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嗎,這年頭連靳東都去油成功了。
沒聽錯,就是那個多年來演啥都像領導視察、把正義角色演得泛起油光的靳東。
之前哪怕《鬼吹燈》網劇把他拉進墓里演胡八一,穿上臟不拉幾的皮衣。
(資料圖)
他偶爾依舊會流露出老干部氣息,旁邊的陳喬恩猶如跟班秘書,感覺開口就可能是“胡總的會議發言稿打印出來了嗎?”
這個假期回老家,我和我媽一起看他的新劇《底線》,竟然首次對靳東的油膩之爭達成了共識。
這次他的油味兒,蕩然無存。
最開始單看造型本身其實還是有點端著架子。
這部劇是拍法院題材,靳東飾演庭長方遠,劇組也邀請了真法官來客串。
真法官一旦和演員同框,所有人都能第一時間發現。
因為普通人都在正常說話,只有演員免不了程式化演技習慣。
嚴肅就抿嘴,感興趣就挑眉,認真就皺眉凝視,語調抑揚頓挫。
眼看著即將掉入爹味油膩,又演出一個說話擺譜、指點江山、氣質生人勿進的角色。
可沒想到啊,角色的老嬸子性格橫空出世,拯救老爹味。
01
從老干部,變成老嬸子
老嬸子人格,也就是熱衷于管天管地、天生套近乎的人格,居委會大媽人格。
仿佛手拿刷盆刷碗的鋼絲球,一己之力洗刷油光。
居委會大媽三大寶,八卦、絮叨、和稀泥,靳東飾演的方遠都占了。
上班時瞅見老友走在前面要小碎步跑上前搭話,聽說隔壁部門人事調動,要順便打聽小年輕談戀愛的八卦。
法庭上判離婚案,孩子哭得抽抽,他頓時心軟趕緊跑過去抱著。
每天都有一堆調解工作,管著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瑣事。
顧客因為服裝店老板說自己長短腿大發雷霆,靳東跑過去說“長短腿怎么了我也長短腿”。
調解雙方拍桌子吵架,他站起來控場“打贏了進派出所、打輸了進醫院,你倆要不商量一下打個平局”。
人比催婚親戚還愛操心,嘴比村頭嘮嗑還碎。
和老友之間還總有點推推搡搡的小動作,比如偷襲拍屁股。
靳東轉身就往對方身上推一把,開始叨叨“干什么干什么呀你”。
好朋友不依不饒地還要再拍一次,靳東一個扭腰閃躲,靈活中又帶著點仿佛上年紀的笨拙。
和王勁松兩個人你推我、我推你,仿佛那對在街上互踢的大媽。
到最后院里的小年輕都給他起外號叫“方嬸”,調侃他找老友商量事是在“找閨蜜說悄悄話”。
靳東的發型少說得有十年沒變了,2012年演《溫州一家人》就這樣。
真的沒有發膠品牌找靳東做代言嗎?老父親們會買爆的吧。
剛看時覺得老氣,但接受了絮叨人設后,這油頭都看著順眼了許多。
誰家老嬸子上年紀后不愛漂亮呢。
這老式后梳發型,就相當于居委會大媽界流行的的爆炸頭卷發了。
雖說油王角色們的油膩各有特色,在不同電視劇、不同職業里發光發熱。
霸總型、精英型、爹型、街頭混混型、異域風情型應有盡有。
這其中,靳東演過的角色乍一看格格不入、很是無辜。
比如他的角色不會像小包總那樣擠眉弄眼,不會在霸總劇說“你是我的女人”,反而時時刻刻正義凜然。
但仔細一想就會發現,反而是靳東的角色最能戳中油膩的命根子。
因為角色被詬病的爹味,本質是一種地位的賣弄、權力的自戀。
對待異性,張嘴就來“被我迷住了吧”;對待問題,歪嘴一笑就說“只有我能搞定”。
用小明哥的名臺詞來總結,那就是“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只要一個角色表現得賣弄自身、對自己的能力地位無比自信、對他人意見不屑一顧,就極有可能在油膩的邊緣打轉了。
而《底線》里靳東角色的老嬸子性格,正好去掉了這層毛病。
沒有他調侃異性“被我迷住了吧”的份,只有他被異性調戲的份。
