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圈里,集導演、監(jiān)制、編劇為一體的創(chuàng)作者郭靖宇,是觀眾又愛又恨的存在,他的作品整體質(zhì)感普遍都很扎實,很少有胡編濫造的流水劇。
(資料圖片)
但故事口碑,往往會跑向兩個極端。
豆瓣2.5分的《娘道》和經(jīng)典大女主作品《鐵梨花》都是他執(zhí)導并編劇的,網(wǎng)劇起步階段的現(xiàn)象級作品《靈魂擺渡》系列,也是郭靖宇團隊打造。
無論題材還是內(nèi)核,你都能從郭靖宇作品中看到最傳統(tǒng)與最年輕的碰撞。
他會歌頌年輕人已經(jīng)不買賬了的傳統(tǒng)“美德”,也會給出年輕人鐘愛的元素,而且,郭靖宇的作品可能會出現(xiàn)口碑兩極分化現(xiàn)象,卻從來不跟風拍敷衍之作。
比如口碑劇《最美的青春》,在影視圈沉迷于宮斗仙俠不可自拔時,他大膽挑了公認年輕人“不偏愛”的年代劇,卻收獲了一波年輕觀眾的高分贊譽。
如今郭靖宇又一次戳到年輕觀眾審美,由他監(jiān)制的網(wǎng)劇《唐朝詭事錄》已經(jīng)被自來水多次頂上熱搜,題材有趣內(nèi)容扎實,讓人一口氣炫完更新都不停歇。
老習慣,先給部分觀眾排排雷。
《唐朝詭事錄》是雙男主劇,主角有郭靖宇御用演員楊志剛也有風評爭議非常大的楊旭文,后者讓不少觀眾望而卻步,如果換個男主,這劇恐怕已經(jīng)爆了。
拋開男主私下的爭議只看作品本身,《唐朝詭事錄》的看點絕對可以征服大部分觀眾,它是近幾年罕見的傳統(tǒng)風古裝探案劇,老韻味與精彩并存。
詭事風云錄
《唐朝詭事錄》以單元劇形式展開,三到六集講述一個案件,有的案件獨立呈現(xiàn),有的案件相互交織遞進,每個案件都有一個特點:“詭”。
《長安紅茶》篇,天女索命,新娘神秘失蹤,巨獸與幽離四怪齊上陣,兇手陣容似乎上天下地無所不能,似乎擁有超出普通人極限的“神鬼異術(shù)”。
《甘棠驛怪談》篇,陰森驛站遍布謎團,神秘驛卒行為莫測,是蟒蛇成了人類的幫兇,還是又一場人類多樣性的暗黑殺戮?
《石橋圖》篇,南州四子聲名遠播,以他們?yōu)轭}的名畫引得商人高價爭搶,多年后入畫者卻一一死去?石橋入圖,圖卻殺人?
……
“詭事”連篇,是《唐朝詭事錄》最吸引觀眾的看點,各種光怪陸離的鏡頭讓不少觀眾也直呼有《靈魂擺渡》那味兒,非自然現(xiàn)象愛好者們狂喜。
編劇將大眾喜歡的神鬼異事融入推理探案,既滿足志怪題材愛好者的視覺訴求,又完美規(guī)避審核尺度,這個打法相當聰明,在當下的小熒屏,也很新穎。
但這并不是一部鬼怪志談,詭之最者,人心也。
作品本質(zhì)還是借神鬼異事談破案真理,所有不合常理的案件背后都是形形色色的人在布局,人性永遠是犯罪題材的核心,正如第一個單元“長安紅茶”。
長安紅茶本是好茶,卻被人利用成為爭權(quán)奪利的工具,當茶葉沾上了新娘的血液,當飲品變成了致幻毒物,一切都逃離的人、事、物的本真。
待真相面世,留給觀眾的思考仍在繼續(xù),鬼市中運籌帷幄的BOSS看起來可惡至極,但他同樣是活躍在別人掌心的螻蟻,可恨可悲卻又盡顯現(xiàn)實的殘酷。
值得一提的是案件最終要回歸真理,編劇卻沒有讓主角強行科學。
與強調(diào)真理相比,劇情更傾向于融入古代背景專屬的天馬行空設定,比如比魔術(shù)更神奇的幻術(shù),這些元素的加入,讓作品更具古典特色,很有戲劇張力。
傳統(tǒng)探案風
特色的部分由“詭”擔當,探案的部分,則靠回歸傳統(tǒng)古代探案劇基調(diào)贏得觀眾青睞,這種風格,相信看過《神探狄仁杰》等老牌探案劇的觀眾并不陌生。
它有著獨屬于古代的正統(tǒng)破案韻味,一案一線的鋪墊都相當講究,編劇精心鋪設兇手作案動機與手段,把兇案過程渲染得非常濃郁,經(jīng)常讓觀眾毛骨悚然。
