下這一大段話,絕非一竿子打飛一船人,我們只講個別思路清奇,且不負責任的從業者,絕無抹黑整個行業的意思,畢竟每年也有不少好片,特別是尺度很大的好片出現。
歸根結底,我覺得如今咱們影視劇的創作思路,多少有點問題。
比如上面我提到了一些“知名不具”的作品,別看劇情拉胯、口碑稀碎,但不少還能掛個“重點扶持項目”。
整個看下來,還是個別人對“生活”的理解不到位,就只能去硬蹭一些他們認定的“熱點”。
有人愛追星?拍!別管房梁穩不穩,先來十個愛豆!
有人喜歡又甜又虐的戀愛?拍!從西瓜地甜到南天門!
有人喜歡萬物皆可磕CP?拍!男的女的一起來!
有人喜歡在非公共場合抽煙?等會兒!給我把煙頭P掉!
既然,大家的理念都是蹭熱點。
在這個框架里,只要沒有嚴重的大錯誤,揪揪肩帶、捆捆戰友,也是創作理念革新嘛。
反正問起來,就是“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從拍攝到上線,一套流程走完,留下的一多半是妖魔鬼怪。
如此一來,能否改善影視市場不曉得。
但更多的創作者和投資人,會趨向于使用那些已經被反復驗證過的“安全”的套路。
然后,在套路里夾帶各種奇形怪狀的私貨,美其名曰“細節創新”。
搞到最后,拼的不是誰的本子硬,而是誰家主演咖位大、誰更豁的出去。
整個影視市場,自然就會變成在八股文里博出位的玩法。
總結一句,個別人已經陷入思維僵化和本末倒置。
數煙頭、摳字眼、刪細節用的都是迪拜刀法。
但落在一部劇的格調、觀感、乃至是否涉及法律道德問題時。
那就懂的都懂了。
說句難聽點的,有些作品能登堂入室,本身就是行業的恥辱。
當然,也可能我在地下室,人家在第五層。
畢竟吐槽爛片,本身也是創作快樂源泉的一部分。
如果多數片方一開始就想恰被吐槽的飯,那我只能說,各位是真的煞費苦心。
不過,我還是希望咱們的工作人員能替觀眾掌住眼。
出于各種原因,部分作品不能上線,我能報以習慣之理解。
但那些真爛到骨子里的東西,咱盡量還是能拒則拒。
如果影視圈已經被資本搞臭了,起碼也給觀眾留道防火墻嘛。
行吧,偶爾講點暴論,也算換換風格。
咱們明天再見。
拜了個拜。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阿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