一位老板娘打著送錦旗的旗號給他送衣服,擺明了是瞧上了這位腿長法官,把他逼得慌不擇路只差沒喊“欺負良家少男(中男?)”。
雖說身份上是個官,但時時刻刻有領導盯著。
老人家一生氣喊他來訓話,他直接拽上自己的“好閨蜜”要挨罵一起挨,老大不小的年紀了和小學生一樣畏畏縮縮。
絮叨又愛管閑事的老嬸子性格,從根本上抑制了油王的誕生可能。
油王需要自信自大,但老嬸子的注意力永遠不在自個身上,而是在身邊一攤子雞毛蒜皮身上。
02
自卑才是最強去油劑
過去網友提名娛樂圈油膩演技時,靳東時不時與黃曉明、楊爍、潘粵明、周一圍等人榜上有名,同為被炮轟的難兄難弟。
今年還出現了新接班人張翰,男明星們的油王爭奪戰真是年年有更新。
他們最近還都有新劇,像靳東《底線》、黃曉明《玫瑰之戰》、楊爍《麓山之歌》、周一圍《大唐狄公案》。
我抱著不畏赴死的決心去一一品鑒,結果倒有些令我意外。
娛樂圈老油baby們,今年仿佛集體團購了抽油煙機,去油成功了。
前面說了,油膩的一個明顯表征是過分自大、賣弄地位。
而在男明星身上,去油的一個明顯表征則是角色們一個個地都開始自卑。
黃曉明和楊爍過去出演的油膩角色,就從表情到身體形態都找不著任何自卑的可能。
黃曉明的那些霸總角色,靈魂表情細節是微蹙眉頭。
或許是為了體現霸總的遺世獨立、深沉神秘,憂愁它總困擾著本美男子。
敢于穿著深V浴袍,微皺的眉頭與人中、凹陷的下巴三點一線,不容拒絕地說出“你是我的女人”后強行擁吻。
世間安得此油物,瞎了眼睛瞎了心。
楊爍角色的標志性特征則是從來沒正常放下來過的嘴角,與永遠掛在臉上的豎型酒窩。
哦說錯了,這已經不能算酒窩了,得算油窩。
酒窩使人陶醉,油窩使人退!退!退!
油王角色們極力像花孔雀一般夸張地做著表情,向外毫無顧忌地輸送魅力。
相對應的,當油王們停止向外賣弄、開始內斂,輸油管道也就戛然而止。
在新劇律政職場題材的《玫瑰之戰》里,黃曉明變成了下面這樣
眉頭不皺了,嘴角不笑了,“女人”不說了。
甚至離開了霸總獨有、用來展現腹肌油光的低級打光后,連下巴上的溝也不明顯了。
肉眼可見地瘦了很多,面部輪廓清減下去,五官們終于掙扎逃出了豐滿蘋果肌的生天。
油膩時期是身邊美女如云、要求他人召之即來的大男子主義。
去油后,一個變成了悄悄暗戀女主多年,聽說對方離婚后差點笑出聲卻又趕快收住表情、沉重安慰。
愛而不得,還得保持中年人的克制。
而楊爍的新劇《麓山之歌》中,小包總胡子一剃、嘴角一控制,不再讓搶人目光的酒窩溢出屏幕后。
這產油量,至少減了一噸。
昔日小包總有多么自信地抹油辣舞。
今朝,楊爍在《麓山之歌》就有多么致力于表演自卑,大部分時候都有點彎腰駝背。
他演一位有些偏執的工程師,腦子好使但不善言辭。
哪怕為了研究技術做出了闖進會議諫言的驚人舉止,真說話時也是全程埋頭,不敢與領導們對視。
感情關系中,從無所顧忌地主動靠近看上的女人。
變成了跪在地上給女友上藥、被揪著領子問“結不結婚”的妻管嚴。
變著花樣地給女友買吃的討好,生怕對方豪爽大方的性格,會瞧不上自己日常中的內斂、畏畏縮縮。
與其說去油了,不如說他們的選角標準終于落地了。
從生活在真空中、完美無缺、魅力爆棚的幻想角色,變成了會有缺陷、擁有人際關系的普通人。
03娛樂圈永遠會有下一代油王
觀眾們被油膩演技辣眼睛后,第一反應都是罵演員。
罵的對象倒是沒錯,只是內容未必精準。
國產劇每誕生一個油王角色,罪魁禍首未必是演員一人,而是商業抉擇上的一連串反應。
油膩這件事吧,有時候就看是哪張臉來演。
發福版黃曉明在劇里說“這是我的女人”、大家嫌油膩,可如果是王鶴棣說“這是本座的人”呢?