當將觀眾帶入沉浸式追劇情緒時,主角團抽絲剝繭尋找真相的帷幕也要正式拉開,前期的伏筆被一一破解,真相逐漸浮出,但答案卻不會給得太直白。
往往主角團會精心布局等待兇手落網(wǎng),待真想揭曉時,擅長猜兇手的觀眾跟著一起燒腦,不擅長找細節(jié)的觀眾則與劇中角色一同感受真相的反轉(zhuǎn)沖擊。
過程遞進縝密,觀感酣暢淋漓,傳統(tǒng)的韻味與推理的魅力并行,觀眾想不被代入都難。本劇雙男主的搭配也很“傳統(tǒng)”,一文一武,互補又緊固。
文是“智腦”蘇無名(楊志剛飾),狄仁杰的親傳弟子,不僅擁有師傳破案手法與豐富的經(jīng)驗,還兼了仵作職責,見到尸體終于不用再問“元芳你怎么看”。
武是暴躁世家公子盧凌風,狄仁杰的死忠粉,對蘇無名能被狄公看中非常嫉妒,想要一展破案才華奈何經(jīng)驗不足,初期只能靠武力值碾壓敵人。
一個負責用腦破案,一個負責用武力追兇,最佳拍檔來襲,但編劇沒有讓他們按傳統(tǒng)推理故事一樣分出主次,讓一個男主給別一個男主當“輔助”。
而是走了真正的雙男主、雙偵探設定。
老辣的蘇無名一邊破案一邊調(diào)教年輕的盧凌風,缺乏破案及人情經(jīng)驗的盧凌風,則在團隊的助力下逐漸成長起來,有了獨當一面的實力。
盧凌風曾經(jīng)執(zhí)著于拜狄仁杰為師,高傲又自負,如今卻在捶打中與蘇無雙結(jié)下了亦師亦友的關系,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大唐神探的傳承了。
群像趣味多
雙男主是《唐朝詭事錄》核心人物,但這部作品仍擁有著出色的群像,角色身上有正統(tǒng)探案劇的基礎設定,也有年輕人鐘愛的萌點。
年長的蘇無名經(jīng)驗豐富懂得人情世故,卻并不賣弄世故,更不是迂腐的鐵面判官,這個角色的性格反而有點內(nèi)在的圓滑,以及小“詭計”。
每次蘇無名想要套路年輕的盧凌風時,總會一臉無辜地挖坑,反差很有趣。年輕的盧凌風則是暴躁硬剛,看起來不高興,實則處處透著傲嬌勁。
結(jié)合了掃地僧與老頑童精髓的費雞師更是作品笑點擔當,行事無厘頭但動手能力極強,被觀眾戲稱是團隊“奶媽”,他與雙男主也是一個小鐵三角。
大家閨秀裴喜君一出場是觀眾非常討厭的戀愛腦,但隨著人物從后宅走入人間煙火,她的超級畫藝逐漸顯露,個人魅力直線飆升。
從裴喜君、盧凌風身上,觀眾也可以看到編劇對人物塑造的掌控力,劇中很多角色其實都有單獨拎出來很讓觀眾厭惡的性格缺點。
比如喜君的高度戀愛腦,盧凌風前期時而會出現(xiàn)的沖動一根筋,如果只看某個片段,觀眾可能會被角色氣到,可綜合來認識整個人物,又會覺得豐滿立體。
單元角色的設定同樣讓觀眾耳目一新,由王勁松引領的南州四子便是個中典型,四子的風雅讓觀眾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格調(diào)與忠貞友誼。
偏執(zhí)成魔的鐘伯期,又讓觀眾看到了人性的復雜面,再有風骨的文人,一旦被私欲裹挾,也會變得面目可憎,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執(zhí)念亦然。
當傳統(tǒng)風探案劇碰上精彩新穎的人物群像,當唐朝詭事與燒腦推理碰撞,便成就了本季度最大“黑馬”《唐朝詭事錄》,或許也是本年度最驚喜的黑馬。
當然,《唐朝詭事錄》并不是完美無缺,編劇對感情線的處理就很糟糕,目前已出場的CP幾乎沒有一對有火花的,還不如南州四子這幾位老兄弟有情感張力。
客觀來說,如果編劇不擅長寫感情線,真的沒必要強加,更何況《唐朝詭事錄》這類題材也完全不需要愛情戲增加看點,稍微不慎,便可能畫蛇添足。
不過,本劇愛情戲占比也極低,它的平淡完全不影響主線故事的精彩,喜歡探案及古裝志怪風故事的觀眾,入股《唐朝詭事錄》絕對不會虧。
關鍵詞: 一口氣炫完唐朝詭事錄 這么帶感的古裝探案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