如果二話不說霸道示愛的,是吳磊呢?
今年夏天爆火的兩部古偶,一部《星漢燦爛》一部《蒼蘭訣》,男主或多或少都走了變相霸總的道路。
可沒多少人說討厭,個個都說好愛好嗑。
觀眾不是厭煩霸總這類角色,不過是厭煩撐不起霸總幻想的年齡罷了。
靳東、黃曉明這些男明星擔上油膩的名號,說到底是演了不合適的角色。
黃曉明早年間的一段反思很能體現真實的心路歷程:
他回憶自己在拍完《神雕俠侶》《鹿鼎記》后,以為可以趁著年輕裝嫩、跑去演偶像劇。
結果一部《泡沫之夏》讓他背上了十幾年的裝酷名聲。
小鮮肉時期演慣了霸總沒問題,但相同的演技習慣一旦帶到中年時期,就是災難。
就像張翰年輕時演慕容云海無人質疑,如今再帶著九九歸一的肚子演《東八區的先生們》,網友們直接2.1分送走一般。
二十歲微微一笑是很傾城,四十歲微微一笑是眼角有皺紋。
二十歲時“我要我覺得”是年少輕狂有些可愛,四十歲時“我要我覺得”成了耍威風。
從角色的角度看,二十歲是沒有權力、要啥沒啥的輕狂小子,吹多大牛都算少年志向。
而四十歲可是優勢在握的社會中層,吹噓自己的場合往往發生在酒桌上、賣弄著權力。
而從演員的角度看,影視劇里那些無法無天的小霸總角色終究會留給更有顏值資本的年輕人去演。
中年演員無油可造、分不到霸總角色,也是遲早的事。
當然張翰在這其中又是個意外,誰能想到他投資給自己又拍了一部霸總呢。
同樣是中年男演員,甚至是發福隊列里的黃磊就聰明很多。
鉆進《小歡喜》系列劇里演一個好脾氣、哄完老婆哄孩子的小男人。雖說被詬病角色雷同,但卻不至于背上油膩的名號。
可奈何明星又是個眾星捧月、萬人夸贊的行業,明星本人對輿論風向的感知往往比普通人遲鈍。
像黃磊這種轉型自然的是少數,更多人都得經歷一次被全網罵的轉型門檻。
黃曉明被罵后態度來了個180°大轉彎,在采訪里反省說“(油膩)可不是開玩笑的評價”。
周一圍因為《長安十二時辰》里龍波舔手指那段,被追著喊油膩后接受了@中國新聞周刊的采訪。
感慨說“油膩這個詞惡毒啊”,反省起了自己說話老是氣聲、老是慢動作的毛病。
最近從新劇劇照上看也已經去油不少。
油膩是娛樂圈中年男明星們的一道檻。
但換個角度來說,也是年輕明星們的一道檻。
倘若沉迷在年輕資本帶來的各種Bking劇本里,難保臉上泛起油光、長起皺紋后,會做的表情依舊只有歪嘴笑與wink。